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原題:
2013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系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群探險者去山洞探險,進入后點燃蠟燭,發現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過了一段時間,探險者們再次進入,卻發現蝴蝶飛到山洞深處了,小小蠟燭影響了蝴蝶的生活環境。作文要求考生根據一點點細微的變化,自定主題。
作文目錄
(點擊頁數可直接打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江蘇省高考優秀作文(滿分作文) :莫驚擾,讓生命安寧
人們點燃蠟燭,懷著對自然、對生命的虔誠放輕腳步,唯恐驚擾蝴蝶,卻實則造成對這些美麗精靈的驚嚇。
殊不知,我們一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影響了生命的安寧,驚擾了生命的平靜。不打擾,不涉足,讓生命處于其最自然的環境,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尊重生命,莫要驚擾,萬事萬物都有其舒心的環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從涅瓦湖畔,到撒哈拉,到北極,他用攝像機捕捉自然最靈動的生命。他從不驚擾生命的安寧:不走近天鵝,不在麻雀窩中安裝微型攝像頭,永遠穿著與自然顏色相調的衣服,靜默地佇立、取景。他拍的相片總是那樣和諧與安詳。大師對自然有最深的愛,對生命有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不驚擾,不忍心破壞那固有的安寧。
相比當下,許多野生動物園以保護動物的之名將其圈養,自然保護區的熊貓被置于游客的閃光燈下,看似是保護,其實是對這些生物的環境、安寧的破壞。
我們總懷著一顆善心,去做一些實際上破壞生命安寧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不會有影響,有時卻是對生命最深的傷害。
對自然如此,對人類社會也是如此。
我想起柴靜的《看見》。她去采訪艾滋村的兒童,那些孩子們見到攝像頭都躲得遠遠的,見到城里人總是流露出驚恐的神情。正如柴靜所說:"閃光燈傷害了他們,我們的憐憫傷害了他們。"是的,這些生命需要的是讓他們舒適的環境,是安穩的生存,是我們對他們最基本的尊重。
我們可以關愛,卻不要涉足;給他們安寧,給他們內心的靜與理解,這才是對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莫驚擾,讓生命安寧。
林清玄說:"我一直以為當時最缺的,一為從容,二為有情。"
對待生命,我們要從容,不驚擾,不驚嚇。對待生命,我們要理解,要有情。真正有了愛,才會懂得尊重生命,讓生命安寧。
下一次去山洞,莫點蠟燭吧,讓生命得以安寧。
最愛的媽媽:
但愿同展韶華錦,挽住時光不動搖。女兒成年已三月有余,號稱"不老美女"的媽媽這一年皺紋未增幾許,銀絲倒多不少,爸爸更是雙鬢斑白,昨天還說要去焗油。這一年來你和爸爸真的付出太多,而我卻總在不經意間以極小的細節影響著你們一天的心情。
人家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我還沒嫁出去呢便急著要飛走。有時你會問我大學想考哪里,我要么不耐煩地說還沒想好呢,高考還沒考呢,急什么?要么就是報出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讓你管不著我。昨天我們又談到了這個話題,可是我的回答還是不能讓你滿意。你說:"咱就考××大不好嗎?"而我拒絕了你的"央求"。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你眼中的不舍與哀傷,好像女兒明天就要離開你一樣。你看你這狠心的女兒總在一言兩語間將你傷害得體無完膚。
媽媽,女兒真對不起你。
記得小學時有個經典的問答,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嗎?這對我來說太容易了,就像手機號碼我也只記得你和爸爸的。但結果總是真的到了生日這天,我卻粗心地忘了。
今年你生日,我買了一盒卡片,召集所有好朋友給你寫祝福。我挑了張最漂亮的,寫下"禮物兌換券",承諾要用第一份薪水給你買什么什么,似乎太遙遠了些,但含蓄如我只能這樣表達對你的愛和感激�;氐郊夷悴辉�,我把卡片拿給了爸爸。爸爸一邊感動一邊羨慕地翻看著,直到最后發現自己也有張"禮物兌換券",差點激動得哭了,嘴里還說著:"還有我的��?用不著買什么……"而我聽爸說,你回家后也是一宿未眠。你看這么一份小小的祝福都能讓你們感動成這樣。
媽媽,女兒真的很感激。
早上一醒來你便在我的房門上掛了粽子和糕,名曰"高中"。我視而不見直奔衛生間,你一把把我抓回,非要看著我頭撞"糕粽"。就這么一撞,原有的緊張不安竟一下子被撞走。這么靈!
媽媽,女兒真的很感謝。
小小的蠟燭能使久未見光的蝴蝶遷至洞穴深處,我小小的舉動和言語或傷害著你或感動著你。那傷害雖是由我無心之過引起,卻也足使你的心滴血;那感動雖是小小卡片祝福造就,卻也能夠讓你一宿笑得合不攏嘴。女兒日漸長大,愈加懂這小非小。勿以善小而不為,女兒將會在小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不會再傷害到你們。
愛你的女兒
6月7日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應視為中國當代文壇的最大收獲。一個有著諸子百家、三國紅樓的文化大國,也由此正式邁向世界。
可隨之而來的愈演愈烈的"莫言熱"卻讓人始料不及。正如洞中那些色彩斑斕的美麗精靈,僅小小的蠟燭就會對它們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那么"莫言熱"的漫天火光又會讓我們的文壇變成怎樣?
從媒體們狂轟濫炸的報道到各大書店的莫言系列加班趕制,到山東高密縣欲斥巨資擴建紅高粱地。顆顆巨石紛紛拋下,攪亂了一池靜水,讓這場文學的勝利變為一場中國式的狂歡。
嚴肅文學向來不是熱鬧的。我們的媒體、讀者及所有手持蠟燭的人,應適時停下探尋的步伐,為我們的文學保留下一點空間,為我們的作家守住一片寧靜的湖泊。
正如張承志在《又見春天》中所描述的那樣:"作家的眼中有的只是一片輝煌的幻影,絕不會看見紅地毯和金錢。"是啊,在一個真正的作家心里,金錢、名利與榮光都僅僅是一片幻影,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寂寂然的創作環境。所以,石越少越好,浪越小越好。
偉大作品的出現需要時光的打磨,歲月的洗禮,內心的寂然安寧。特朗施特羅默,那個瑞典作家,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寫作,沉浸在詩歌的曼妙里。甚至以幾年一首的速度創作著,終于在他九十二歲高齡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想,除了他內心的篤定,寧靜的環境也是不可缺少的吧。不然,那些詩中的精靈如何自由的飛翔。
這個時代,總是"石塊"太多,不由地想起千年前子貢于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大街上喃喃的那一句:"愿有所息。"斯言,同樣適用于今天,適用于千層浪的文壇,適用當代人的不息探索、窮追不舍。
愿有所止,愿有所息。
愿文壇在經歷這片波折后能獲得一絲安寧。讓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家涌現,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在寂寂之中爆發出驚人的光芒。
無"石"、無"波"的文壇自可靜水深流,滋養我們的文學,讓時代的莫言與《蛙》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