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詩文閱讀(共18分)
(一)默寫。(共4分)
6.萬里赴戎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鐵衣。(《木蘭詩》)(2分)
7.青樹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記》)(2分)
(二)閱讀《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題。(共6分)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詩人離鄉遠游,來到北固山下,看到殘夜未盡而旭日已經升起、舊年未逝而春意已經顯現,生發了___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鴻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問候家鄉的親人。(1分)
9.閱讀畫線詩句,觀察下面兩幅圖畫,簡要說明哪一幅能夠表現這一聯詩句所描繪的景象。(3分)
答:
10.這首詩描寫了長江的風光。在我國古代詩詞中,還有許多含“江”(長江)的詩句,其中,你讀過的兩句詩是“①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__”。(每句詩中允許有一個不會寫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三)閱讀《出師表》(節選),完成11-13題。(共8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炯住�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疽摇�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別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颈�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徳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1.下列選項各有兩組詞語,每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有所廣益/精益求精 計日而待/不計其數
B.不求聞達/知書達理 由是感激/實事求是
C.夙夜憂嘆/優心如焚 庶竭駑鈍/盡心竭力
D.察納雅言/溫文爾雅 臨表涕零/涕淚交流
12.翻譯文中三處畫線語句,并依據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2分)
【甲】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翻譯:我認為軍營中的事情,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使軍隊上下團結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適的安排。
理解:請葛亮之所以推薦向寵是因為向寵人品好,軍事才干突出,深得劉備贊譽。
【乙】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翻譯: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情,都會為桓帝、靈帝二位君主深深嘆息,并對他們感到痛心和遺憾。
理解:劉備痛心和遺憾的原因是桓、靈二帝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造成了東漢的衰敗滅亡。
【丙】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翻譯:后來遇到兵敗,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難關頭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諸葛亮于“傾覆”時接受任務,是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和臨終托付大事的恩情。
13.為國盡忠是中華傳統美德。請你根據上文和下面的兩則【鏈接材料】,概括說明為國盡忠在諸葛亮、魏征、岳飛身上分別是如何體現的。(4分)
【鏈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勵精政道,數引征②入臥內,訪以得失。征雅③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與之言,未嘗不欣然納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無不言。太宗嘗勞④之曰:“卿所陳諫,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誠奉國,何能若是?”其年,遷尚書左丞。
(節選自《舊唐書·魏征傳》)
【鏈接材料二】
嗣⑤當激厲士卒,北逾沙漠,盡屠夷種。迎二圣⑥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節選自岳飛《五岳祠盟記》)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來。④[勞]慰勞。⑤[嗣]隨后,接下來。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虜北去的宋徵宗和宋欽宗⑦[虞]優處,憂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飛。
答:
三、名著閱讀(5分)
14.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請結合你閱讀過的一部長篇小說,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