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異義詞的定義和類別
定義: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
類別:
1、詞義擴大,即今義大于古義。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專指長江、黃河,現在除了指長江、黃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出師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分析
2、詞義縮小,即今義小于古義。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中的“親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員,現代漢語中則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員。
3、詞義轉移,即一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犧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現在則表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初中語文文言文古今異義詞總表一冊古今異義詞歸納
4、感 彩發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詞,“卑”指地位低下,陸游詩“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卑”即此義,“鄙”指見識短淺;而現在則是個地道的貶義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品質惡劣。 30個常用古今異義的詞練習
現代漢語中有些雙音節詞,在古代漢語中是由兩個單音節詞組成的短語,這類詞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別重視。如“無論”,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起關聯作用的連詞,而文言文里卻是兩個詞,如《桃花源記》中“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無論”就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