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略無闕處(通“缺”,中斷) _____B.上下一百(全白)
C. 霧凇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D.不見曦月(早晨)
12.下列加點詞的詞意相同的一項是( )
A.或王命急宣 ______或異二者之為
B.哀轉久絕________湖中人鳥聲俱絕
C.屬引凄異 ________忠之屬也
D.問其姓氏 ________其真無馬邪
13.對甲乙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寫三峽的山水時,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乙文則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
B.甲文寫出了山的高達連綿,水的清澈湍急;乙文寫出了雪后西湖的空曠幽靜。
C.甲文寫水時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的;乙文寫雪景按未游西湖時,游西湖時的順序來寫的。
D.甲文中“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乙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都是從聽覺的角度來進行描寫的。
14.翻譯句子。(4分)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兩文在寫景中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試比較兩文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文,完成16-20題(14分)
蜜蜂消失,人類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數人一想起蜜蜂,都會想到蜂蜜、蜂膠、蜂王漿……但這和蜜蜂對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貢獻——維持生物多樣性相比,實在太微不足道了。愛因斯坦曾經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人類只能再活四年。”因為,蜜蜂是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軍。世界上有數萬種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類所種植的農作物中,也有1000多種離不開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們將告別大多數的糧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還為眾多飼料植物授粉,沒有它,肉類和牛奶也將變得稀有和昂貴;世界上植物類型變得單調,這會直接影響各種動物的生存……也就是說:如果在生態系統中丟失了一個環節,整個系統便會開始崩潰。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發生。在美國,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無影無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美國有超過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現象又像瘟疫一樣傳到了德國、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等歐洲國家。
④實際上,不僅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機,沒有天敵的北極霸主——北極熊也被列為了瀕危動物。由于氣候變暖,北極熊生活的冰面縮小,食物來源變得稀缺,讓北極熊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冬天,居然有饑腸轆轆的北極熊殘忍地捕殺小熊來填飽肚子。
⑤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種加快到每小時一種,比以前快了約1000倍,比新物種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萬倍。即使根據最保守的估計,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種正在面臨生存威脅。
⑥一旦某種生物絕種,就永遠消失,無法彌補;而每當我們失去一樣物種,我們就失去一項對未來的選擇。隨著某種生物的滅絕,或許治療艾滋病、或發展抗病毒農作物的希望也會跟著破滅。
⑦在地球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物種滅絕。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一次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量物種的滅絕。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種滅絕的邊緣,原因卻是人類本身的行為:在過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經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經遭到無法逆轉的徹底破壞,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潰邊緣……聯合國將2010年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呼吁各國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來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態系統中,是沒有“害蟲”和“益蟲”這類概念的,每個物種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蟲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殘的樹,或許正好切斷了樹木疾病的傳播途徑。因此,地球上的每個物種都值得尊敬和保護。
⑨作為人類的個體,我們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什么貢獻呢?我們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動物,少吃肉類多吃素食,節約用紙和燃氣,少坐車多步行……其實,由于人類活動與生物多樣性關系太密切,只要我們能稍微壓制一點點欲望,都是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的貢獻。
16.文章采用問句作標題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說明了____的現狀,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分)
18.第⑧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中加點詞“大致”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還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些什么呢?請列舉兩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文,完成21-25題。(18分)
指路小孩
①香港屯門有一條輕鐵,沿途一邊是街道,一邊是山坡綠地。站臺是敞開的,立著車費刷卡機。站在月臺上,看閑花野草、樓宇路人。過一會兒,有電車駛來,車與軌道的摩擦聲在高遠的天空下散得很遠。
②頭一回搭輕鐵去天水圍看朋友,半路上與一個小孩同行。那是個胖胖的男孩,穿一條肥大的短褲,頸上掛著八達通卡,手里提著一個黑色樂器盒,肩上的布袋里是樂譜,應該是星期六上琴課或者下琴課回家�?此袂閲烂C、身負要務的樣子很有趣,便逗他,指他的盒子說:“雙簧管?單簧管?”他先還繃著,后來就繃不住了,鼓鼓的臉頰露出笑容。又猜:“小提琴?”他用勁點一下頭,猜對了。于是,我們就哼一段小提琴基礎課程《開塞》練習曲,與他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