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巖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呢?到過山里的人都看見過,在那懸崖絕壁下面,往往堆積著一大攤碎石塊。碎石是從哪里來的呢?還不是從那些山崖上崩落下來的!不要認為巖石是堅固不壞的。陽光烘烤著它,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各種酸類腐蝕著它。水和空氣進入巖石內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壞。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沒有放棄對巖石的破壞。當然我們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開山炸石,這相對地質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④大地的石頭破碎成小塊的石子,小塊的石子再分裂成細微的沙礫、泥土�?耧L吹來了,洪水沖來了,冰河爬來了,碎石、沙礫、泥土被它們帶著,開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在比較低洼的地方,有許多泥沙不斷地被留下來,它們填充著湖泊,墊高了河床。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泥沙越積越厚。堆得厚了,對下層泥沙的壓力也逐漸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壓出了許多,顆粒與顆粒之間壓得很緊,甚至可以有分子間的引力。在受到重壓的時候,有一些物質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膠結得更緊密了。
⑤經過長期的重壓和膠結,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巖石。根據計算,大約3000到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1米厚的巖石。巖石在最初生成的時候,像書頁一樣平臥著,一層層地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巖石生成以后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樣子。由于地殼的運動,原來平臥的巖層變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層與層之間的順序還不致打亂,根據這些我們仍然可以知道過去的年月。
⑥有一種很粗糙的石頭,叫作“礫巖”。礫巖中包含著從前的鵝卵石。這說明了巖石生成的地方,是當時陸地的邊緣,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蚝闹醒�,便在岸邊留下了�?墒�,有時候,在粗糙的巖石上覆蓋著的巖層,它里面的物質顆粒卻逐漸變細了,這是什么道理呢?這是因為地殼下沉,使原來靠岸的地方變成了海洋的中心。
⑦從“死”的石頭上,我們看到了地殼的活動。石頭顏色的不同,也常常說明著地球上的變化。紅色的巖石意味著當時氣候非常炎熱,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這里的石頭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從前這里有冰河經過。
⑧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了跟石頭一樣的東西,這便是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認識地球歷史發展的過程。另外,自然界某些轉眼就消逝的活動,在石頭上也留下了痕跡……
⑨瞧!大自然給我們保留了多好的記錄。當然,讀懂這些記錄要比認識甲骨文、鐘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難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難,我們總有辦法來讀懂它。熟悉了這些石頭的歷史,便有可能踏著歷史的腳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寶庫。
(作者:陶世龍,出自《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有刪改)
7、下面說法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2分)
A.在受到重壓的時候,有一些物質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泥沙就會膠結得更緊密。
B.粗糙的礫巖里面包含著從前的鵝卵石,說明了巖石生成的地方是當時陸地的邊緣。
C.石頭顏色常表明地球上的變化,紅色巖石意味著當時氣候寒冷,灰黑色常表示炎熱。
D.想了解生物演化并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認識地球歷史發展的過程,可以研究化石。
8、下面對本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開篇自問自答,點明在大自然中保存有時間的記錄,從而引出地質學上的“時間”。
B.第⑤段用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說明巖石形成緩慢,巖層順序往往會被打亂。
C.第⑦段加點詞“很可能”是對從前這里有冰河經過表示猜測,體現用詞準確、嚴謹。
D.本文是事理說明文,運用邏輯順序,詳盡解析了巖石是如何記錄時間的,脈絡清晰。
9、人類用二十四節氣、巖石、銅壺滴漏、鐘表、日歷等觀察記錄時間蹤跡,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的方法,請寫出一個,說說人們是如何用它來觀察記錄時間的。(3分)
(二)季節
說明:本份資源僅供學習參考之用,但網頁文檔僅為TXT文檔,格式及內容不完整,且不能直接打印使用,如果你需要完整格式的doc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素簡貴,不私事上官�?で捕洁]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出自《晉書》)
[注]①屬文:作文章。
14、下面對《飲酒》(其五)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以草廬開篇,敘免除喧擾的歸田生活,起筆舒緩,“在”—“無”,轉折有勢。
B.三四句巧用設問,轉換敘事角度發問,頗富情趣,答語精煉,一語中的,超凡脫俗。
C.以“采菊”“見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離,不工而工。
D.全詩集敘事、議論、繪景于一體,自然理趣與個人志趣相映,言有盡而意無窮。
15、下面對《桃花源記》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漁人“緣溪行”拉開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為桃花源的出現自然鋪墊。
B. “皆嘆惋”意蘊豐厚,從中感受到漁人所說的與桃花源內的生活相比,差異巨大。
C.漁人辭別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來時路而返,這與漁人入桃花源的情節形成照應。
D.作者通過真實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筆多曲致,富有波瀾。
16、用“/”給《陶潛傳》(節選)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
義 熙 二 年 解 印 去 縣 乃 賦 《歸去來》
17、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有著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時殊世異,有些詞語沿用至今,但詞義已發生變化。請寫出《桃花源記》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義。(4分) 詞語 古義 今義 妻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已婚男子配偶的稱呼 絕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論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 18、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