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將”、“相”分別指的是誰,全文共講了哪幾個故事。
(二)自學本課生字詞,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絕口不提”、“完璧歸趙”這幾個詞語的意思。
(三)按不同故事內容給文章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自學和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二)按不同故事內容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讓同學齊讀,之后問: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呢?設計這個問題,實際是在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他們提出一些問題,諸如:我想知道“將”和“相”是誰;我想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我想知道他們為什么和好等;教師可以適時激趣。請你們自己先讀讀書,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學生初讀課文之后,再給他們談論的時間,然后教師再給一些時間讓同學們讀一遍書,不認識的字標出來,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學。
1.指導讀準字音。
本課的生字雖然不多,只有7個,但有好幾個都是學生特別容易讀錯字音。
允:y(n組成詞“允許”,不要誤讀成r(n。
頗:p#組詞“廉頗”,不要誤讀成`。
侮:w(組詞“侮辱”,不要誤讀成w&。
2.指導認清字形。
本課有許多生字的字形都容易錯,可采用“以熟帶生”的方法掌握字形。
如“璧”與“壁”相近,“壁”是熟字,墻壁,與“土”有關,所以是“土”字底。而“璧”是一種寶玉,是無價寶,所以下面是“玉”。
如“允”與“充”相近,“侮”與“悔”相近,“頗”與“波”相近,教師一定要指導同學進行區分,從而記住字形。
3.理解詞意。
因為書后有一道題就是要求同學們理解詞意的,所以教師可以提出讓同學查字典或詞典理解詞意。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氏發現的一塊玉制成的璧�!巴觇禋w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表示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說。
示弱——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
推辭——謙讓不干。
抵御——抵擋,抵抗。
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能耐——技能,本領。
攻無不克——攻城奪池,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兩個成語多指善于打仗。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