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著閱讀。(6分)
(1)關于名著《海底兩萬里》,下列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尼摩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他會說多國語言。他是個了不起的科學家,設計并建造了超乎人們想象的“鸚鵡螺”號潛艇。
B.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跟隨尼摩船長乘坐諾第留斯號潛艇,在海底做了兩萬里環球旅行的故事。
C.凡爾納沒有到過海底,卻把海底的景色寫得如此生動,使讀者如臨其境。
D.“鸚鵡螺”號潛艇從太平洋出發,尼摩他們經歷了很多險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 章魚,在紅海又擊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鯊魚等。
(2)請列舉一部有冒險經歷的名著并寫出作者,簡要概述其中一個能體現這種經歷的故事情節。(《海底兩萬里》除外)(4分)
二、口語交際(第10-11題,共5分)
九年(1)班將開展“走進濕地,善待生命”主題研學活動,班委會決定全班同學周日走進丹頂鶴的故鄉——扎龍自然保護區。小明怕影響學習,不想參加此次活動。10.假如你是班長,打算怎樣勸說小明參加此次活動?(3分)
11.經過勸說,小明同意參加活動,小明會怎么回答你?(2分)
三、閱讀理解豆分析(第12-27題,共35分)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題。(共11分)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②不遠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③,削荊④為筆,刻樹枝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⑤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選自《拾遺記》,有刪改)
【注釋】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荊: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點燃后可照明。1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負笈不遠險阻 負: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讀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觀書有會/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凈衣易之15.對以上兩段選文相關知識的分析與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選自《札記·學記》�!秾W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
B.【甲】文開頭以“嘉肴”與“至道”做類比,指出了學習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觀點。最后又引用《兌命》中的話加以佐證。
C.【甲】文主要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乙】文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
D.【甲】文告訴我們教和學的關系�!疽摇课膹娬{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16.結合【甲】【乙】兩文中的內容,談談你在自主互助學習中的啟示?(2分)
(二)閱讀《新的發電形式》一文,回答17-19題。(共7分)
①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是當今世界各國人民非常關心的兩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國家的電力生產以利用礦物燃料的火力發電為主。但是,用這種方式發電,效率很低,大量的熱能被浪費掉,并且還帶來嚴重的硫污染和熱污染。于是一些科學家為了開發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課題轉向人類自身的生物能這一領域,利用人體生物能發電現已初見成效。
②人體中存在著一些化學物質,它們之間在發生反應時會產生化學能量。像新陳代謝過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應就有能量釋放出來。若稍加利用,這種能量就可以轉化為電能。根據這一原理,科學家開始了人體生物電池的研究。
③據專家介紹,人體生物電池的電極是由兩根長2厘米、直徑約1/7000納米的碳纖維制成,在每根碳纖維的外層還涂有一種聚合物,此外還有一種作為催化劑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將碳纖維與葡萄糖氧化酶連接成一個電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則是用來加速葡萄糖與氧分子的化學反應。這種人體生物電池在37℃、pH為7.2的環境下工作,這很接近人體血液的溫度和酸堿度,它產生的動力可以驅動一個監控糖尿病的小型傳感器。
④人體生物能發電還有其他形式。當一個人坐著或站立時,就會持續產生重力勢能。此時,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轉換器就能將這種能轉換成電能。美國有一家公司將發電裝置埋在行人擁擠的公共場所,外面是一排踏板。當行人從板上走過時,體重壓在板上,使與踏板相連的搖桿向另一個方向運動,從而帶動中心軸旋轉,使與之相連的發電機啟動。
⑤除此,人體生物能中的熱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發大量的熱能,而且是通過輻射傳播出去。一般一個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晝夜所散發的熱量約為2500千卡,利用人體的熱能制成的溫差電池,可以將人體的熱能轉換成電能。這種溫差電池做得很精致,只要被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電源的作用,給助聽囂、微型發電機等供電。
④人體能源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沒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會為我們的社會節約更多的能源。
(有刪改)
17.選文介紹了哪幾種利用人體生物能發電的形式?(3分)
18.體會第②段中加點詞“一些”的表達效果。(2分)
19.選文第⑤段中的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三)閱讀《低頭見花》一文,回答20-23題。(共9分)
①有些東西,只有低下頭來,才會發現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麗。就如塵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閃光之球,又似回首時,眷戀著的,總是那些不經意間走過的尋常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