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2019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涂在試卷和答題卡的規定位置。
2.考生必須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答題一律無效�?荚嚱Y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3.本試卷滿分120分�?荚嚂r間15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18分)1.閱讀下面的語句,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為句子空缺處選填恰當的詞語。(3分)
(1)索溪峪的山,是一種páng bó的美:不是一峰獨秀,也不是三五峰呼應,而是峰巒起伏,綿亙蜿蜒。這種美,是一種不拘一格、令人心蕩神馳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橫攔綠水,或旁逸斜出,自成姿態,崛起題毫“斜山”。
(2)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它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 (A.鑄成 B.鑄造)了自己偉大的性格。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 (C.閃現 D.閃動)出來被我們看見。
2.下列短語與“心蕩神馳”結構類型相同的是(1分)( �。�
①山清水秀 ②不拘一格 ③余音繞梁 ④拔地而起 ⑤古往今來
華語網說明:我們提供的所有2019年中考試卷均為二次校對過的doc文檔格式試卷,此處僅為網頁預覽文檔,加點字、下劃線、圖表等格式不完整,如果你需要精校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3.請選出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2分)( �。�
A.在我黃發垂髫初懂事理的時候,母親告誡我:勿懶惰要勤學。
B.最近,自治區內外30多家新聞界對我校進行了連續報道。
C.他明智而遠見的發言,獲得了全校師生的肯定與贊賞。
D.他離開學校后,仍然無時無刻不記著老師對他的叮囑。
4.名著閱讀。(5分)
(1)埃德加·斯諾運用形象化的描述,捕捉生動的細節,并在敘事中穿插評論,讓《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里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光耀著永恒和崇高。
請你仔細閱讀篩選出的相關信息,將表格補充完整。(3分) 人物 細節描述 作者評論 毛澤東 ⑤ ① 瀘定橋英雄 ⑦ ⑧ ①他建立了中國革命化軍隊在游擊戰中不可輕侮的戰斗力。他和毛澤東的聯合不是互相競爭的,而是相輔相成的。②紅軍戰士一個個站出來愿意冒生命危險。四川軍隊大概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戰士——這些人當兵不只是為了有個飯碗,這些青年為了勝利而甘于送命。③沉著謙虛,說話輕聲,眼光非常和藹。有鐵一般的臂膀和腿。喜歡運動,喜歡讀書。④他們的英勇故事流傳很多,他們永遠是愉快的,樂觀的。寄托著中國的將來。⑤蘇維埃掌權人物,感情相當深邃的人,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⑤面客瘦削,個子高出一般中國人,一頭濃密的黑發,雙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顴骨突出。⑦橋上一半木板被抽走,三十個勇士冒著彈雨,緊抓鐵索一步一抓地前進,冒著舔人的火焰沖過余下的橋板。⑧他們大多數人的軍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幾乎拖到地面。
(2)艾青是“土地的歌者”。請你從《艾青詩選》中列舉出三首以“土地”為意象的詩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詩里“土地”意象的作用。(2分)
5.默寫。將相關詩文用正楷字寫在答題卡上面的田字格中。(7分)
(1)蒹葭萋萋, 。(《詩經》)
(2) ,萬鐘于我何加焉�。ā遏~我所欲也》)
(3)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再扣詩題中“遙有此寄”四字的詩句是“ , ”。
(4)寫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茅飛渡江灑江郊”后面的一句“ ,
”。
(5)在《滿江紅》中,寫出民主革命烈士秋瑾不是男兒勝似男兒的豪邁氣概的詩句是“
, ,心卻比,男兒烈”。
二、綜合性學習(6分)
6.你所在的春華中學初二年級開展“新聞采訪與寫作”綜合性學習活動,以“呼和浩特市地鐵1號線建設”為報道題材。請你參加,
活動一:初擬采訪提綱
下面是小組初擬的采訪提綱,請你為空缺處填上恰當的內容,并指出采訪提綱存在的一處不足。(2分) 采訪提綱 時間、地點 2019年5月8日上午9點,成吉思汗街地鐵站 采訪對象 1.地鐵1號線總設計師2.施工人員3.后勤保障部門負責人 采訪目的 多側面了解地鐵1號線建設情況,感受首府交通發展 采訪方式 采訪器材 紙、筆、照相機、錄音筆等 采訪問題(依據采訪對象順序各擬了一個主問題) 1.請問我市地鐵建設采用了哪些新技術?
2.您認為地鐵1號線站點布局合理嗎?
3.請談一談后勤保障工作的重點和相應措施是什么?
活動二:選定新聞體裁
采訪結束后,兩位同學分享了采訪內容。第一位同學關注地鐵1號線從設計到即將運行的全過程及社會意義。第二位同學被現場施工人員精湛的焊接技術吸引,要對這一場面進行報道。請你分析兩位同學的新聞素材與表現角度,分別給他們提出選用新聞體裁的建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