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 |
教學活動1 體會過程,體會心情 |
作者在整件事情中,心理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能用不同的詞語描述一下作者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的心情嗎?可以在課文中找,也可以是自己思考得來的。(得意、焦急、委屈難受、乞求、無可奈何 ) |
教學活動2 理解句子,感悟道德 |
①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從“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可以體會到兩層意思。第一,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魚是那樣的大,“我”平時雖然經常跟父親去小島釣魚,卻“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魚是那樣的可愛,魚鱗在“銀色的月光下”閃閃發光,還“輕輕翕動著”魚鰓,父親和“我”一樣喜歡并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第二,正因為大鱸魚這么漂亮可愛,所以從情感上說父親也舍不得放掉它,“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是因為父親也在經歷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層意思,父親會離我們更近,也更能讓人體會到“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薄 � 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边@句話,我們需要讓學生體會到父親的堅決,“得”──一定、必須,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余地;同時也應該讓學生體會父親的慈愛──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必須從小嚴格要求,這是作為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 � ②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 � “沮喪”:灰心失望。當年那件讓孩子“沮喪”的事,與后來他成為“一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之間有什么聯系?可以結合課文后面的句子“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來理解。懂得這一點很不容易,也許花了數十年時間;懂得這一點又很了不起,他能讓人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戰勝自我──這是他后來能成為著名建筑設計師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對父親從小嚴格教育的最好回報�! �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 這句話比較難懂,需要引導聯系實際。誘惑人的“魚”:吸引人的,讓人動心的,諸如:金錢、地位、榮譽……包括那些暫時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學校里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沖過去,還是等?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 � 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 “是”:對,正確,應該;“非”:錯,不對,不該。理解這句話要聯系課文內容。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里,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么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之難,實踐道德,放掉到手的魚,就需放棄個人利益�! � |
教學活動3 通過細節感悟道德 |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爸爸和我一樣喜愛這條魚。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從情感上說,爸爸也舍不得放掉這條漂亮的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鱸魚。 “……父親平靜地說�!暴ぉぐ职值恼Z氣是平靜的,但又是不容爭辯的,爸爸在道德抉擇和實踐上毫不含糊。 |
教學活動4 小結 |
本節課我們通過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了作者在道德形成過程中的經歷,并且得到了對道德的形成的啟示: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