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現在我們看黑板。我們今天上的課文是《說“屏”》。下面提一個問題:《說“屏”》的“屏”打了個引號,這個引號是什么作用呢?哪個同學能告訴我?好!請你來!
生1:《說“屏”》的屏加引號,可能就是因為轉變另一種意思。
師:嗯,轉變另一種意思,轉變什么意思呢?
生1:用屏來代表一種器具或者做一件事。
師:嗯,好,謝謝你。繼續發表觀點。好,你來談一下。
生2:說不定是說了屏這種范圍——特指這一類。
師:“特指”這個詞用的好!
生3:說“屏”可能就是說本文主要講屏。
師:換個說法就是專門指這種事物或者是這個類別。
生3:對。
師:好,謝謝!這里引號的作用是一個特定的事物或者一個特定的內容,而且它還有一個作用。如果沒有這個引號,那么說屏這兩個詞連在一起,寫在書上,或寫在黑板上,人家就會問,“說屏”是個詞啊還是個什么意思呢?有了這個引號,“屏”這種事物就顯現出來了。它不是一般的引用是指特定某一個事物或某一個類別。然后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屏”這個詞的意思:“屏”最古老的字義是什么?是“擋在家門口內或者外的一種墻”,這是比較古老的意義。然后這個“墻”后來由于人們的生活的創造,就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如課文內容所說的“屏”。然后這個詞語進一步發展,很多像屏一樣的事物,已有了屏的含義,比如說看“屏幕”,它就像屏風一樣的,有了一個形狀在那兒(師動作)�?兹搁_屏也是一個很大的扇形,也像一個屏。由于“擋在家門口內外的那堵墻“得那個意思,又有一個含義——屏障。這個詞意多么豐富,多么有趣��!
我剛才說了一個引號的作用,一個屏的知識,我們都可以看作是:學知識。(師板書)咱們開設出了兩個知識了。下面學習第三種知識。哪位同學從課文里面找到你認為應該向大家推薦的或者自己要學習的詞語?說一個、說兩個都可以。好,開始!
(生自學1分半鐘)
師:好了,請提出自己的看法。好,請你來。
生4:我認為“因地制宜和傖俗”兩個詞用得比較好。
師:值得我們去學習、積累!請坐,繼續來。
生5:我認為“藝術點綴”這個詞比較好。
師:你認為是“藝術的點綴”,“點綴”這個詞用得挺貼切的,謝謝!
生6:我認為第一段中的“銷魂”這個詞用得好,因為它表現出了作者在詩的情境中的感受。
師:連魂都離開了,我們的軀體,我們的身體,那個事物是很動人的了!
生7:我認為“微妙”和第五段中的“休憩”用得挺好!
師:休憩,其實和休息是一樣的意思,但說起來很好聽,很雅致。它是書面的語匯。
生8:我認為第三段中的“緩沖”這個詞好。
師:緩沖,把速度放慢一點�!熬彌_”這個詞應該很好記的,但有時候也是很難懂得一個詞。
生9:我認為第一段中“似隔非隔”用得比較好。
師:很微妙的寫出了“屏”的作用。
生10:我認為第一段中的“神秘”用得比較好。
師:“神秘”的作用,我們解釋不清楚,就成了“神秘”。
聽課,你們沒聽老師的要求,老師說我們要記得那個詞,而不是哪個詞用得好。好,你來!
生11:我認為第一段倒數第三行的“微妙”一詞用得好。
師:我們要積累它,要學習它。
生12:我認為第一段中的“不禁地心生向往”用得比較好,因為寫出了作者情不自禁的喜歡屏風的感受。
師:自己再連起來:心生向往之情。
生13:我認為第一段的最后一個詞“齊聲稱道”比較好。
師:“稱道”是稱贊的意思。
生14:我認為“流動的空間”比較好,這樣寫出了屏的巧。
師:很形象。好,老師來小結一下。有這樣若干的詞在這一課里面,我們要把它積累下來,要會認,會寫,知道它的含義。第一詞是“微妙,”什么意思呢?就是深奧、玄妙,難以琢磨。比如說: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很微妙,說不清楚。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很微妙。事物的現象很微妙。這個詞生活中常常用到。第二個詞我們要找到“擅長”也在第一段里,“擅長”什么意思呢?很會做某方面的事,在某個方面有專長,比如說“擅長繪畫”,“擅長體育”。第三個詞“帷幕”,咱們的舞臺上有帷幕�!搬∧弧边€有另外一層意思,它的比喻的含義:咱們學校的體育運動會拉開了帷幕,什么意思?
生齊:開始了!
師:再比如“大會拉開了帷幕”等,現在經常用得倒是它的比喻的含義。第四個詞就是同學所說的“緩沖”,是事物的速度降下來,使矛盾緩和一下。還有一個很高雅的詞:“韶光”。韶光什么意思呢?“春光”,“光”取得它的比喻意:青春年華。還有一個詞“休憩”,也就是“休息”的意思,但是我們在口頭上不說“休憩”,在書面上說“休憩”。還有一個很普通的的詞“得體”,“得體”,恰當的意思,做什么事,說話、行為、舉止要得體,要恰當,要恰如其分。還有一個詞“造型”,所謂造型,什么意思呢?就是塑造一個事物或者人物某一方面的形象。一個特定的動作,特定的畫面出來了,就是“造型”。一個人把一些動作固定下來的一剎那,就叫“造型”。咱們學校的教學樓,咱們學校的大門,都叫“造型”。這些書面的語匯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積累。這是咱們今天學的第三類知識。學知識的時候,我們還要練能力。(師板書:練能力)
下面我們開始練能力----分析能力。老師出示一個話題,看老師是怎么寫的。(師板書:假如沒有這一段)開始讀吧,讀起來。(生隨師寫逐詞讀)再讀一遍!
生(齊讀):假如沒有這一段……
師:看課文,假如沒這一段會怎樣?假如沒有第一段,假如沒有第二段,假如沒有------繼續下去�,F在我們分一下工,這一豎行集中來看第一段,假如沒有第一段。你們呢——第二段。你們呢——第三段。第四、第五,你們任選一段(師逐列手勢指示),好,開始活動。
(生自學3分10秒,師更改板書)
師:看好了,暫停,在發言之前,老師還要給你們介紹一種讀書的知識:凡是研究某一個段落,它在全文中的作用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到全文它的基本意思,然后結合這一段的意思理解它在全文的作用。好,再準備一下你的發言內容。
師:好,從第一段開始說起。
生15:假如沒有第一段就體現不出屏風的詩意、神秘、微妙和巧,而且還不能和最后一段相呼應。
師:他就站在全文的角度來分析這一段的作用。他概括得很好,但還有個地方沒有點出來。
生16:第一段及總結了全文又引出了下文,如果沒有第一段,直接從下文中的“屏可以分隔室內外”開始引出下文,給人一種突然襲擊的感覺,打擊閱讀興趣。
師:很微妙的,很順暢的把后面的內容引出來,多好!
生17:這還是一個很好的開頭,還能夠吸引讀者,說明屏很深奧。
師:由一個問題你們沒有點透,第一段到底是干什么的?等會兒補充發言。先說第二段。
生18:全文主要是從作用和審美的角度寫了屏,如果沒有了第二段,就沒法表達出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就好像一個人缺了點什么。
師:她發言中有一個關鍵詞“作用”,第二段主要說的是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沒有這一段,我們就不知道屏是用來干什么的了。還有表達的嗎?好,第二段我們已經點透了,第二段就是說明屏的作用。理解第一段的同學也來想想,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呢?好,第三組。
生19:第三段主要講了屏的分類,為下文寫屏的大小、造型作鋪墊。如果沒了這一段,錢文玉第四段的過度就不自然。
師:我想聽一下,哪個地方是說屏的分類的?
生20: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竹屏、木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
師:這一組同學發言時注意了關鍵詞(指二組)。這一組的同學發言時注意了關鍵句子(指三組)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說明屏的分類。假如沒有這一段,我們就不知道了屏這么多的類別。好,第四段。
生21:這一段主要說明了屏的擺放位置、大小、曲折的折度、視線遠近諸方面,不可以隨隨便便,也有特殊的規定。
師:作者運用了什么詞來說明屏的怎么樣,怎么樣?
生22: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傖俗。
師:其實屏的怎么樣——你看,這個詞是什么?
生:設置。
師:這詩意,其實是安排、運用、擺放,人家用一個“設置”就解決了這么多的意思。這一段談得其實是屏的使用方法。假如沒有這一段,我們就不知道屏要擺放得漂亮一點,巧妙一點,擺放也有技巧,也有審美在里面。來第五組,當中的同學來說吧。
生23:如果沒有了第五段,也就沒法與第一段相呼應,而且也就沒法使讀者讀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作用。
師:這一段主要表達作者寫這篇短文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是寫出來,一方面是希望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美的享受。還希望屏在今后的工藝上有更好的創造。那么,最后一組的同學想說什么呢?
生24:第五段作者寫“聰明的建筑師、家具師們,以你們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創作”一直到最后,我認為是照應了第四段的從“近來我注意到”一直到“尚少詩意”。它說了因為作者看了飯館里和賓館中各種場地用屏用得不太好,引不起作者的詩意,所以讓建筑師和家具師以后注意修改這個問題。
師:是啊,還有與第四段呼應的作用,看得很細致。
生25:好,第一組同學還有什么要說的嗎?假如沒有第一段-----(生沉默)
師:我們來看全文的第一個字是什么?
師生:“屏”。
師26:接著念下去,“我們一般都稱作屏風”。好,你想說什么?
生:我想說這一段應該是引出本文的線索。
師:點出這個事物,告訴我們這篇文章就是“說‘屏’”。
師邊解說邊板書:
屏 第一段點出
作用 接下來寫
分類 繼續——
設置 接著寫
目的 然后交待寫作
師:我們把它連起來,一眼就看出這篇文章的結構是多么清晰,思路是多么清楚。每一段解決一個方面的問題,這樣一線貫穿下來,一個“屏”字貫穿全文。我們分析了“假如沒有這一段”,如果還要講深一點,你們學習全文的順序就叫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什么意思呢?比如我們說一棵白菜的成長,按時間順序寫。還有方位順序。一般按認識規律,從容易的到難的,從小的到大的,從現象到本質各個方面來說明叫邏輯順序。這些問題上九年級時老師會給你們講的很清楚。下面我們再來練一種能力——欣賞能力。�?吹谝欢�,大家一起朗讀第一段,我聽一下�!捌痢弊x起來。
(生齊讀)
師:我聽了一下,流暢,響亮,但是情感表達不夠。再試一次�!捌痢弊x起來。
生再齊讀。
師:這一次讀得還沒有見長,問題在哪里呢?語氣出不來。聽我讀。(師范讀)。語氣出來了沒有?
生齊:出來了。
師:原來語氣是可以這樣塑造的:第一,重音要出來。第二,語氣要適當。這是“很富有詩意的”,重音在哪個字?
生齊:很。
師:情感就出來了。然后語速稍慢一點,情感就到位了。好,各自讀——不齊讀,把這一段的情感內涵體味一下。
生自讀,師板書。
師:看老師出的第二個題:(指板書)第一段詞句的表現力。這一次欣賞,也就是你們在課的開始說的,那個詞用得好,為什么?我們既要看到一個詞,一個句的表面的表現力,還要看它背后的作用。那才是真正的味道。有些時候我們說有些人寫文章,寫書法力透紙背的力量,現在我們看文章,欣賞它的含義,欣賞它的表現力,也應該往這方面著力的、仔細的欣賞�?闯鰜磉@個字為什么用得好?表現了什么?同樣要結合全段的文字或全文的文字來進行分析。好,下面安靜的思考。
生自學2分鐘。
師:好,各抒己見。
生28:第一段中的“擅長”和第四段中的“造型”、“傖俗”形成對比,突出了現在人們沒有認識到平在建筑美中應起到的作用。
師:你把“擅長”與作者批評的一段聯系起來了,謝謝。
生29:第一段中的“銷魂”二字表明的意思是靈魂已經離開了身體寫出了作者對“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詩句的欣賞和已經完全陶醉于這種境界,與“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形成對比。
師:“令人銷魂”其實是用了夸張的說法來說童年時候聽媽媽讀詩的那一種美好的令人陶醉的情景。
生30:第一段中的“神秘”兩字,后面2、3、4、5段是給“神秘”兩字作解釋的,更吸引讀者讀下這篇文章。
師:“神秘”一詞在這起了懸念的作用。
生31:在第一段中的“微妙”和“神秘”,還有“似隔非隔”起到了相呼應的作用,當讀者讀到微妙的時候,覺得心中更有韻味的感受,令人對它心生向往,更想知道到底神秘在什么地方。
師:“微妙”是作者在研究中接觸到“屏”這種事物,他的一種感覺。讀這個詞要注意兩個修飾詞,“更”“實在”表達了作者一種贊嘆的情感。所以這個句子整個都是有表現力的。
生32:我認為第一段運用了實詞、美詞,借助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寫出了屏風的小巧和藝術,還用“微妙”這個詞寫出了屏的神秘作用,讓讀者更加喜愛這篇文章。
師:第一段中作者用各種手法把屏的微妙,屏的可愛概括的表達出來了。
生33:我覺得第一段中的“擅長”一次比較好,表現了我們的先人對屏的重視。
師:“擅長”,這種古老的文化就是這樣源遠流長。
生34:我要收的還是“微妙”我認為這個詞中,“微”是指屏看上去是個很普通的東西,其實它是有很多妙處。這個詞引出了下文,引出了屏的作用、分類、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擺設。
師:“微妙”這個詞用得簡潔,含義深刻!
生35:我要說的是第一段的第二句“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這一句,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小時候對屏的喜愛、向往之情,而且把詩句放在開頭,能引起讀者的興趣。
師:讀到這里,我們自己就已經成金在哪種“真夠令人銷魂”的意境中了,多好!
生36:我認為第一段中的“巧”字用得好,因為“巧”字一個字就寫出了“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美感之所在�?芍^“一字千金”
師:高度的凝練。關鍵在一個“巧”字上�!拔⒚睢币埠�,“似隔非隔”、“神秘”也好,作者概括得實在是“巧妙”��!
生37:“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在“銷魂”的程度上進一步寫出了對屏的情感。
師:你這句話說得真好�!捌淝榫罢鎵蛉蝗虽N魂的了”,寫的是童年;“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寫的是后來每次讀到詩詞中有“屏”的詩句,就產生的感覺。這時候,作者讀書了,長大了,讀書了,工作了,作者這種有層次的感受,沒有深入的品析是體會不到的。謝謝你!
生38:我覺得“齊聲稱道”這個詞是對先人擅長在屏上作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的一個評價。
師:誰齊聲稱道?
生39:外國人。
師:不是中國人,外國人吧,這就像側面描寫一樣,烘托屏的巧妙。
生40:我要補充的是對“銷魂”的解釋�!颁N魂”與前文詩句中的“冷”相照應,寫出了夜的冷清。
師:魂也飛走了,寫出了母親背詩給我的幼年和心里留下的美好印象。
生41:“必置一屏”說明屏用得很普通,而且后面又講“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說明屏的作用很多,深受古人喜愛。
師:你品析得不錯,但看黑板:“第一段中-----”,你審題出現了問題,有時候是會影響自己成績的。
生42:我覺得第一段“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寫出了屏的詩情畫意,與第四段中“餐廳、賓館”中的屏作比較。餐廳、賓館中只是把屏作門板來用,一點詩情畫意都沒有。
師:強烈對比,意境的對比�,F在老師還要指出幾個你們沒有評到的地方,注意這幾個詞“這是很富有詩意的”“母親總要背誦-----”“其情景真夠令人銷魂的了”“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怪不得外國人都-----,這些詞都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它表達情感的力量去是很強的,這一段每個句子中用了許多表達內心贊美之情、向往之情的虛詞,這個地方沒有評到。還有一個地方沒評到,就是老師所說的背后的含義。當然這對你們來說太難了,老師點一下,“母親總要背唐人的詩”,它背后的含義是母親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生齊:書香門第。
師:對。很有文化的家庭。文化對孩子的影響從童年就開始了,這是文化的內涵。再看“每次讀到有屏的詩詞佳句”,一個“每”字中可以看出作者飽讀詩書啊,作者是個讀書人,而且喜歡畫。第三句“因為研究古代建筑”,這背后的含義是什么?
生齊:專業。
師:對,作者是這方面的專家呀!表面有含義,背后有含義,這文字多漂亮呀!而且這一段的作用至關重要,不管是字、詞、句、全段,或者是修辭手法,都有值得我們品味的地方。
好,今天咱們上課學習了四種知識:一種是引號的作用;一種是關于屏的知識;然后我們學習感受到了邏輯順序這樣一種知識。鍛煉了兩種能力:一種是分析能力,一種是欣賞能力。同學們表現非常好,勇于思考,勇于發言,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非常好。謝謝大家,我們這堂課結束了,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