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學雜談
更多與本課有關作品,請返回《孫權勸學》目錄查看
〖古詩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思考〗
讓人文情感走進文言課堂
新教材選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來滋養著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精神樂園。文言文教學不能停留在字詞句的解釋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讓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滋養中,情感上產生共鳴。因此在教學那些文情飛溢的文章時,教師要做好引路人,自己要先進入角色,以此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與作品人物同生死共命運,激起他們思想感情的浪花——與沈復共回童年,享受美妙的無憂樂趣;在“未若柳絮因風起”中羨慕無奕女的卓越才華;更遺憾于仲永才華的無奈消逝。
當然,這個環節,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價值,對教師自身的素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內涵,才能很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將人文情感呈現出來。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探索、研究的學習過程,這個學習過程明顯帶來學科綜合性的特點,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孫權勸學》一文教學中,為使學生對呂蒙這個人物能夠更全面的認識,特意讓學生課前去查閱有關資料,寫出自己的認識。課堂交流時,學生對呂蒙作出了全方位的評價,很多資料顯示呂蒙是一個善于帶兵打戰的人,但本文節選的內容卻是寫不習文的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一改常態,努力用心于史書、兵書,以致魯肅都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于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呂蒙就這樣活脫脫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課堂上沉重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引用史實,對歷史人物做出了客觀的評價,深深體味到文言教材內涵的博大精深。
【湖北省宜都市毛湖淌中學 鄭道武】
〖課堂因學生的參與而美麗〗
優化教學手段,讓學生樂于參與
法國教育思想家戶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币寣W生樂于參與,對教學活動產生興趣是關鍵。因而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方法上創新。如教學童話《皇帝的新裝》時讓學生自編自演,體會人物形象;教學詩歌時,讓學生唱一唱,畫一畫,體會意境,領會情感;評講作文時,讓學生組織“頒獎”活動,教師充當“嘉賓”,一舉多得;教學文言文時《孫權勸學》時,讓學生創造性表演,興趣盎然。傳統的教學模式的“舊瓶”也可給它裝上“新酒”,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