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語言連貫——表述角度要一致
說話也好,寫作也好,說明一個意思,描述一個對象,總要有一個表述的角度,包括時間角度、空間角度、人稱角度等。
一個復句或意思聯系緊密的幾個句子,表述的角度應該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語言才能連貫。
例如:
他童年時候討過飯,少年時候在財東馬房里睡過覺,青年時候又在秦嶺荒山里混過日子,簡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難。他覺得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也是享受。(柳青《創業史》)
前一句的三個分句都從時間角度來表述,前后兩句又都以“他”為表述角度,語氣連貫,語意暢達。
如果不注意語言表述的角度,一會兒以“我”為觀察的主體,一會兒又以“他”為敘述的主體,或者一會兒說“天”,一會兒談“地”,表述角度不斷變換,就會影響語言的連貫。
例如:
1936年12月9日,欲赴臨潼向蔣介石請愿的西安學生,在幾座城門均被國民黨關閉的情況下,于中正門(今解放門)向軍警發動了強大的宣傳攻勢,終于感動守城軍官及門衛,打開鐵鎖,沖出城門,奏響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的序曲。
前邊幾個分句敘述的是“西安學生”,“打開鐵鎖”則承前省略換成了“守城軍官及門衛”,后邊“沖出城門”則又轉回了“西安學生”,這樣換來換去,影響了語言的連貫。最好在“打開鐵鎖”后斷句,在“沖出城門”前加上“學生們”,語言就連貫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就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