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富于暗示性,西方讀者最看重中國詩的這一特征。中國詩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過起到誘發和影射作用,詩句的可涵詠價值是很大的。
“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中國也有“厚重”詩,但比起西方詩歌來,還是輕柔得多。作者強調,中國詩并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中國詩里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里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傊�,詩歌的本質特征在不同國別的詩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錢鐘書的散文是典型的學者散文。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啟人。錢鐘書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見長。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識海洋融會貫通,濃縮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測的一潭清水。
語言輕松、幽默,大量運用比喻等手法,似隨口而出,而機趣盎然�?此齐S意而實則深刻,頗具畫龍點睛之妙,看似輕淡而實則味厚,如談到中國詩的發展時,以中國繪畫的特點進行類比,既使讀者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詩發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內容,作者又以“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詼諧的說法,形象地說明了中國詩發展的高度,又說“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這種似反實正的說法,說明中國詩高度發展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對中國詩的贊賞之情,又如“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作者以生動的比喻表達出對待“中國詩”應有的態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論者。
可見,以理服人,以智啟人,是學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