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師生問好
師放《三國演義》電視劇歌曲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三百年來被譽為“第一才子書”“第一部奇書”,他是我國一部斷代體歷史小說。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中的片段《楊修之死》
師板書課題,并出示學習目標
師介紹課文背景:西山一戰,蜀國老將黃忠手斬夏侯淵,曹操一怒之下出兵為夏侯淵報仇,面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曹操屢屢受挫,但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關,以待時機,終因蜀兵防守積極,難以進取。楊修之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師:現在同學們選你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認真讀課文,一會兒對你喜歡的故事進行復述,讀課文過程中如果有疑問把它寫在題簽上,我們共同探討。
生讀課文,寫疑問
師:誰來復述故事,挑你喜歡的講。
生A:復述“雞肋事件”
師:這位同學復述的很好,流暢自然。
為增強故事的生動性和直觀性,我把電視劇片段給大家放一下(播放多媒體)
師:誰還來試試?
生B:我來給大家講“一盒酥事件”
師:(復述完畢,帶頭鼓掌)你講的真好,有聲有色,很不錯。
(播放“一盒酥事件“電視劇片段)
師:通過大家的復述我想同學們對課文理解更透徹,現在請各位組長把你們組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探討。
組長A:我們組的問題是: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師:誰來說說
生A:“身死因才誤”
師:對“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組長A:我們組的另一個問題是:曹操為什么殺了他的侍衛?(馬上有同學自己站了起來)
生B:因為曹操怕有人趁他睡覺時殺他,所以殺個侍衛“殺一儆百”
生C:因為曹操特別多疑,所以殺了侍衛“讓別人相信他真的會夢中殺人”,在他睡覺時不敢靠近他。
師:同學們說:“很好,第一組同學滿意嗎?”(一組同學齊答:滿意)
組長B:我們組的問題是:曹操為什么厚葬楊修?
生C:因為曹操進兵失敗,正驗證了楊修的話,曹操為收買人心,所以厚葬楊修。
生D:曹操為證明給別人看他殺楊修的悔意,厚葬楊修,看出他虛偽奸詐的性格。
組長B:我們組的第二個問題是:曹操為什么知道楊修幫曹植就“亦不喜植”
生E:曹操很喜歡曹植,因為曹植很有才華,但他知道是楊修幫他后,就認為曹植是在騙他,曹植不一定是有才能,所以也不喜歡曹植了。
師:分析的很有道理,好,下一組。
組長C:我們組的問題是本文的語言風格是什么?
生F:文白夾雜
師(同生一齊)說: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賞。
組長C:曹操明知道進兵會失敗為什么還強行進兵?
生G:因為活曹操不想輸給死楊修。
生H:曹操不想讓別人知道他殺楊修是錯誤,楊修判斷是正確的。
師:好,第四組
組長D:夏侯敦“大驚”的原因是什么?
生A:因為楊修沒有曹操的命令就擅自讓士兵收拾行裝。
生B:因為楊修能揣測出曹操的用意,但擅自行動客觀上起惑亂軍心的作用,是違反軍紀的,所以夏侯敦“大驚”。
組長D:我們另一個問題是:楊修之死“真正原因是什么?”
師:好,我們來共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大家討論一下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參考書后第三題。(生討論)
師:誰想好了就可以說!
生A:我認為曹操是因為嫉妒楊修聰明才智,所以才殺了人,可以說曹操、楊修二人都是聰明絕頂,才智過人卻又不分上下,楊修身為曹操的部下,多次心懷好意,直言不諱,奉勸曹操,卻犯了操的大忌,曹操身為丞相,理應寬恕這小小的過失,可他卻將楊修殺害,未免有些小題大做,這無疑不表現出曹操的心胸狹隘,嫉妒楊修之心非常強烈,所以我認為曹操將楊修殺害主要是在嫉其才。
生B:我不認為楊修之死的原因是曹操嫉才,從夢中殺人,分吃一盒酥等事件,都能看出楊修恃才放曠的性格,而曹操并沒有因此去殺他,說明曹操殺他并不是因為嫉才,官渡一役,當曹操聽說許攸來投靠他時,匆忙的只穿一只鞋去迎接他,突出曹操思賢若渴的性格,因此我認為楊修之死并不是曹操嫉才而是楊修本身太過張揚個性,是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生C:我認為楊修死的原因是曹操不能廣納賢言的,明白臣士的一片忠心。楊修幫曹植,教曹植答教條插手家事,而讓曹操有了殺修之心。從曹丕與曹植的才能來看,曹丕的才能并不及曹植的,曹操也承認了曹植的聰慧,而楊修幫曹植也并非義氣上的,而是理性上的。因為他明白曹植會讓魏國更強大,一個國家的興盛情況,在于君主能否廣納賢言,以曹植的才能立為世子,魏國會更興盛,而曹操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并沒有站在理性上而思考,所以我認為,楊修死的原因是因為曹操不能廣納賢言,理解臣士的一片忠心。(生鼓掌)
生D:我們先來給大家表演一段對話(生D與生E表演),一個將軍問士兵:“軍人的第一天職是什么?”士兵回答說:“是遵守軍紀,長官�!睂④妴柺勘骸败娙说牡诙炻毷鞘裁�?”士兵回答說:“是遵守軍紀,長官!”將軍問士兵:“軍人的第三天職是什么?”士兵回答說:“還是遵守軍紀!長官!”
我認為楊修的死是因為他觸犯軍紀而死的。楊修為人恃才放曠,屢次以下犯上,但曹軍正處用人之時,所以曹操沒有殺他,當時楊修不但沒有為魏國出謀獻計,來感激曹操,反而在曹軍進退兩難時,擾亂軍心,影響了整個軍隊的士氣,作戰如果傷了士氣,那么就等于輸掉了一半,這也是后文中曹軍大敗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認他的死,是觸犯軍紀而被殺的。
生E:(鼓掌)我認為楊修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楊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惱怒所以才會被殺,因為楊修屢次說穿曹操的心事,令曹操心生忌恨,從而通過借雞肋事件殺之而后快,從某種程度上講楊修是站在士兵的立場,是替士兵著想的,而曹操卻深惡痛之,可見從楊修分吃一盒酥到點破曹操夢中殺人的技倆,都可看出楊修的聰明才智和直言不諱。李世民曾把魏征當作自己的一面鏡子,因為魏征能夠提出他的不足,而不是隨波逐流。而曹操也理應把楊修當作自己的一面鏡子,但是他卻沒有可見曹操的心胸狹隘、自私自利,所以我認為楊修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楊修屢次說穿曹操的心事,令他心生忌恨,所以殺了他。
生F:(鼓掌)我認為楊修之死,完全是他恃才放曠的性格所造成的。楊修本為曹營中的一大才子,在曹營中有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也因此受到曹操的重用。但他卻以自己的恃才放曠,多次戲弄曹操于眾臣之下,但他卻未被殺,且因為當時正值三國戰爭激烈時期,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曹操是個有心機的人,看道自己還要依靠楊修這樣的曠世奇才,來出謀劃策,完成統一大業,但楊修卻不知收斂,變本加厲,最終使曹操忍無可忍,借雞肋事件將其處決。所以我認為楊修之死,完全是他恃才放曠的性格的奴隸命運,所造成的。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通過同學們的論述,我總結出楊修之死有兩點:一方面由于楊修恃才放曠,終招致殺身之禍;另一方面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消除隱患,兩者缺一不可。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該說:恃才放曠,終招致殺身之禍是楊修之死內因,借違反軍紀之名消除隱患是楊修之死的外因,兩者導致了楊修之死。
師:咱們趁熱打鐵,大家總結一下曹操和楊修的性格。
生A:殘暴多疑。
生B:陰險狡詐。
生C:虛偽。
生D:具有雄才大略。
師:對從全局來看是這樣的。
生E:善用權術。
(師板書)
師:《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七分史實三分虛構,歷史上的曹操御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是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把曹操塑造成“千古奸雄”形象,完全是羅貫中的個人主觀臆向。
師:下面看看楊修“性格特征”
生A:張揚個性。
生B:疏放不羈。
生C:蔑視權貴。
生D:恃才放曠。
(師板書)
師:大家概括的很準,大家想想把曹操和楊修的形象塑造的如此生動形象,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
生A:語言描寫(舉例)
生B:心理描寫,主要是心理描寫。
師:能體現心理描寫的詞語是哪些。
(生齊說):忌—甚忌—惡—愈惡—愈惡—大怒—大怒
師:通過這些詞體現曹操對楊修的心理變化過程,從忌到大怒到殺修之心,從而生動地形象反映了曹操的性格特征。
生C:展開故事情節來體現人物性格。(舉例)作者只用寥寥數語,著墨不多就勾畫出兩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就是白描手法。
師:這篇課文的疑問已基本解決完畢,現在我來總結一下。
師總結
師:《三國演義》中的許多人物家喻戶曉,像一身是膽的趙子龍,忠肝義膽的關羽,勇猛魯莽的張飛,智慧化身諸葛亮等等,這是由于羅貫中善于運用傳神的手法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不能舉出其他名著中,或通過心理描寫或通過語言描寫或通過故事情節來體現人物性格的例子。
生A:舉《三國演義》空城計例子。(
生B:舉《紅樓夢》林黛玉進賈府的例子。
生C:舉《老人與海》捕魚的過程例子。
生D: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帶病勞動的例子。
師:同學們說的生動精彩,我都受感染了,看來大家沒少看書,我知道大家還知道很多,由于時間關系咱們課下交流。
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已逝去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揚起的塵土注釋著繁華后的滄桑,落魄后的崛起,品書香一縷,讀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讀名著,用書來裝扮自己,豐富自己的人生!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再次感受歷史中那精彩的一幕�。ǚ哦嗝襟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