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養》選段閱讀訓練1
閱讀《論教養》(節選),完成1-3題。(說明:如果你認為本份資源不錯,可點此下載doc文檔)
①我確信,一個人是不是真正有教養,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親屬之間的表現,看他和親人們的關系究竟怎么樣。
②假如一個人已經進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那么同樣不能說他是個有教養的人。
③假如一個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書或者在做功課,即便做功課的是他年齡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顧地打開收音機或者電視,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隨心所欲地高聲說話——那么,可以斷定這個人缺乏教養,而且他永遠也不會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有涵養的人。
④假如一個人喜歡跟妻子或者孩子們開玩笑,卻不顧及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當有外人在場的時候,還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這樣的人簡直蠢到了極點!
⑤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對他來說,禮貌待人不僅習以為常,輕松自然,而且能讓他心情愉快。有教養的人對別人一律謙讓和禮讓,無論接觸的人年長還是年幼,是社會賢達還是平民百姓。
⑥有教養的人待人處事絕不會自吹自擂。有教養的人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有教養的人允諾別人的事一定盡力去做,他不會擺架子、“翹鼻子”。無論何時何地,他的行為舉止都保持一致——無論是在家里、在學校、在研究所、在供職的單位,還是在商場,或者在公共汽車上,他都始終如一,穩重隨和。
⑦談論“風度”的書籍很多。在社會交往中,比如出門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劇場,在工作場合,人究竟該如何自持?如何舉止有度?怎么樣對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樣談吐才算得體,不致使對方聽了感到難堪?怎么樣打扮才算合適,不致讓周圍的人們側目而視?對于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書大都有詳盡的論述。遺憾的是,人們卻很少從這些書中汲取有益的見解。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我認為原因在于這些講解優雅風度的著作有個缺陷,就是很少解釋人們為什么需要優雅風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種錯覺,似乎優雅風度就是矯揉造作,是出于無聊,是附庸風雅,是毫無意義的忸怩作態。
⑧當然,優雅風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體而論,優雅風度是靠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淀而成的,并且標志著人們渴望變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優越、更美好的愿望,這是一種世代相傳、持續不懈的追求。
⑨問題的關鍵究竟何在呢?要養成優雅風度應該遵循哪些準則?——收集那些難以逐一熟記的行為舉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呢?
⑩無須背誦數以百計的格言信條,只須記住一條: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
(有刪改)
1.本文是一篇談論教養的文章,開頭部分卻先談“無教養”的例子,這樣寫有何好處?(3分)
2.文章題目是《論教養》,文中卻用很大篇幅談論了“優雅風度”,這樣寫是否離題?談談你的看法。(4分)
3.下面文段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對教養的論述,從論證方法的角度分析其妙處。(3分)
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但他依然是沒有教養的。就像一個人可以不停地吃東西,但他的腸胃不吸收,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骨瘦如柴,不過這話似乎不能反過來說——一個人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他卻能夠很有教養。
參考答案:
1.①作者從家庭里中“無教養”的表現寫起,讓讀者對“無教養”的表現有切身的感受和了解。②把“無教養”的表現和后文“有教養”的表現形成對比,突出教養的真正含義。
③它們的的共同點是:都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
3.畢淑敏對教養的論述運用了比喻論證,把“教……吸收的關系,讓讀者對二者之間的關系有了更形象直觀地了解,讓復雜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