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聯系寫作背景,談談你怎樣理解文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中“閑人”的含義是什么?本句包含了作者怎樣微妙復雜的感情?(四人小組合作完成)
【百度百科:《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722.htm#8
整理歸納:
既指有閑情雅致的人,也指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伴e人”是作者被貶后擔任閑職之身份的自嘲。包含了作者既有被貶謫的悲涼,又有賞月的欣喜,還有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達觀。
7、從中我們能讀出蘇軾面對生活是怎樣的態度呢?
整理歸納:樂觀豁達
8、有人評價蘇軾的人生也是詩意的人生。你同意這種看法么?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四人小組討論完成)
整理歸納:
蘇軾寫這篇文章時已被貶黃州將近四年,作為一個濟世之才的讀書人。長期被閑置,內心一定是異�?鄲灥�,但蘇軾在這種情況下能超越自我,月色在他眼中那么富有人情味。這種通過賞月來擺脫抑郁之情,在欣賞自然美景之中,達到忘我的思想境界。正是詩意的人生的體現。
8、試以本文內容為題擬一副對聯。
整理歸納:(見板書)
(五)、小結:
蘇軾雖遭“文字獄”,被貶到黃州,心情郁悶,但是他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心的孤獨,表達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在“苦”中尋“樂”。同樣,我們現在有些人抱怨生活的“無趣”,其實他們只是缺少一雙能看見色彩的眼睛。我們用有色彩的眼睛,才會看見有色彩的人生。我們要學習蘇軾—達觀的人生態度。
【設計意圖:品味課文內容時,主要以重點詞語為突破口,帶動全篇的品析,引導學生在詞句的品析中強化文言語感,體味本文素淡的描述中蘊涵的清幽寧靜的景致、復雜微妙的心境,從而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六)、拓展練習:
月夜無眠的蘇軾與張懷民二人在如水的月光下,會聊些什么呢?學習了本文,請為二人設計一段在庭院散步時的對話。
【設計意圖:使學生加深對蘇軾“閑人”的印象,以挖掘學生更為獨到的見解�!�
附:板書設計:
閑 欣喜、落寞、達觀……
五、教學反思
這節課以學生誦讀、啟發、合作討論為主,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通過多手段、多角度的探索,從教學目的確定到具體的教學步驟,都緊密與新課標相結合,充分挖掘其潛力、引導學生互幫互助,真正落實“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獲,不知不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面對人生,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