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錄后序》教案
【目的要求】
1.學習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為……所”被動句式。
2.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文天祥以死報國的愛國精神。
3.理解本文在敘述中兼用論證,抒情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寫作特點】
1.本文記敘,抒情,議論很完美地結合。
2.語言生動而準確,特別是動詞的使用。
【資料窗】關于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號文山。宋理宗時曾被選拔為進士第一名,任官不到兩月即與權貴作尖銳的斗爭,屢遭彈劾仍堅持正義。
德佑(宋恭帝年號)元年(1275)正月,國事危急,朝廷召諸路“勤王”,文天祥積極響應,以全部家產充軍費,組織武裝力量。次年元軍大舉南下,駐軍于皋亭山,這時文天祥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議和,他不辱國體,慷慨陳辭,觸怒元方丞相伯顏,被扣,解送北方;至鎮江逃脫,歷盡艱險,才得南歸。端宗趙昰派遣他與南下元軍作戰,景元三年(1278年)兵敗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為誘降條件,遭到文天祥的嚴辭拒絕。右丞相,漢奸鄧光薦勸其降元,亦遭唾罵。文天祥歷盡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義,年僅47歲。
教學課時安排:
三教時
教學設計過程:
_________________第一教時
導入:
說起文天祥,我們就會想起他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常常被文天祥的這片赤誠的愛國之心感動著,他在《指南錄后序》一文中對此作了最完美、最生動的詮釋。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指南錄后序》,來體會他赤誠的愛國情懷。
板書:指南錄后序 文天祥
一.現聽老師朗讀全文,注意句子節奏和讀音
二.請同學們結合全文,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說,你從這篇文章中讀到了什么?
1.赤誠的愛國情感;
2.報效祖國的強烈愿望;
3.對生死的獨特理解;
4.寫作《指南錄后序》的背景和緣由;
……
教師歸納:《指南錄后序》是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指南錄》寫的序文,詩集命名為《指南錄》是取“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達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歸的愛國之情。由于在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經寫過一篇《自序》,所以把這篇序叫做“后序”。文章簡要記寫了文天祥出使元營的斗爭情況以及逃脫后的艱險遭遇,表現了自己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忠貞不屈的愛國情感。
三.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作者這樣吧這種愛國之情寄托在敘寫之中的。
請同學們找出這幾段文字中能體現文天祥的愛國情操的一些句子,并簡要評點。
(1)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2)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
(3)抗辭慷慨
(4)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
(5)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昔人云:“將以有為也�!�
……
說得好!從這些語言和敘寫中,我們已經能夠感知到文天祥這顆火熱的丹心了。
……
好,今天我們先學到這里。文天祥把自己的滿腔熱誠都化作了自己艱險的經歷,我們也從這些不易的經歷中感悟到了作者的這種愛國之心。
四.布置作業。
翻譯課文1—5段,注意人名、官名、地名還有表示時間的內容一般不要翻譯。
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教時
一.復習檢查。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指南錄后序》,初步感知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國家危亡時刻的抉擇。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昨天學過的內容: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縉jìn紳 紓shū禍 覘chān 翌yì日 遽jù 羈縻jīmí 詬gòu
閫kŭn 詆dí 邂逅xièhòu 繳jiào 檄xī 層見xiàn錯出
毗pí 愧怍zuò
2.簡單復述一下課文1—4段的內容。
……
文天祥在國難時刻挺身而出,受命出使元營;因為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文天祥被扣留;在押解到大都的時候,乘隙逃出元營,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回到祖國。
……
說得好,下面老師用幾個簡潔的短語歸納這幾段文字的內容,看看能不能突出文天祥的愛國情操。
(1)國難當頭,挺身而出
(2)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3)九死一生,心猶指南
怎么樣?
……
二.好,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注釋,疏通1—4段文意。
1.說說不懂的句子,大家共同解決。
……
2.同學翻譯1—4段。
教師糾正。
3.教師出示重點詞語,讓同學們思考:
除:授官。
都督:統率。名詞作動詞。
修門:國都城門。
縉紳:士大夫�!翱N”同“搢”,插。
會:恰逢。
萃:聚集。
紓禍:解除禍患。
當國者:主持國事的人。當,主持。
覘:窺視。
拜:接受任命。
輕吾國:輕視我們國家。輕,輕視,形容詞作動詞。
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于前”“于后”這里做介賓短語,后置。
羈縻:被軟禁、被扣留。
自度:自己估計。度,估計,讀duó 。
數:列舉,讀shŭ
得間:找機會。間,讀jiàn。
詭行蹤:隱蔽行蹤。詭,隱蔽,形容詞作動詞。
草行露宿:行走在草間,過夜在露天。草、露,名詞作狀語,在草間,在露天。
三.朗讀第5段。
1.思考一下這一段文字在寫什么。
……
總結:本段寫了文天祥對逃亡經歷的回顧,突出逃亡的艱辛,表達作者對九死一生的感慨之情。老師也用一個短語來歸納:
歷盡艱險,感慨萬千
怎么樣?
……
2.其實這里有兩句話起著分層的作用,一句總領,一句遞進,由感慨到感嘆,請找出來。
(1)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
(2)嗚呼!死生,晝夜事也。
歸納:第一句話引出作者對逃亡經歷的回顧,扣住一個“死”字一口氣列舉了十八個“死”。第二句由感慨到感嘆,表明了對死亡的態度。
3.請一個同學翻譯這段文字。
……
4.教師出示幾個重點詞語,學生思考:
幾:不知其幾矣,jĭ 多少 幾從魚腹死,jī 幾乎
詆:辱罵
物色:盤查
如:動詞,到達
竟使:假如
不由:不能自主
殆例:幾乎,接近于
陵迫:凌辱逼迫�!傲辍蓖ā傲琛�,讀líng,欺侮
質明:天剛亮的時候
邂逅:不期而遇
道:取道,動詞
以:以備不測,來,表示目的 以不納死,因為,介詞 以小舟涉鯨波,憑借
見,讀xiàn,出現
5.最后思考一個問題:文章講究簡潔,特別是古文,可是文天祥卻在這段文字中關于“幾乎死”的內容連續寫了22次,是不是太繁瑣了?
……
總結:不是的,文章的繁簡都是由表達中心的需要而決定的。這段文字,作者列數十八個死,為的是再現北行經歷的磨難,為下面表達對死亡態度作鋪墊表明自己對死亡經歷的無怨無悔。
6.朗讀這一段文字。
四.布置作業。
翻譯第6—8段。
______________第三教時
一.復習回顧。
我們學習了《指南錄后序》1—5段:
1.國難當頭,挺身而出
2.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3.九死一生,心猶指南
4.歷盡艱辛,感慨萬千
二.因為這是一篇序言,因此,文天祥也介紹了寫作的有關情況和積集的目的。
請看課文第6段,請一個同學來翻譯一下:
……
好的。思考:作者說,他積集的目的是: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請問他到底要來者同情他怎樣的“志”呢?
……
好的,作者的“志”就是散落在全文中的那種面對國家危難時所作的抉擇。
三.我們再來看看第7段,他在說什么。
1.現請一個同學翻譯一邊:
……
2.注意下面這些詞:
僇:通“戮”,lù,罪
殆:危險
以:以父母之遺體,用 無以救國難,來
從王于師:跟從君王到軍隊
雪:昭雪,洗刷,動詞
若:像
向:從前
愧怍:問心有愧
微:沒有
文:文飾,動詞
衣冠:指漢人的服飾。這里借代自己的國家
日月:指代皇帝、皇后
3 .我們歸納這段文字所寫的意思:表明自己活著的目的。
4.前面第5段在寫文天祥對死的態度,這里卻在說生。那么這兩者的關系究竟是什么?
……
總結:前面一段主要在講自己歷盡死亡,僥幸得活下來;這一段在寫自己活下來的目的。那么作者活下來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請從原文找出相關語句作答。
……
(1)生無以救國難,死尤為厲鬼擊賊
(2)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好的,這兩句話表明了作者活下來的意義,自己死里逃生正是要為國家做出新的犧牲。這段話表明了自己報國的心志,這段議論是在前面敘述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對前面自己死里逃生的目的作了進一步說明,提升了文章的主旨。
四.翻譯第8段。
序:作序,動詞
五.聽課文錄音,再來感悟文天祥的愛國精神。
六.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