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一個革命理想無限忠誠、戰斗精神百折不撓、人生態度積極樂觀的人。
B.《
格列佛游記》中,格列佛四次航海,均遭遇意外,先后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骃國。在飛島國,他以巨人般的神通,擊潰了敵國艦隊。
C.《
圍城》中的方鴻漸從歐洲回到上海,后到湖南三閭大學教書,因反感學校內教職工勾心斗角、相互傾軋、爭風吃醋而離開。
D.《
西游記》里的孫梧空一聽別人叫他“弼馬溫”就光火,而奉承他幾句就骨頭輕。他有時還愛捉弄人,闖點禍。這些反而使這一形象更真實可愛。
8.金圣嘆評點《
水滸傳》說:“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請閱讀下面的材料,任選一個角度,結合小說寫一段賞析性文字。(4分)
鄭屠當不過,討饒。魯達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是和俺硬到底,灑家倒饒了你!你如何對俺討饒,灑家偏不饒你!”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起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彈不得。魯提轄假意道;“你這廝詐死,灑家再打。”只見面皮漸漸的變了。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拔步便走,回頭指著鄭屠戶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
(節選自《水滸傳》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三、(7分)
學校組織開展“青春·祖國”主題活動,你和同學負責創辦一期班報,請完成下列任務。
9.【書·青春文字】請從下面的話中提取四個字,為班報命名,并用正楷或行楷字體書寫在方格內。(2分)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閃耀是追夢人。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在于青年。
10.【贊·青春榜樣】“青春榜樣”欄目要用一副對聯作為擬刊發的優秀青年事跡的結束語。請你結合材料,寫出下聯。(2分)
北京冬奧會上,中國冰雪運動實現歷史性突破。蘇翊鳴在單板滑雪大跳臺和坡面障礙技巧比賽中分獲金、銀牌。他曾一周滑壞4塊雪板,“不知道經過多少次失敗才能解鎖一個新動作”。
在建筑工地上,湖南小伙子鄒彬,潛心鉆研砌筑技能,在精度、速度上尋求突破,反復實踐,不斷提升,最終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在世界技能大賽中,他用一把泥刀為中國捧回了砌筑項目的第一塊金牌。
上聯:雪板為翼飛翔青春賽場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踐·青春宣言】在班報末版的倡議書中,部分文字用語不夠簡明、得體,請你找出來并修改。(3分)
①同學們,少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②作為新時代的你們,要為實現中國夢奮力拼搏�、墼诖讼虼蠹野l出倡議,務必做到:④一,積極參加志愿活動,為學校、社區貢獻一份力量;⑤二,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刻苦學習,學真學問,長真本領,為未來積蓄力量。⑥讓我們行動起來!不負韶華,強國有我!
(1)第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閱讀(37分)
四、(17分)
(一)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2-13題,(6分)
去蜀
杜甫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游?
萬事已黃發,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何必淚長流!
[注]公元765年,劍南節度使兼成都府尹嚴武去世,詩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結束相對安定的生活,被迫攜家眷離開成都。
12.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首聯回顧了在蜀地長達數載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
B.頷聯用設問表達在兵荒馬亂之時舉家遷居的無奈與悲涼。“如何”意為“為何”。
C.頸聯上句的“黃發”與《
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的“黃發”所傳達的感情相同。
D.頸聯下句用“白鷗”這一意象表達離開蜀地后人似白鷗、轉徙江湖的悲苦之情。
13.有人認為,《去蜀》的尾聯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表達的思想感情完全不同,請你予以反駁。(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11分)
孔子適齊,中路聞哭者之聲,其音甚哀�?鬃又^其仆曰:“此哭哀則哀矣,然非喪者之哀矣。”驅而前,少進,見有異人焉,擁鐮帶索,哭者不衰�?鬃酉萝�,追而問曰:“子何人也?”對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喪之所
①,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
晚而自覺,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聞乎?愿子告吾,無隱也。”丘吾子曰:“吾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后還,喪吾親,是一失也;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親也。請從此辭。”遂
②投水而死�?鬃釉唬�“小子識之!斯足為戒矣。”
自是弟子辭歸養親者十有三。
(選自《孔子家語》)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