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詩經〉兩首》導學案及答案
設計:龍的故鄉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樸實清新的藝術風格,體會反復詠唱的章法。
2.理解和體會詩中所表達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 背誦并能默寫詩歌。
【學習重點】
1.了解《詩經》樸實清新的藝術風格,體會反復詠唱的章法。
2.背誦并能默寫詩歌。
【學習難點】
理解和體會詩中所表達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自主預習案】
1.填空題。
(1)___ 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共有__ 篇,包括_ 、_ 、_ 三部分。
(2)《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根據不同內容的表達需要,分別采用___ 、 ____、___ 的藝術手法。
(3)統領《關雎》全篇的詩句是“_____ , ______”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雎鳩( )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說不當的一項是(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板幻虑笾钡摹爸�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親愛”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D.“鐘鼓樂之” 的“樂”是“快樂”的意思,這里用作動詞,且表使動。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關雌》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興”的手法。
B.《蒹葭》“所謂伊人”的“伊人”,與《關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
C.《蒹葭》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
D.《關雌》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周南》。
【自主預習案】
1.(1)《詩經》 305 風 雅 頌 (2) 賦 比 興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3.C.
4.B
【課內探究案】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一提詩我們馬上會想到唐詩。是啊,作為一個中國人,誰不會背幾首唐詩呢!詩歌發展到唐代,達到了頂峰,詩人數以千計,詩歌浩如煙海,匯成了詩的洪流。同學們想過沒有,形成唐詩這巨大洪流的源頭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離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唐詩的源頭也就是我國古代詩歌的源頭,距離現在又有多遠呢?最古老的詩歌是什么樣子的呢?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要解開這些謎,讓我們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詩歌源頭的旅行吧。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一)誦詩句
1.聽一聽。
聽老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在聽的時候圈點勾畫生字詞。
2.記一記。
每學習一篇課文,我們首先都要積累一些新詞。在聽讀中,你圈點勾畫了哪些生字詞?你為什么覺得它們重要?
3.讀一讀。
(二)賞詩景
1. 《關雎》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明確:
2.《關雎》這首詩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明確:
3.請試著用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描述《蒹葭》一詩的情境。
明確:
4. 在《蒹葭》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請思考:這些景物描寫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確:
(三)悟寫法
5.《關雎》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確:
6.《關雎》和《蒹葭》兩首詩歌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復朗讀,并體會其作用。
明確:
7. 比較《關雌》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
明確:
三、結合目標,有效訓練。
(四)背古詩�! �
(五)理解性默寫
8.《關雎》中起興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 。
9.《關雎》中是全詩的綱目,統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 ,____ 。
10.《關雎》最能體現全詩的精神,抒發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____ ,_____ 。_____ ,______ 。
11.《蒹葭》中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___ ,_____ 。_____ ,___ 。__
,____ 。 ,______ 。
【課內探究案】
1.《關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2.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糜汕樯�,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
3.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還有其他的理解),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耙寥恕笨赏豢杉�,于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4. 景語情語。詩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凄清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主人公凄惻的情感。
詩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復的方式,反復詠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為霜”,露凝為霜,是拂曉時;二章“白露未唏”,太陽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陽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時間的晚秋晨光圖,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佇立遠望而始終不能見面的惆悵心情,而主人公這種心情隨著晨光畫面的重疊,顯得越來越急切,越來越凄婉。這篇詩在藝術上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5.運用“興”的手法,詩歌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來起興,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鳩鳥雌雄匹配聯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聽到雎鳩鳥清新婉轉的歌唱而春心蕩漾聯想到君子對淑女的思念之情。 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6.重章疊句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的改變。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7. 《關雌》著重于敘事,而《蒹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蒹葭》比《關雌》的情感韻味更濃郁些。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雌》“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
《關雎》中“關關”(疊字)形容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犬態,“輾轉”(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
《蒹葭》中的“蒼蒼”、“萋萋”、‘采采”(疊字)形容蘆葦茂盛的樣子,為下文“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作了輔墊,渲染了氣氛。
8.《關雎》中起興的句子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9.《關雎》中是全詩的綱目,統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關雎》最能體現全詩的精神,抒發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11.《蒹葭》中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拓展檢測案】
一、課內語段閱讀。
(一)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本詩以____ 、 ___ 起興,寫出了一個男子對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詩用來形容美麗善良的姑娘的成語是_____ 。
3、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兩句運用比喻手法,說明淑女、君子在河灘相會,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氣氛。
B、“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兩句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詩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以行動來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戀,十分生動形象。
D、“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從這兩句來看,這首詩很可能是婚禮上唱的贊歌。
(二)蒹葭(蒹葭蒼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4.本詩選自 ,是一首典型的 (內容)詩。
5.本詩以 起興,寫出了追尋伊人不得的苦惱心情。
6.本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7、對這首詩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全詩分為三章,每章前兩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興,形成一種沉郁悲涼的氛圍,同時又暗寓了時間的推移。后六句描寫訪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說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環境,仿佛置身于州島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詩人訪求的對象,是美的化身,在詩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猶如強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這首詩描寫了“伊人”生活的環境和詩人在不同時間不懈地尋找“伊人”的過程,因此,從詩的內容看,它應是一首敘事詩。
8、“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二、課外語段閱讀。
抽打心中的櫻桃花
①年少時家中的院子里種了兩棵櫻桃樹。每年春天,櫻桃樹上總會掛滿紅得晶瑩透亮的櫻桃。摘一顆放到嘴里,令人唇齒留香、心曠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櫻桃樹開滿了花,開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櫻桃花間飛舞,饞嘴的我似乎已經聞到了櫻桃那種特有的香甜味,就連在睡夢中,都是滿樹的櫻桃在沖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還躺在床上,就聽到院子里傳來“噼里啪啦”的樹枝搖晃的聲響。我趕快爬起來,沖到院子里。竟看到母親正拿著一根竹竿在櫻桃花間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經抽打完了,櫻桃花像下雨一樣落了一地。她正準備抽打另一棵櫻桃樹呢!
④我趕忙跑過去一把抱住了母親。任憑母親如何解釋,我都緊緊抱住她的雙臂不放手。母親無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也好,到了櫻桃成熟的時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櫻桃花的用意了!”
⑤轉眼間,櫻桃花落了,兩棵櫻桃樹都結滿了青青的櫻桃。尤其是我從母親手中保護下來的那一棵,櫻桃結得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給母親看,她笑了笑,搖了搖頭。
⑥到了櫻桃成熟的季節,那棵經母親抽打的櫻桃樹碩果累累,一顆顆櫻桃仿佛一盞盞掛在樹上的小燈籠。而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上的果實仍然是一片青綠。我堅持不吃已經成熟了的櫻桃,靜候著那片青綠變成點點唇紅。
⑦但結果令我失望,已經成熟的櫻桃被吃光了,我保護的那棵櫻桃樹仍是滿樹青黃,并且樹上的櫻桃開始干癟、變黑、脫落,漸漸的樹干上的綠色也退去,變得干枯,毫無生機。母親告訴一臉失望的我:這棵櫻桃樹由于在春天花開得太多,又未經抽打,所以結的櫻桃也太多。由于水分、營養供應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親用犧牲一棵櫻桃樹的代價告訴了我一個道理:___________ 。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貪心的,要學會取舍。心中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結果,就像那棵未經抽打的櫻桃樹,最終導致你不堪重負、兩手空空;而適當的舍棄,看似是一種失去,但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獲得更加豐厚的給予和回報!
9.第②段中,作者為什么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和“我”對櫻桃的憧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給母親看,她笑了笑,搖了搖頭”,請自己的語言分別描寫當時情境中“我”和母親的心理。(各不超過40個字)(3分)
“我”:__________________
母親:___________________
11.聯系上下文,請寫出母親用犧牲櫻桃樹的代價告訴“我”的道理。(答案寫在下面的橫線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據全文內容,說說標題“抽打心中的櫻桃花”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閱讀課文《錯過》選段,結合上文內容答題。(4分)
人生如奔馳的列車,車窗外不斷閃動著變幻不定的景色,錯過觀賞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關鍵是不能錯過預定的站臺!
我們預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終點。但在人生的終點上,我們最好能含笑地說:我雖然錯過的很多很多,卻畢竟把握了最關鍵最美好的,這樣,“錯過”便仿佛是碧綠的葉片,把一生中“收獲”的七彩鮮花映襯得格外明艷!
人生的歷程,其意義不只是生命的流逝,還在于要從生命的長河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劉心武對“錯過”的體悟告訴我們要把握住最關鍵、最美好的機會,含笑對待“人生的終點”。
請結合以上材料和對《抽打心中的櫻桃花》一文的閱讀感悟,談談你所受到的人生啟迪。
_______
【拓展檢測案】
1.雎鳩 荇菜 2.窈窕淑女 3.A 4.《詩經·秦風》 愛情 5.蒹葭 6.執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7.D
8.景物描寫,既點明了地點和景物,又點明了時節,渲染了一種蒼涼幽渺的氛圍和色調。
9、極力狀寫櫻桃花開之盛和“我“對櫻桃的憧憬,為下文母親“抽打”和“我”“護花”作鋪墊。
10、示例:我:看,我的那一棵果實那么多,幸虧我執意保護;哼,你那棵就少多了,后悔了吧?
母親:畢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櫻桃樹瘋結的后果,過些日子你就會明白了。
11、“只有懂得適當舍棄,你生命的行囊才會裝滿更多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或“青澀的青春只有經過抽打的磨礪才能逐步走向睿智與成熟�!�
12、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情節;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主旨。
13、示例:無論是“錯過”還是“舍棄”,我們心中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主動“適當的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