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在夏日的山嶺間攀爬,至頂,四望都是起伏峰巒,長風浩蕩,單調的蒼涼與滄桑漫卷心頭。只是一低頭的剎那,見谷間叢叢簇簇的燦爛,那些幽幽的花兒,就在這樣不期然的時刻,與我的目光猝然相連。于是,高處的寂寞與孤獨消于無形,那些年年開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種心緒點亮,把一種感動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遠超眾人,于是有了高處不勝寒的喟嘆。其實那只是一種性情上的缺失,他們過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從而錯過了許多開在塵埃里的花�?赡切┰诘吞幠臇|西,卻是無比的寬容,它們就在那里,我們只要低下頭,就會與美好相遇,它們就會給我們一種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個大草原的深處,碧草連天,極遠極淡處,天之藍與草之緣交融于一處。馳心騁懷間,為無邊的綠而震撼,也為其無涯而感到悵然。此情此境之中,極想看到一點別的色彩,來緩沖那種萬里的單一。同行的旅伴卻驚喜地叫:“看,腳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頭,那些狹長的草葉間,生長著一種不知名的小花,沒有指甲大,黃白兩色,此時卻是如此地裝點著我們的眼睛和心靈。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葉之下的小小花朵,終其一生的平凡,就連那花兒也是毫不張揚,湮沒于蕓蕓眾生之中�?墒�,我們卻很少有人抱怨,其實也并沒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開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索淡,也是芬芳美麗的一朵。也會在某個時間,落入別人驚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夠了。就算無人用溫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兒輕撫,只要綻放過,就是無悔。
⑥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朵花兒,每一個生命也都是一個賞花者。我們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時常低下頭去看那些花朵的美麗,同時也努力讓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雙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溫暖。我們與那些花兒的距離,我們與那些美好的距離,其實只隔著一低頭的空間,只隔著一低頭的瞬間。20.閱讀全文,談談文題“低頭見花”的含義。(2分)
21.結合語境,品析第④段“裝點”一詞的表達效果。(2分)
22.結合全文,談談你對第⑥段畫線句子的理解。(2分)
23.結合文中的語句,從下面的鏈接材料中任選一人,寫出此人低頭所見之“花”的深刻內涵。(3分)
【鏈接材料】
A.楊繹: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幺,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選自《老王》)
B.梁啟超: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選自《敬業與樂業》)
(四)閱讀《中國文學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24-27題。(共8分)
中國文學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來的中國文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對個人品行的養成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對我們民族意志的鍛造,起到價值觀的奠基與導引作用。
②文學對民族精神的構建,要從個人品行的養成和提高入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既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間。所思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運用文學的手段,塑造當時社會樸實的理想人格。如《詩經》涉及玉的篇目多達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潔。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貴,更體現為不容玷污,拒絕同流合污。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將這種文學手段進一步升華;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種人格,經得起各種挫折和磨難,在任何威逼利誘前都永不變節。這種文學實踐及其對民族精神的構建,既是上古到當代的中國文學中的藝術要素,更是融入文學活動全過程的經緯線。
③中華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無不與文學構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劉禹錫、“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他們千百年來之所以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與堅定: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面對怎樣的威脅和謗惑,他們心中的信念絕不動搖,自身節操穩如磐石。
④文學對民族精神的構建,更體現在對民族意志的鍛造上。民族意志是眾多個體精神品格的凝聚。歷史上,中華民族面臨強敵入侵時,總能升華堅韌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與事跡不計其數,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的視野與思維,足以在高度肯定歷史人物的同時,對其當代意義予以重新闡釋。金庸的武俠小說正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角度,轉為對天下蒼生是否真正脫離苦難、是否能夠安居樂業的關注和思考。這些文學作品都是在鍛造民族精神,通過感召廣大民眾,化育普通百姓,為熔鑄民族意志打下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⑤中華民族的精神構建,已綿延數千年。文學在新世紀履行構建使命時,更為我們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內涵。既要弘揚傳統文學之精華,又要符合我們國家在當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們要讓文學順應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構建使命的重擔。
(有刪改)
2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5.分析本文第②段與第④段不能調換的原因。(2分)
26.文中第②段畫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7.結合本文,按第③段畫波浪線的句式,補寫一個事實論據。(2分)
四、寫作表達(第28題,共50分)
細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細品六月,欣賞夏日的濃墨重彩;細品唐詩宋詞,感嘆古韻的典雅;細品身邊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諦……
請在“細品 ”的橫線處填上恰當的詞語,寫一篇文章。
要求:(1)詩歌、戲劇除外,文體不限,文體要鮮明。
(2)表達真情實感,不得套寫、抄襲。
(3)文章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數不少于600字。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
一、知識積累及運用(第1-9題,共30分)
1.C 評分說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