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
語文試卷基本結構
(一)考試內容、題量及賦分情況
1.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7題,27分
2. 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1題,6分
3.古詩文閱讀,6題,26分
4.現代文閱讀,7題,31分
5.寫作,1題,60分
(二)各類題型分值比例
1.單項選擇題 33分 占22%
2.古文翻譯題
3.填空題
4.簡答題 117分 占78%
5.寫作題
(三)古詩文背誦篇目
1.古文(9篇)
勸學(節選:從“學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過秦論(節選:從“及至始皇”到“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滕王閣序(節選:從“時維九月”到“聲斷衡陽之浦”) 王 勃
師說 韓 愈
阿房宮賦 杜 牧
六國論 蘇 洵
前赤壁賦 蘇 軾
2.詩詞曲(28首)
氓 《詩經》
離騷(節選: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來吾道夫先路也”) 屈 原
孔雀東南飛(并序)(節選:從“雞鳴外欲曙”到“二情同依依”,從“府吏聞此變”到“千萬不復全”) 漢樂府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 曹 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陶淵明
山居秋暝 王 維
蜀道難 李 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
將進酒 李 白
蜀相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陽樓 杜 甫
石頭城 劉禹錫
琵琶行(節選:從“尋聲暗問彈者誰”到“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 李 賀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 杜 牧
錦瑟 李商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 煜
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 永
桂枝香(登臨送目) 王安石
念奴嬌(大江東去) 蘇 軾
鵲橋仙(纖云弄巧) 秦 觀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 陸 游
永遇樂(千古江山) 辛棄疾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長亭送別(節選:【正宮】【端正好】) 王實甫
2007年重慶卷參考答案
一、(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D 2.A 3.D 4.B
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5.B 6.A 7.B
三、(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8.C 9.C 10.D 11.C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20分)
12.(8分)
(1)我假如不是經過那些地方,那么,盡管久居官署,每天處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詳情,何況陛下深居皇宮禁地呢?
(2)游蕩不務正業的人,假托皇親國戚手下之人的名義,常常在關卡渡口都市大設店鋪,并搜羅商稅。
13.(6分)
(1)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二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比人。
(2)蘇詩愛花之盛開,白詩惜花之將謝。
14.(6分)
(1)來即我謀
(2)未成曲調先有情
(3)泉涓涓而始流
(4)小學而大遺
(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6)戰爭與和平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2分)
15.(4分)
(1)游人的告別只是對“原始長江三峽”景點的告別,由此生出的只是憐惜、惆悵和失落。
(2)百萬移民的告別則是故土難離的割舍之痛和舍棄家園的巨大犧牲。
16.(6分)
(1)①以“告別”為中心
②感性到理性(層層深入)
(2)①過渡
②總領后文
17.(6分)
由惆悵而失落到感動與崇敬,再由感動與崇敬到肯定和褒揚。
①惆悵而失落
②感動與崇敬
③肯定和褒揚
18.(6分)
(1)不矛盾。
(2)前者是從情感的角度著筆,后者是從思想觀念的角度著筆。
①“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表現的是與故人故土的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故鄉情懷。
②“搬走”“臨行”正說明了三峽移民顧全大局而奔赴他鄉,并非固守家園而終老一生。移民們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故土的深厚情感。
六、(本大題共3小題,共15分)
19.(4分)
略
20.(6分)
略
21.(5分)
略
七、(本大題60分)
22.(6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