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且息且行
一、設計此題,是為了讓學生從“民諺”中體會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涵義,增強一些感性認識。
1.“你不可能不勞而獲”意為:任何收獲總是要消耗一定能量的,沒有賦出就不會有收獲。而被消耗的能量,就不能再用來做功了。高樓夷為平地后,不可能自己再拔地而起;水從水壩上流到壩底,不可能自己再返回壩上。要想重新做功,就要消耗新的能量,所以“熵”總是持續增加的。
2.“覆水難收”意為:事物處于凝聚狀態,就有了勢能;一旦分散開來,就再也不能自動回到凝聚狀態。餐具在使用中,由于磨損,金屬分子不斷離開餐具,最終“零零星星地散失在土地里”。雖然它們依然存在,但已不能作為成塊的金屬被有效地使用了。
3.“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是《老子》第七十三章中的話,原意為天道像一張大網,廣闊無邊,稀疏卻不會有一點漏失。后來常用來比喻國家的法網雖寬,卻不會漏掉一個壞人。在本文中,這句話意為:自然界雖然廣大無邊,但也從不疏漏。用課文中的原話來說,就是“每當能量從一種狀態轉化到另一種狀態時,我們會‘得到一定的懲罰’。這個懲罰就是我們損失了能在將來用于做某種功的一定能量。這就是所謂的熵�!�
二、設計此題,是為了讓學生抓住作者論述的重點,理解作者所闡發的道理。
本文在論述中,列舉的燃燒的例子有:
1.“比如我們燒掉一塊煤”,說明煤的能量雖然沒有消失,但它卻不能再用來做功了。
2.“一把燒紅了的火鉗從火中取出……開始冷卻”,說明“熱量總是從溫度較高的物體流向溫度較低的物體”,當溫度平均后,就達到了“沒有任何能量級別差異的狀態”,即“能量平均狀態”,不能再做功了,這時“熵值達到最大的狀態”。
3.“每當你點燃一支香煙的時候,世界上的有效能量就減少了一點兒”,這里形象地說明了能量耗散的不可逆性。點燃一支香煙雖然微不足道,但世界上的有效能量就會因此減少一點兒,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三、設計此題,是為了讓學生注意本文概括與分析相結合的論證方法。例如,第六段開頭一句“熵是不能再被轉化做功的能量的總和的測定單位”就是概述,是論述的要點;然后介紹克勞修斯的發現,說明能量的轉化和消耗必然使熵增加。第七段開頭“熵的增加就意味著有效能量的減少”也是概述,是論述的要點;然后舉“污染”為例,指出“污染就是熵的同義詞”。
四、設計此題,是為了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論述某一問題的能力。對人類消耗世界上有效能源的規律,《熵:一種新的世界觀》中談到了西方從中世紀到工業時代直至現代社會,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生活需求的增長,對木材——煤炭——石油——原子能的開發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