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上的鮮花常年盛開,圖書館里的陌生人拈花微笑,而生于斯長于斯的林巧稚,永遠不會再回來。
(選自《視野》)
相關鏈接: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廈門鼓浪嶼一個基督教徒家庭。5歲時,母親不幸病故,此后,她便萌生了長大后當一名醫生的愿望。1921年7月,林巧稚從廈門女師畢業。父親問她畢業后打算做什么,她說要考協和醫學院。協和醫學院是當時醫學界名望最高的醫科大學,八年才能畢業,每年的學費是四百五十個大銀元。如此昂貴的學費,對她的家庭來說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繼母對林巧稚說:“三姑娘,你現在已經是20出頭的人了,再上八年學,還嫁給誰呀?”林巧稚說:“那我就不嫁,一輩子不嫁。”本來一句無意的話,竟然成了她一生的承諾。
1929年,林巧稚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獲博士學位,并留在北京協和醫院當婦產科醫生。
當時,這個英美教會所辦的醫院的聘約上有一條規定:在聘期間不能結婚、生孩子。林巧稚毅然決然地與醫院簽了一年又一年的合約。 (節選自百度網)
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鼓浪嶼上之所以游人如織,不僅因為這里景色雄秀,以鋼琴、步行、故事聞名,更因為這里是林巧稚的故鄉,有林巧稚紀念館和她的漢白玉雕像。
B.身為名人的林巧稚,,竟然沒有人說她的壞話,那是因為她是一個真正美好的人,一生通透完美,人們從她身上很難找到缺點和不足。
C.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林巧稚懂得感恩,她不僅在艱難的條件下全部擔負起兄長四個孩子上學的所有費用以回報兄長,而且還知道回報故鄉的親人。
D.林巧稚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婦產科醫生,一生親手接生的孩子有五萬多個,她給千千萬萬的人帶來平安和幸福,她就像那圣潔、明亮的海上明月。
E.本文沒有嚴格按照時間順序完整地記述林巧稚的生平事跡,而是緊扣題目,選取人物的一些典型生活片段和主要事跡來敘寫,從而刻畫出一位天使般的美好形象。
8.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9.林巧稚的無私奉獻精神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明。
10.林巧稚為了醫學事業,終生未婚。對林巧稚的選擇你有怎樣的看法?’清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
參考答案:
7.選E 3分,選B 2分,選D 1分,選A.C不得分。
8.①高度概括了林巧稚與眾不同的一生。②先聲奪人,突出了林巧稚一生的事跡、成績、生活特點,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③統領全文。
9.①參加考試中途,毅然放棄考試而去救助突發急病的同伴。②在協和讀書時熱心公益活動,為人無私忘我。③參加工作后,長期資助故鄉親朋和其他貧窮病人。④辭世時留下遺囑,死后捐獻自己的積蓄、遺體。
10.觀點一:贊同林巧稚的選擇。①人生短暫,精力有限,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林巧稚將一生使命定為治病救人,不考慮婚姻,值得敬佩。②古今中外一些精神特別高尚的人把事業看得高于一切,而不考慮個人私事(包括婚姻),林巧稚的選擇可以理解。③結婚與否是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他人無權干涉,林巧稚 的選擇,無可指責。 四是林巧稚選擇終身未婚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如家庭環境的影響和醫院聘約的苛責要求等等 。
觀點二:不贊同林巧稚的選擇。①事業與婚姻并不矛盾,可以兼有;②如果林巧稚結婚成家,家庭生活也許更有益于她的事業,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③選擇不結婚可能會給她的親人帶來傷害,讓親人傷心;④林巧稚人格確實偉大,但讓人可望不可即,選擇不婚也難以成為人們效法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