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
  • 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名著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道德经》在线阅读 朱自清散文集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首頁 > 中華文化 > 中國歷史

    南朝宋齊梁陳歷史分國別簡介

    [移動版] 佚名

     

    陳霸先出于國家民族利益,九月,在京口舉兵,除去王僧辯,把蕭淵明趕下臺,蕭方智登基稱帝。陳霸先任大都督,總攝梁朝軍國大事,分別于紹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后擊潰北齊兩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進犯。

    陳霸先有志于祖國統一大業,平定侯景之亂后,曾親自領兵三下廣陵,以圖收復失地。陳霸先于太平二年(557)禪梁稱帝,實際上受命于危難之際,既是民情所需,也是時局所迫。而早已名存實亡的南梁,終于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年號 紀年 廟號 名字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南朝陳世系
    永定 557

    高祖武皇帝

    陳霸先 557 55 3 57

    原籍穎川,永嘉時遷居于吳興長城。

    出身鄉吏,后以鎮壓農民起義之功,累官至西江都督、高要太守。侯景叛亂,霸先起兵討之,破建康,滅侯景。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殺,霸先立蕭方智為帝。557年10月,代梁而自立,改元永定,國號陳

    天嘉 560

    世祖文皇帝

    陳蒨 559 38 8 45

    陳霸先兄道潭之長子

    武帝時立為臨川王,總軍政。武帝子陳昌被西魏執俘于長安,故以蒨嗣位

    天康 566
    光大 567

    臨海王廢帝

    陳伯宗 566 13 3 17

    文帝嫡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年幼,以叔父陳項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568年,頊廢帝為臨海王,自立為帝

    太建 569 高宗孝宣皇帝 陳頊 568 39 15 53

    始興昭烈王陳道譚第二子,文帝陳蒨之弟

    568年11月廢陳伯宗為臨海王,尋自立為帝
    至德 583

    后主

    陳叔寶 582 30 8 52

    宣帝嫡長子

    以皇太子嗣位,荒淫無度,興土木,寵女色,尚浮華,隋文帝于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遣兵伐陳,入建康,洛陽,追封長城縣公,贈大將軍。擅詩詞,明入輯有《陳后主集》

    禎明 587
      陳朝即南朝陳代(557年~589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霸先所創建,都建康�?刂平暌詵|、長江以南的地區。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亡國君為陳后主陳叔寶,陳最后被隋朝的隋文帝所滅。歷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年)。陳朝疆域以太建(569~582年)時為最廣。太建五年伐北齊,取得和、南司、衡、巴、羅、定、揚、霍、合、江、西楚、東廣、淮、涇、南譙、東豫、光、建、譙、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僅恢復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復了淮北的部分州縣。 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僅南朝陳一家。
    平叛崛起

    家世

    陳霸先的遠祖是東漢晚期太丘縣的縣令陳實,世居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陳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陳達,西晉永嘉年間,陳達避亂,隨西晉王室渡江南遷。陳達出任為長城(長興古縣名)令,就在當地定居下來。陳達選擇長興作為定居地時,曾有過預言:“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焉,二百年后,我子孫必鐘斯運�!钡疥愡_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個陳霸先。

    陳霸先青少年時打魚練武,興趣廣泛。古代正史對他青少年時有這樣的評價:倜儻大度,志度弘遠,不理家產,“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又稱陳霸先“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钡疥惏韵葧r,陳達在長興的子孫經過十世繁衍,已蔚然成為人數眾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門閥制度盛行,長興的陳家,仍屬寒門。

    從村官到皇帝

    現已83歲高齡的中國當代著名史學家、“六朝史研究會”奠基人、南京大學教授卞孝萱認為:“陳霸先是南朝難得的英主。他從一個村官成長為將軍,又由將軍黃袍加身,承擔下了一片支離破碎的江山�?梢哉f他和他所建立起來的陳朝雖然短暫卻非常重要,而陳霸先本人堪稱南朝的第一英主�!�

    陳霸先的家鄉在今天的浙江湖州長興縣。根據史料記載,陳氏雖是當地的大戶,但是在門第之見很深的南朝,陳家也只能算作寒門而已。但正是這樣的寒門內,卻出了個未來的英主陳霸先�!蛾悤分蟹Q陳霸先“讀兵書,多武藝”,而《南史》中更是記載他:“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痹诋敃r,能夠讀史籍、兵書,又多武藝的人可稱得上是文武全才。

    “從村官到皇帝”這就是卞孝萱對陳霸先政治道路的評價。最初,陳霸先只是鄉間小吏。而后,懷著滿腔報國之志的他,來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做一個看守油庫的小吏,在得到梁朝貴族的賞識后,平步青云,并因在廣東一帶平叛有功而聲名鵲起。最終,成就陳霸先帝業的是那場著名的“侯景之亂”。通過平定“侯景之亂”,功高一世的陳霸先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并于太平二年(557年)禪梁稱帝。

    難挽狂瀾的陳朝

    其實陳霸先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頌歌的時候改朝稱帝的,當時整個南方政權都身處危難之中。梁朝幾代皇帝都無善終:梁武帝是餓死的,簡文帝是被土壤壓在頭上悶死的,元帝在投降后受盡侮辱被土壤悶死,還有蕭正德、蕭棟、蕭紀、蕭淵明等,都貴為王侯,下場卻都很悲慘。

    但是這絕不是死了幾個人的事,王朝的興廢、政局的動蕩讓曾經富庶的江南生靈涂炭。而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強勢的皇帝,那自東晉以來的南方漢族文化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于是,歷史選擇了陳霸先,他受命于危難之際,攘臂于無望之時。

    陳朝立國,正值侯景之亂不久,連續數年的戰亂對南方的經濟、文化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陳朝的幾位君主一邊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一邊醫治戰爭創傷,南方的經濟、文化逐漸得到了恢復。本文開頭部分,就是發生在公元550~557年間,陳霸先平定大小內亂、抵御外辱的某一個戰役。陳霸先打下基礎后,繼承人陳文帝勵精圖治,國勢逐漸強盛起來;陳宣帝為了實現陳霸先的統一遺愿,興兵北伐,戰敗北齊,擁有了淮南之地,這是陳朝鼎盛時期。后因陳后主溺于文酒,不圖進取,江山最后讓給了隋朝。

    赫赫戰功

    陳霸先出生在梁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即梁天監二年,那時候,中國正處在分裂時期,南北對峙,內外戰亂不斷,頻繁的戰亂對社會經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嚴重影響了生產力的發展,百姓十分貧困。梁武帝登基后,國內基本無大的戰事,但幾次北伐失利,又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梁武帝雖然勤政好學,才藝超群,算得上一個大學者,在政治上卻犯下了一些致命的失誤:首先是"特佞佛",光京城建康就建有佛寺五百多所,供養僧尼十多萬人,底層百姓不堪重負,一個是斧正人間的皇帝身份,一個是普度眾生的教主角色,梁武帝兼而有之,首鼠兩端,優柔寡斷,政治上漸漸走向下坡路;其次是優容官吏,弛刑寬政,對魚肉百姓的官僚階層持放縱的態度,動搖了治國根本;第三是庇護子弟,子弟中哪怕行為荒唐乖張到極點,梁武帝仍不忍誅戮,結果在身邊伏下了隱患。

    這三大失誤擋住了梁武帝的視野,即忽視了國計民生。陳霸先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陳霸先從庫吏改任蕭映侯府傳教后,終于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的上層人物了。蕭映是梁武帝侄子,歷任吳興太守、北徐州(州治在安徽鳳陽東)刺史、給事黃門侍郎、衛尉卿等職,陳霸先應一直在蕭映府中任幕僚。

    大約在梁大同六年(540年),蕭映到廣州任刺史,陳霸先隨任為廣州府中直兵參軍,不久又出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第二年,交州(治在今越南河內市東北約三十公里處)土豪李賁發起叛亂,趕跑了交州刺史蕭咨。

    大同八年春,梁武帝遣將討伐,林邑國(今越南南越)國王也從腹背襲擊李賁。大同九年四月,李賁部將范修在九德(今越南榮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討諸軍也不知所終。李賁控制了整個北越,就在梁大同十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設置百官,自稱越帝。梁武帝又命新州(治在今廣東新興)刺史盧子雄、高州(治在今廣東陽江旁)刺史孫冏火速出兵,并受坐鎮廣州的蕭映和蕭咨節制。

    當時南方正是春暖草長、瘴癘肆虐的季節,盧、孫二將請求待秋涼后發兵,但二蕭不允,催命出征。盧、孫二將只好領著將士匆匆上路。才行到合浦,果然疫氣發作,死者達六七成,趁機溜掉的也不少,一支征討大軍不戰而潰。梁武帝接到蕭咨密報,誤以為盧、孫二將交通李賁,故意逗留不進,敕令在廣州賜死。

    這事激起了盧子雄部下舊將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不平,于當年五月發動嘩變,叛兵包圍了廣州城,準備捉住二蕭,血祭盧、孫二將,然后赴京請罪。一天功夫,廣州城外云集叛兵數萬,廣州告急。陳霸先在高要聞報,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戰而解重圍,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將被擒。

    陳霸先牛刀小試,已顯露出英武雄奇的將略之才,這事驚動了朝廷,梁武帝還特派畫師前往廣州,畫下陳霸先像,以示表彰。梁大同十年(544年)冬,蕭映在廣州病亡。新年剛過,陳霸先護送蕭映靈柩回建康,行至大庾嶺,正遇上梁武帝詔命下達,任陳霸先為交州司馬,領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隨新任交州刺史楊日票前往交州討伐李賁。陳霸先又返回廣州,召聚將士,備辦軍資。陳霸先與楊日票等征討大軍于大同十一年(545年)十二月抵達交州。在惡劣的環境中,經過三年苦戰,終于除掉了以李賁為首的地方分離勢力,收復了交、愛、德、利、明等數州(約今北越全境)。

    整個交州平叛過程,楊日票雖然"領銜主演",真正的核心人物卻是陳霸先,他所統領的軍隊,實際上是交州平叛的中堅力量。但由于當時社會極講究家世出身,功勛卓著的陳霸先仍未受到朝廷重用,交州平定后,依然被任命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連一個刺史都未升上,只添了一個督七郡諸軍事的軍職。陳霸先領著本部將士返回高要復職時已是梁太清二年(548年)。

    陳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亂。侯景,原是東魏丞相高歡手下大將,爵封河南王,職任東南道大行臺、都督十三州諸軍事,高歡死后,不服高歡之子高澄的統治,舉兵反叛,并于梁太清元年(547年)二月投靠梁朝,梁武帝派侄子蕭淵明領兵與東魏開戰,接應侯景,但蕭淵明與侯景都被打敗,淵明被俘,侯景逃到了壽陽(今安徽壽縣)。

    侯景是一個政界無賴,就以壽陽為據點,于梁太清二年八月舉兵反梁,以誅鋤奸佞為借口來號令百姓,十月渡江包圍了臺城。梁國各路援軍云集,但互相勾心斗角,成了隔岸救火。第二年三月,侯景攻破宮城,梁武帝病餓而亡,太子蕭綱(503~551年)被侯景扶為傀儡皇帝。

    陳霸先得到臺城被圍的消息,立即準備赴援。但陳霸先當時的頂頭上司是廣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本是北魏降將,受侯景誘惑,準備舉兵響應侯景。面對這樣一位企圖背叛國家的上司,陳霸先沒有順從,而是當機立斷,舉兵對抗,元景仲走投無路,自縊身亡。陳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蕭勃鎮守廣州,又奉蕭勃之命平定了始興(今廣東韶關旁)等十郡叛亂,大軍移鎮始興。

    太清三年十一月,陳霸先遣將進駐大庾嶺,招聚始興地方將士,準備繼續推進。但蕭勃心胸狹隘,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軟硬兼施,只希望陳霸先能幫他看守門戶。面對蕭勃的利誘威逼,陳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508~554年)名下,受蕭繹節制。

    大寶元年(550年)正月,陳霸先大軍從始興出發,抵達大庾嶺,擊敗奉蕭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約十五公里處)攔截的蔡路養,乘勝進駐南康。陳霸先被蕭繹授為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時間,陳霸先與響應侯景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在南康一帶展開了拉鋸戰,終于擒斬李遷仕,于大寶二年六月發兵南康,沿贛江北下。

    八月,陳霸先準備與蕭繹部下都督王僧辯會師。由于陳霸先足智多謀,倜儻大度,名聲在王僧辯之上,故王僧辯心存畏忌。當時,王僧辯等西路各軍正好缺糧,情勢不妙,而陳霸先已貯有軍糧五十萬石,在這緊要關頭,陳霸先以大局為重,迅速饋送三十萬石給西軍,這打消了王僧辯的顧忌,也在西路各軍中贏得了威信。

    陳霸先發兵南康時,梁國戰局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蕭繹部下大將王僧辯、胡僧佑、陸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岳陽)、郢州(今湖北武漢)一帶擊敗侯景主力,賊帥任約、宋子仙被擒,侯景從攻勢轉為守勢。大寶二年十月,侯景殘殺梁簡文帝蕭綱,十一月自立為皇帝。大寶三年正月,陳霸先南路征討大軍從豫章(今江西南昌)出發,這時已有甲士三萬人,強弩五千張,舟艦二千艘,水陸俱下,另有前軍五千由驍將杜僧明統領,已抵達湓口(鄱陽湖入長江口)。

    二月,王僧辯等西路大軍又從尋陽起行,在白茅灣(今安徽懷寧以東)與陳霸先會師。王僧辯與陳霸先登壇設誓,締結了盟約。征討大軍沿路攻克蕪湖、姑熟(今安徽當涂),三月在建康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終于徹底摧毀了侯景暴亂勢力,侯景被殺。經王僧辯、陳霸先等各路將士勸進,蕭繹在江陵稱帝,即歷史上的梁元帝。陳霸先奉命鎮守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鎮守在建康。梁元帝崇尚玄虛,暴戾兇狠,心胸狹隘,又剛愎自用,既是學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梁承圣三年(554年)九月,西魏發兵突襲江陵,王僧辯未及時救援,梁元帝被殺,朝臣與百姓中強壯者都被掠走,陳霸先的兒子陳昌、侄子陳頊本在梁元帝宮中值事,這次也被擄至長安。江陵幾乎成了一堆廢墟。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蕭詧在西魏駐軍監視下,被扶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個地方不過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國。江陵陷落后,王僧辯與陳霸先書信往來不斷,經反復商議,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543~558年)至建康,準備稱帝。

    蕭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齊(東魏已被北齊禪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勢力南擴,也想趁梁國破敗,前來瓜分,派其弟上黨王高渙領兵南向,護送原被東魏俘虜的貞陽侯蕭淵明來登梁國帝位。王僧辯起先拒不允應。承圣四年三月,齊軍兵至東關(今安徽巢湖市東南),王僧辯遣徐州刺史裴之橫領兵攔擊,裴之橫戰敗被殺,王僧辯在驚懼之中親自領兵出屯姑熟。其間,王僧辯一方面與北齊、另一方面與陳霸先書信往來不斷。陳霸先堅持不納蕭淵明,但王僧辯隨著裴之橫敗亡,漸漸軟弱下來,屈從于北齊壓力,于七月迎蕭淵明到建康稱帝。

    陳霸先苦爭無效,恨王僧辯單方做主,擅自廢立,九月,在京口舉兵,突襲石頭城,殺死王僧辯,把蕭淵明趕下臺,蕭方智登基稱帝。陳霸先任大都督,總攝梁朝軍國大事。梁國經過侯景之亂,到這個時候,實際上已四分五裂,淮南被東魏侵占,四川被西魏攻取,長江中游除江陵一個"后梁"小朝廷外,湘州(州治在今長沙市)還有一個王琳。王琳本來也是梁元帝手下大將,元帝被西魏殺害后,王琳被中游諸將推為盟主,擁兵自重。后來,還擁立一個十來歲的孩童蕭莊(梁元帝之孫)為帝,借助北齊力量,在郢州集結軍隊,企圖一舉征服建康。

    陳霸先輔佐梁敬帝蕭方智時,國內除王琳外,還有許多大小藩鎮沒有歸順,如在吳興的震州刺史杜龕,在義興(今江蘇宜興)的太守韋載,在會稽(今浙江紹興)的東揚州刺史張彪,在蘇州的王僧辯之弟王僧智,還有嶺南的蕭勃等。東魏與西魏兩個國家這時已分別被北齊、北周禪代,北周在江陵扶持了一個后梁小王朝,虎踞漢水與長江中游,北齊則接納了梁朝降將陸法和、徐嗣徽、任約等勢力,并派遣翟子崇、柳達摩與蕭軌、東方老等,分別于紹泰元年(555年)底和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兩次大規模侵犯建康。

    建康保衛戰

    陳霸先率建康軍民英勇奮戰,以弱制強,擊潰了這兩次進犯。 陳霸先于太平二年(557年)禪梁稱帝,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頌歌的時候,而是身處危難之中。

    公元554年,也就是南朝梁承圣三年十月初九,西魏柱國于謹、宇文護、大將軍楊忠領兵五萬,進兵江陵。次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梁元帝旋即被殺,年四十七歲。

    江陵朝廷覆滅之后,二月,年僅十三歲的晉安王蕭方智在建康被王僧辯和陳霸先立為梁王。梁朝的危亡重任,落在了王、陳二人的肩上。

    此時北齊趁虛而入,文宣帝把寒山之役俘獲的梁貞陽侯蕭淵明立為梁朝“皇帝”,派上黨王高渙送他南還,并寫信要求王僧辯迎接。對這樣無理的要求,王僧辯自然是拒絕了。見勸說無效,高渙便猛攻東關,大破梁軍,殺梁大將裴之橫。王僧辯為北齊軍勢所懾,不得已答應接受蕭淵明。五月,蕭淵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梁王為太子。

    這個局面如果穩定了,那么梁無異于北朝的傀儡,南朝的歷史也就結束了。陳霸先在苦勸無效之后,決定誅殺王僧辯。九月,徐度、侯安都與陳霸先水陸并進,突襲石頭城。王僧辯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俘,馬上被絞殺。面對這樣的形勢,蕭淵明只得退位。十月,梁王即皇帝位,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陳霸先自任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

    這年冬天,吳興太守杜龕、義興太守韋載、吳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辯之弟)起兵抗命。這三郡聲勢相連,幾乎包括了京口東南的整個江南地區。陳霸先親自東征,兵伐義興。他剛一走,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約突然投降北齊,偷襲建康,占據了石頭城,與留守臺城的侯安都形成相持局面。

    東征總算順利,但是建康的局面就不大好收拾。北齊公然南侵,不斷增援叛軍。從紹泰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徐、任襲據石頭城起,到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十六日解嚴為止,前后二百二十多天,建康經歷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歲月。

    紹泰元年十一月,齊軍五千人占領姑孰,與石頭城徐、任相互呼應。陳霸先命令徐度在冶城立柵,加強防衛。這時候韋載向陳霸先獻策,認為當務之急應該在秦淮河南岸趕筑城壘,保障與東部聯系的運輸線,同時截斷敵軍的補給線,必然穩操勝券。陳霸先依計行事,命侯安都夜襲北岸屯糧之地胡墅,燒毀了一千多條船;命周鐵虎攻擊敵軍運輸線,俘獲敵將張領州;又命韋載在大航的侯景舊營筑城,使杜稜防守。齊軍也在石頭倉城們和秦淮河南岸分別立柵,與梁軍對抗。

    徐、任仗著有北岸齊軍為后盾,出兵猛撲冶城,陳霸先親率精兵迎擊,大破之。徐、任二人于是留齊將柳達摩守石頭城,親往采石迎接北齊援軍。十二月中,梁軍連勝,侯安都在北岸深入徐嗣徽本營,使徐嗣徽大為震動;陳霸先大敗柳達摩,燒毀齊軍所立兩柵;徐、任領齊軍一萬欲回石頭城,為侯安都水軍所敗。于是陳霸先開始猛攻石頭城,想憑著連勝的銳氣一戰而勝。柳達摩膽寒,要求講和,但是要求陳霸先侄子陳曇朗作為人質。

    建康朝臣急欲講和,陳霸先無奈只得同意。但是他認為齊軍不會守信,以為梁朝微弱,定會發兵重來。十二月中旬,雙方議和。柳達摩北還,因枉自失兵損將而一無所獲,被齊文宣帝所殺。

    陳霸先的估計完全正確。兩個月后,徐、任襲擊采石,抓去了一個防守的將領。三月下旬,齊大都督蕭軌與徐、任合兵十萬,進軍當涂南岸東梁山。陳霸先在梁山本已設防,使侯安都、周鐵虎在此駐軍,這時候又增加兵力,親自去視察,慰勞軍隊。

    然而齊軍在梁山不過是虛張聲勢,相持到五月,齊軍突然通知梁朝,只要交還蕭淵明就退兵。陳霸先滿口答應,但是沒過兩天蕭淵明就因“疽發背”死了。得知這一消息后,蕭軌大怒,次日兵發蕪湖,走旱路向建康推進(可見蕭軌對侯安都的水軍仍然十分忌憚),把周文育、侯安都拋在后面。陳霸先立即召還梁山各軍,在建康擺開防守陣勢。

    二十九日,齊軍進到臺城以東的倪塘,臺城外郊開始出現零零散散的騎兵。從這天起,空前激烈的建康保衛戰打響了。

    二十九日當天,陳霸先趁齊軍先鋒立足未穩,領軍出建康,在白城與徐嗣徽激戰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當,親率騎兵突擊,生擒齊將乞伏無勞。就在此時,大將沈泰奉陳霸先之命領三千精兵暗渡長江,偷襲瓜步,繳獲一百多條船和一萬軍糧,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齊軍援兵大為受挫。這一天的戰斗可謂是精彩之極,以劣勢兵力兩面出擊仍然大獲全勝,陳霸先對戰局的判斷和掌握,證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領袖人物。

    第二天,齊軍主力終于趕到,進軍至城東北的鐘山;初四,進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齊軍主力既到,兵力對梁軍保持了絕對優勢,進展相當順利。陳霸先看出敵軍士氣正高,決定暫避其鋒芒,且戰且退,逐處應戰,以戰術上的優勢彌補戰略上的劣勢,同時不斷用游騎騷擾齊軍的補給線。

    但是陳霸先很快發現自己到了退無可退的境地,南、北、東三面都出現了敵軍,建康被包圍了。其時建康的對外聯絡已經被切斷,糧運不至,救兵未來,戶口離散,征求無所。

    盡管這樣,齊軍卻也陷入了困境。江南的梅雨季節終于發飆了,連日的大雨使城內外積水過膝。城內的守軍還可以輪流到室內休息,城外的齊軍可就慘了,一來露天無法燒火做飯,士兵只能吃生的食物;二來建康死守,陳霸先又不時偷襲,齊軍無法休息,士兵日夜站在爛泥中,腳趾都爛了,精神更是疲憊不堪。

    綜合所有的情況,在召開了幾次軍事會議以后,陳霸先決定孤注一擲,冒險反攻。十一日,天氣轉好,陳霸先開始動員士兵,鼓舞士氣。然而士兵個個饑餓不堪,根本無法出戰。就在陳霸先一籌莫展的時候,陳蒨奇跡般的送來了三千斛米、一千只鴨。至于怎么弄到的這些東西,史書上沒有說,我只能稱之為奇跡。陳霸先自然是大喜過望,立即命令煮熟,發給每個人一包用荷葉裹的飯,中間夾著幾塊鴨肉。士兵們填飽了肚子,振作精神,準備拼死一搏。

    公元556年、梁太平元年六月十二日的這場戰斗,勢必在歷史上留下了幾個耀眼的名字。下面我就結合史料,加上我的個人想象,描述一下這一天的激戰。

    十二日的拂曉,梁軍的騎兵主力靜悄悄的出了建康北門。先鋒大將仍舊是侯安都,他的任務是為陳霸先的大部隊沖亂敵軍的陣地。侯安都回頭看了看身后的的梁朝皇族猛將蕭摩訶,道:“將軍驍勇有名,安都久仰,但百聞不如一見,今日之事......”蕭摩訶朗聲道:“今日使明公一見!”侯安都道:“好!今日全賴將軍神威�!�

    梁軍在幕府山上擺開了陣勢,而此時的齊軍卻一無所知。天光一放亮,侯安都立刻下令全軍突擊,向齊軍本營發起進攻。借著幕府山的地勢,士氣高昂的梁軍騎兵猶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撲齊軍陣地。驚慌失措的齊軍倉促應戰,不少士兵還沒來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經身首異處。侯安都和蕭摩訶更是一馬當先,槍挑馬踏,令齊軍心驚膽戰。

    但是齊軍很快從慌亂中回過神來,大批趕到的援軍將侯安都部團團圍住。侯安都坐騎被射中,落馬倒地,十幾個齊兵一擁而上就要抓人。當此時,蕭摩訶大喝一聲,匹馬殺到,嚇得齊兵四下逃竄。侯安都趁機大槍一揮,挑落一個敵軍騎兵,奪過馬再戰,威猛無比。

    這時候陳霸先親率大部隊趕到了,吳明徹、沈泰等軍大舉進攻,齊軍又是一陣大亂。侯安都看到援軍既到,便向蕭摩訶大喝道:“蕭將軍!隨我殺將過去!”便帶著所部騎兵繞到齊軍背后,再次發起猛攻。這時候齊軍腹背受敵,又弄不清敵人究竟有多少兵馬,士兵無心戀戰,大敗潰散,互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

    齊軍大敗,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也在亂軍中被俘虜。士兵把二人押解回營,陳霸先冷笑一聲,下令斬首,號令三軍,梁軍軍威更壯。吳明徹、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軍紛紛告捷,齊軍完全被擊潰了,沒有任何一只部隊在抵抗,大家想的都是如何逃命。北齊南征的軍事總指揮,大都督蕭軌也被俘虜,其他齊軍大將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只有任約等不多幾個人逃得性命。其余齊軍將士逃到江邊,卻發現戰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軍燒毀大半。船少人多,齊軍為了爭相上船而自相殘殺,慘不忍睹,渡江溺死的也是不計其數。

    十三日,梁軍燒毀江邊齊軍遺留的戰船,戰事完全結束。十五日,建康宣布解嚴。至此,建康保衛戰結束。陳霸先勝利了,但是充當人質的陳曇朗卻被北齊殺害了。

    陳霸先之所以愿走這一著險棋,與梁朝幾代皇帝都無善終,民心對蕭家已極度失望有關:梁武帝是餓死的,梁簡文帝是被土囊壓在頭上悶死的,梁元帝在投降后受盡侮辱,也是被土囊悶死的,還有蕭正德、蕭棟、蕭紀、蕭淵明等,都稱過帝,下場都很悲慘。這不是死了幾個人的事,而是隨著他們的失敗,他們的子女妃妾,部下隨從,成千上萬的百姓連帶著受屠戮的事。

    扶立少帝禪代稱帝

    陳霸先親手扶上臺的梁敬帝,登位時才十三歲,決無左右時局的能力。這時,陳霸先要是繼續瑟縮于腐見,愚忠于蕭氏,不當機立斷,釜底抽薪,最終也逃不出與蕭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場,對人民來說,將是又一場浩劫。所以,陳霸先稱帝,實際上是受命于危難之際,攘臂于無望之時,既是民情所需,也為時局所迫。

    《梁書》作者姚思廉認為,梁朝多次慘遭橫禍,頹勢已無可挽回,"敬皇高讓,將同釋負焉",梁帝退位,陳霸先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擔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雖主張君權可禪代,但仍堅持從政治道德角度分析開國君主的人格品性,認為陳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晉、齊、梁等朝,并評價說:"陳高非忠于蕭氏,而保中國之遺民,延數十年以待隋之一統,則功亦偉矣哉!" 陳霸先之所以能從一介平民躍居社會政界顛峰,除歷史機遇使然外,應與其自身優良的文化素質有關。首先,陳霸先有著極高的軍事修養。

    陳霸先手下許多將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歐陽頠、周鐵虎、程靈洗、侯瑱、魯悉達、韋載、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戰俘或被擊敗的對手,尤其是杜稜,曾險些被陳霸先親手絞殺,陳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讓他們人盡其才。這些人也不辜負陳霸先的期望,無論在陳霸先生前還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興的陳氏皇朝,這又不能不說陳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個奇跡。

    陳霸先"志度弘遠,懷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賢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勢漸趨穩定。南北朝時期,中國雖處于分裂狀態,但中國要統一,始終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凡有識之士,無論他是南人還是北人,無論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無不根據自己的見識水準在作主觀努力。因而南北戰爭不斷。區別只在于其所發起的戰爭是否維護了廣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進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陳霸先也不例外,他對自己弟弟的評價就說明他沒有忘記北方;擊敗侯景后,陳霸先曾領兵三下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以圖收復失地;他襲殺王僧辯,就表明了他不屈服于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北齊的壓迫。所以,我們不能把陳霸先建立的陳朝理解為一個偏安政權。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卻使他未能實現更大的政治抱負。

    公元559年,陳霸先病亡。

    歷史評價

    中國歷代先賢對陳霸先的歷史地位和功績都給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對陳霸先的生平作過深入研究,其評價是極其權威的。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書》、《周書》、《北齊書》、《梁書》、《陳書》五部史書的總監修官,不僅熟悉陳朝歷史,而且具備政治家、史學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贊揚了陳霸先為維護中華民族利益而奮斗的一生,認為陳霸先效命舊王朝,立下豐功偉績,功勛不下曹操、劉裕;三分天下,能夠“決機百勝”,雄豪無愧劉備、孫權(高祖拔起壟畝,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奮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漢鼎祚,宋武之反晉乘輿,懋績鴻勛,無以尚也。決機百勝,成此三分,方諸鼎峙之雄,足以無慚權、備矣)。

    姚察:陳朝吏部尚書姚察在陳亡被俘,到隋朝后,為隋文帝撰寫陳朝歷史,仍認為陳霸先“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與漢高祖劉邦、魏武帝曹操一樣同屬偉人(高祖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蓋漢高、魏武之亞矣)。

    姚思廉:唐朝散騎常侍姚思廉曾主編了《梁書》、《陳書》兩部史書,他在全面肯定了陳霸先優良品德后,用“智以綏物、武以寧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評價(高祖智以綏物,武以寧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靜難夷兇。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寬政,愛育為本。有須調發軍儲,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儉素自率,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為虛費。初平侯景及立紹泰,子女玉帛,皆班將士,其充闈房者,衣不重彩,飾無金翠,歌鐘女樂,不列于前。及乎踐阼,彌厲恭儉。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壽:唐朝大史學家李延壽(《南史》與《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愛”、“恒崇寬簡”、“彌厲恭儉” 來稱贊陳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愛。及居阿衡,恒崇寬簡。雅尚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為虛費。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將士,其充闈房者,衣不重彩,飾無金翠,聲樂不列于前。踐阼之后,彌厲恭儉。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馬光: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編有《資治通鑒》一書)用“臨戎制勝,英謀獨運”、“為政務崇寬簡”、“性儉素”分別概括了陳霸先治軍、從政、為人的鮮明個性(上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崇寬簡,非軍旅急務,不輕調發。性儉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肴核充事而已;后宮無金翠之飾,不設女樂)。

    歸有光: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充分肯定陳霸先抵御落后勢力的軍事掠奪,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的歷史功績,用“江左諸帝,號為最賢”來歌頌陳霸先(恭儉勤勞,志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為最賢。赫然陳祖,大業光燦。寂寞沛鄉,吾茲感嘆)。

    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陳霸先在抵御落后勢力摧殘,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沒有陳霸先,中國南方勢必分崩離析,中華民族將受到更大的摧殘。而且,就陳霸先治國、治軍、從政、為人的自身品格來講,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澤東也曾經要求人們讀讀《陳書》,了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陳霸先之所以偉大,不僅在于他是一代開國皇帝,還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賢明人格。

    平叛之戰

    平王僧辯余部之戰(詳情可參照詞條 南陳)

    平蕭勃之戰

    平王琳之戰
    文宣時期政局

    陳文帝陳蒨(公元522年~公元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陳道譚,字子華,初為梁吳興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龕、張彪。授會稽太守。陳武帝即位,立為臨川王。后率軍駐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后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定計秘不發喪,召其還朝,立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天康四月癸酉崩,享年44歲。卒謚文帝,廟號世祖。他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

    陳伯宗(公元554年~公元568年)南朝陳皇帝,公元566~568年在位。文帝長子。永定二年(558年),陳伯宗為臨川王世子。次年文帝即位,立為皇太子。天康元年(566年),文帝卒,即皇帝位,以叔父安成王瑣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次年改元光大。光大二年(568年),又進瑣為太傅、加殊禮。國家大師皆決于瑣。尚書仆射列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謀奪瑣權,不成,均被殺�,嵥鞂U�。后瑣以宣太后名義宣稱文帝遺志廢其為臨海王,自立為帝。太建二年(570年)卒。史稱廢帝。

    陳宣帝陳頊(公元530年~公元582年),在位14年。性格寬容有謀。父陳道譚,母。字紹世,小字師利。陳蒨的弟弟。他本來是廢帝陳伯宗的輔佐大臣,后廢掉了陳伯宗,自立為帝。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占了呂梁和壽陽,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后被北周奪走。

    總的來說,陳頊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政治也較為清明。陳頊謚號為孝宣帝,廟號高宗。但他在北齊滅亡、北方劇變的大形勢下沒有太大的作為,卻在北周統一北方后才又爭淮北,結果不但在彭城、呂梁大敗,北伐不成,而僅有的被攻占的淮南也得而復失;從此陳朝土狹小,國勢漸衰,江北盡是敵境,而建康等重鎮又直接處于敵人的兵鋒之下,使北朝占有了對南朝的絕對軍事優勢;所以,他對后來陳朝的被滅也應付有一定的責任。

    陳與北齊淮南之戰

    陳太建五年(北齊武平四年,573年)三月至十二月,陳鎮前將軍吳明徹率軍于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區)擊敗北齊軍的作戰。

    太建五年三月,陳宣帝陳頊計劃討伐北齊,命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與都官尚書裴忌領兵10萬北擊北齊,吳明徹攻秦郡(治今江蘇六合),都督黃法氍攻歷陽 (今安徽和縣)。四月,黃法氍部將復廣達于大峴(今安徽含山東北)擊破北齊軍,吳明徹部將程文季率敢死隊,拔掉州前水障木柵,進圍秦州。北齊遣軍援救歷陽,為黃法氍所敗,又以尉破胡、長孫洪略援救秦州。吳明徹使猛將蕭摩訶擊斬北齊軍前隊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余人,北齊軍大敗,尉破胡逃走,長孫洪略戰死。北齊使王琳赴壽陽(今安徽壽縣)召興,以抵抗陳朝。五月,黃法氍攻克歷陽,盡殺守城士兵后進軍合肥,合肥望旗請降。秦州亦降。十月,吳明徹進攻壽陽,于肥水筑壩,引水灌城。北齊派行臺右仆射皮景和等率軍數十萬援救壽陽,距壽陽30里即扎營,但逗留不敢逼進。吳明徹乘機猛攻,一鼓作氣攻克壽陽,俘王琳等,送于建康(今江蘇南京)斬首。皮景和引軍北還。陳軍先后攻克北齊數十城�;茨蠑抵菘せ蛘�、或降,歸屬于陳。
    后庭花開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唐朝人杜牧在詩中含沙射影地調笑說,在煙水朦朧的秦淮月夜,南京的琵琶女是不適合彈奏《玉樹后庭花》這首纏綿的亡國之音的,因為這首曲子的作者正是南京的亡國之君陳后主。

    陳后主(553~604年),即陳叔寶。南朝陳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日與妃嬪、文臣游宴,制作艷詞。隋兵南下時,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

    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蘇南京),被俘。后在洛陽病死,追封長城縣公。 不久宣帝崩,后主正式即位,冊張麗華為貴妃。他雖然身為太子,但是其皇位卻來得十分不易。其弟陳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便想殺了陳叔寶。宣帝去世,叔寶在宣帝靈柩前大哭,叔陵趁機拿著把磨好的刀刺向叔寶,正好砍向叔寶的脖子,幸好沒有砍到脖子內部,叔寶在左右的護衛下竄出去,派大將蕭摩訶殺向叔陵。

    最后叔陵被殺,叔寶就登上了皇帝寶座,就是陳朝末代皇帝—陳后主。當初叔陵做逆時,后主脖頸被砍受傷,在承香殿中養病,屏去諸姬,獨留張貴妃隨侍。后主病愈,對張麗華更加愛幸。自武帝開國以來,內廷陳設很簡樸。后主嫌其居處簡陋,不能作為藏嬌之金屋,于是在臨光殿的前面,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高數十丈,袤延數十間,窮土木之奇,極人工之巧。窗牖墻壁欄檻,都是以沉檀木做的,以金玉珠翠裝飾。門口垂著珍珠簾,里面設有寶床寶帳。服玩珍奇,器物瑰麗,皆近古未有。閣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名花。每當微風吹過,香聞數十里。后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其中有復道連接。又有王、季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都以才色見幸,輪流召幸,得游其上。

    張麗華曾于閣上梳妝,有時臨軒獨坐,有時倚欄遙望,看見的人都以為仙子臨凡,在縹緲的天上,令人可望不可即。 張麗華也確是藝貌雙佳,她發長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鑒人。并且臉若朝霞,膚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遠山,顧盼之間光彩奪目,照映左右。更難得的是,張麗華還很聰明,能言善辯,鑒貌辨色,記憶特別好。當時百官的啟奏,都由宦官蔡脫兒、李善度兩人初步處理后再送進來,有時連蔡、李兩人都忘記了內容,張麗華卻能逐條裁答,無一遺漏。起初只執掌內事,后來開始干預外政。

    陳叔寶寵愛貴妃張麗華,“耽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艷妻之孽”,到了國家大事也“置張貴妃于膝上共決之”的地步。后宮家屬犯法,只要向張麗華乞求,無不代為開脫。王公大臣如不聽從內旨,也只由張麗華一句話,便即疏斥。因此江東小朝廷,不知有陳叔寶,但知有張麗華。 陳叔寶熱衷于詩文,因此在他周圍聚集了一批文人騷客,以官拜尚書令的“好學,能屬文,于七言、五言尤善”的江總為首。

    他們這些朝廷命官,不理政治,天天與陳叔寶一起飲酒做詩聽曲。陳叔寶還將十幾個才色兼備、通翰墨會詩歌的宮女名為“女學士”。才有余而色不及的,命為“女校書”,供筆墨之職。每次宴會,妃嬪群集,諸妃嬪及女學士、狎客雜坐聯吟,互相贈答,飛觴醉月,大多是靡靡的曼詞艷語。文思遲緩者則被罰酒,最后選那些寫詩寫得特別艷麗的,譜上新曲子,令聰慧的宮女們學習新聲,按歌度曲。歌曲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流傳最廣的有“壁戶夜夜滿,瓊樹朝朝新”十字。陳后主曾做的《玉樹后庭花》如下: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成為有名的亡國之音。君臣酣歌,連夕達旦,并以此為常。所有軍國政事,皆置不問。

    內外大臣專迎合為事。尚書顧總博學多文,尤工五言七言詩,溺于浮靡。后主對他很寵信,游宴時總會叫上他。顧總好做艷詩。好事者抄傳諷玩,爭相效尤。山陰人孔范容止溫雅,文章瑰麗。后主不喜歡聽別人說他的過失,孔范在這方面善于為后主飾非,因此后主對他寵遇優渥,言聽計從�?追对鴮笾髡f:“外間諸將,起自行伍,統不過一匹夫敵,若望他有深見遠慮,怎能及此?”從此帶兵的將帥微有過失,就奪他們的兵權,刀筆之吏反而得勢。邊備因此越加松弛。此時文武懈體,士庶離心,覆亡即不遠了。當時朝廷有狎客十人,以顧總為首,孔范次之。君臣生活窮奢極欲,國力卻逐漸衰弱下來。 消息傳入長安,正值隋文帝開皇年間。

    隋文帝本有削平四海之志,于是隋之群臣,爭勸文帝伐陳。文帝下詔數后主二十大罪,散寫詔書二十萬紙,遍諭江外。有人勸文帝說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張揚。文帝說:“若他懼而改過,朕又何求?我將顯行天誅,何必守密?”于是修建了許多戰艦,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總管韓擒虎、賀若弼等,率兵分道直取江南。隋兵有五十一萬八千萬,東接滄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里,無不奮勇爭先,盡欲滅了陳朝。 陳叔寶卻深居高閣,整日里花天酒地,不聞外事。他下令建大皇寺,內造七級浮圖,工尚未竣,為火所焚。沿邊州郡將隋兵入侵的消息飛報入朝。朝廷上下卻不以為意,只有仆射袁憲,請出兵抵御,后主卻不聽。及隋軍深入,州郡相繼告急,后主叔寶依舊奏樂侑酒,賦詩不輟,而且還笑著對侍從說:“齊兵三來,周師再至,無不摧敗而去,彼何為者耶?”孔范說:“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斷南北,今日隋軍,豈能飛渡?邊將欲作功勞,妄言事急。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臣定做太尉公矣�!庇腥送齻鞅避姷鸟R在路上死去很多。

    孔范說:“可惜,此是我馬,何為而死?”后主聽后大笑,深以為然,君臣上下歌妓縱酒,賦詩如故。 朝廷十分有才能的將領蕭摩訶喪偶,續娶夫人任氏。任氏妙年麗色,貌可傾城,與張麗華說得投機,結為姊妹。任氏生得容顏俏麗,體態輕盈,兼能吟詩做賦,自矜才色,頗慕風流。她覺得丈夫摩訶是一介武夫,閨房中惜玉憐香之事,全不在行,故心里不滿。在宮里看見后主與張麗華,好似并蒂蓮恩愛綢繆的樣子,不勝欣羨。因此見了后主,往往眉目送情。后主只因任氏是大臣之妻,未便妄動。又因為相見時妃嬪滿前,即欲與她茍合,苦于無從下手。

    一天,后主獨遇任氏,挑逗數語,便挽定玉手,攜入密室,后主擁抱求歡,任氏亦含笑相就,沒有推辭,翻云覆雨,嬌喘盈盈。自此任氏常被召入宮,留宿過夜,調情縱樂,做長夜歡聚。在蕭摩訶面前,只說被麗華留住,不肯放歸。蕭摩訶是直性人,開始還信以為實,也不用心查問。后來風聲漸露,才知妻子與后主有奸,不禁大怒,嘆道:“我為國家苦爭惡戰,立下無數功勞,才得打成天下。

    今嗣主不顧綱常名分,奸污我妻子,玷辱我門風,教我何顏立于朝廷!” 隋兵渡江,如入無人之境。沿江守將,望風盡走。后主向來懦怯,不諳軍事,待到隋兵百萬壓境,后主才開始害怕,召蕭摩訶、任忠等于內殿,商議軍事。蕭摩訶只是不說話。蕭摩訶以后主私通其妻,全無戰意。最后被擒降隋。隋軍直入朱雀門。陳朝的大臣皆散走。后主身旁不見一人,只有袁憲站著沒走,后主說:“朕從來待卿不薄,今眾人皆棄我去,惟卿獨留,不遇歲寒,焉知松柏?非惟朕無德,亦是江東衣冠道盡�!闭f完,遽欲避匿。袁憲勸說道:“北兵入都,料不相犯,事已至此,陛下去將何往?不若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見侯景故事�!焙笾鞑粡�,下榻急走:“鋒刃之下,未可兒戲,朕自有計�!辈恢惺裁从�?從宮嬪十余人,奔至后堂景陽殿,與張麗華、孔貴嬪三人并作一束,同投井中。

    隋兵入宮,執內侍問后主藏到哪里去了。內侍指井說:“這里�!崩锩嫫岷谝粓F,呼之不應,上面往下扔石頭,才聽到里面有求饒的聲音。用繩子拉上來,士兵奇怪怎么這么重,本來以為后主體胖,出來后才發現后主與張麗華、孔貴嬪同束而上。隋兵皆大笑。據說三人被提上來時,張麗華的胭脂蹭在井口,后人就把這口井叫“胭脂井”。 賀若弼夜燒北掖門入,聽說韓擒虎已捉住了陳叔寶,呼來視之,陳叔寶惶懼不堪,流汗股栗,向賀若弼求饒不止。賀若弼安慰說:“不要恐懼�!�

    晉王楊廣素慕張麗華之美,私囑高颎:“你進入建康,必找到張麗華,勿害其命�!备唢G至,召張麗華來見,他說:“昔太公滅紂,嘗蒙面斬妲己,此等妖妃,豈可留得?”即斬之于青溪。 后主至京朝見隋帝,文帝赦其罪,給賜甚厚。每預宴,恐致傷心,為不奏吳音。后來陳叔寶竟對文帝要求:“我還沒有一個稱謂,每回朝集,無法與人交談,愿得一官號�!蔽牡酆髞韲@息說:“陳叔寶全無心肝�!北O者又說叔寶每日喝醉,罕有醒時。帝問飲酒幾何,對曰:“與其子弟日飲一石�!蔽牡鄞篌@,嘆道:“隨他罷,否則叫他如何過日?”楊堅是把陳叔寶作為一個皇帝來批評的,而在陳叔寶眼里,他做詩度曲才是正業,興趣也全在這上頭,而管理國家不過是他偶一為之的“副業”而已。才會在隋軍兵臨城下時,告急文書未曾開拆就被丟在床下;陳叔寶也完全忘卻了一個皇帝起碼的尊嚴,所以當隋軍殺入宮中,他才會與張貴妃孔貴妃三人抱作一團躲在井里,以致隋文帝對一國之君如此不顧體面而大吃一驚。也許陳叔寶并不是“無心肝”,他只是從來就把自己當作一個風流才子,一個詩文騷客,亡不亡國,無所謂,皇帝的體面,更是無所謂的了。 陳后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樹后庭花一樣短暫,仁壽四年,死于隋大興城,時年五十二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

    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华语网专注语文学习19年!请收藏我们以免失联!
    隨機推薦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国产|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精品视频|色综合天天天天综合狠狠爱|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3d
    <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