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復興中華,從我做起》(復興之路觀后感三則 )。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
曾經,我們的祖國是多么的繁盛。四大發明的橫空出世,“麻沸散”的發明,圓周率的計算,強大的軍隊人馬……我們國家在世界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也是曾經,我們的祖國經歷了種種刻骨銘心的傷痛。清末的時候,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伴隨著別的國家崛起的腳步,我們國家卻一步一步走下了神壇,重新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侵華戰爭簽訂的南京條約,使中國的財政產生了巨大的危機;鴉片戰爭簽訂的辛丑條約,讓一半的中華土地成為了英國人的殖民地;中日甲午戰爭簽訂的馬關條約,放任日本鬼子搶走我們的寶島臺灣……一則則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中華民族永遠的恥辱。后來,憑借著中國人民的傲骨和氣節,我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但是,別的國家一步步走向巔峰,復興祖國成了迫在眉睫的奮斗目標。我們有責任讓祖國煥發第二春。
中華民族的復興力量全部取決于我們少年,由我們扛起這面大旗,這副重擔。北京大學著名教授梁啟超先生(梁啟超對兒女的教育與影響 )在他的《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蔽覀兙磹鄣闹芸偫韯t說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語。這些前輩們的話像一盞明燈,為我們小學生明志。
復興中華,需要很大的力量。而我們小學生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首先,我們要有良好的品德。我們學校一直注重德育,德是一切的根本,一切事情的出發點都取決于德。一股強大的力量脫離了德,就成為了歪風邪氣,朽木不可雕了。其次,我們要做好學生的本職——學習。把學習學好了,以后能為祖國貢獻一份強有力的知識力量。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很有文化內涵的國家,有五千年的歷史待我們吸取其中的精髓。只有一個人做到品學兼優,才能真正地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再有,擁有強健的體魄也是必不可少的。身體好,才能挑起復興祖國的重擔。接下來,藝術美和心靈美的結合,讓國家的大片土地更加富饒。最后,要想為國家出力,必須熱愛勞動,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還沒有到達世界最頂尖的水平。教育局讓我們做的科技小發明(趣味漢語:“烤”字是誰發明的? ),我們必須認真對待,而不是敷衍了事。說不定,以后我們小發明(防彈玻璃的發明 )中的一件,會對國家,甚至全世界產生很大的影響。
“光說不練假把式”。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將“復興中華”這句響亮的口號,從理想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