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語文試卷(四川卷)
為保證格式的完整,我們整理了Doc版,歡迎點擊下載,下文為本卷參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題3分)1.C 2.D 3.B 4.D
二、(9分,每小題3分)5.A 6.B 7.C
三、(9分,每小題3分)8.B 9.D 10.A
四、(23分)11.(10分)
�。�1)不合禮義的俸祿,即使非常優厚我也不接受;如查能實現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飲食也不厭棄。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貴,怎么能使我貧窮呢!
�。�2)然而你當初不惜以非常寶貴的生命,使君王發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祿之后,卻又聽不到你匡時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與隱退都沒有根據了。
12.(8分)(1)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隨后,詩人以“冷嶙”、“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歸家的復雜心情,意味深長。
�。�2)這幅畫面描繪的是詩人想象(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hAT,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
13.(5分)(1)樓船夜雪瓜洲渡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2)劍閣崢嶸而崔嵬 潯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獲花秋瑟瑟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或: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五、(22分)14.(4分)“瓦”真實記錄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對童年時代鄉村生活的回憶。
15.(4分)①雨中的神韻與魅力;②對稱之美;③團結與溫情;④對鄉村的堅守。
16.(6分)
“迷路”的原因:①對鄉村的背棄;②被城市拒絕和拋棄。意義:表現現代人在追求新生活過程中的困惑,強調面對光怪陸離的現代生活不要丟掉過去美好的東西。
17.(8分)(1)實寫(“瓦松”名稱及藥用功能)、虛寫(夢中“瓦松”)兩方面。原因:與瓦“能沖洗出鄉村舊事”形成呼應,更能表達出對童年鄉村生活的懷念。
�。�2)表現“我”對“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親切感;點明主題,表達“我”靈魂歸鄉的愿望。
六、(15分)18.(3分)運行平穩安靜,成本低,適合短途快速運輸。
19.(6分)示例: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的酸甜苦辣;事業是一面鏡,照出生命價值的大小高低。友誼是一條瀑布,飛濺著真誠的水花;信任是一縷陽光,驅散了懷疑的迷霧。
20.(6分)示例:你們以高難度的動作挑戰自我,以堅忍不拔的精神為國爭光。今天的歷練是為了明天的騰飛,未來的鮮花將為你們而綻放!
你們敢于挑戰自我的勇氣,受挫而決不放棄的執著,是奧運精神的完美詮釋。你們,是冰面上翩翩起舞的蝴蝶,世界因你們而美麗!
七、(60分)略
2007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參考答案
1.解析:A項依次讀“xuē、qiào、qiào、xiāo、xiāo”;B項依次讀“kè、kè、lù、luò、ɡé”;C項依次讀“jì、pǐ、fēi、jì、qǐ”;D項依次讀“pǔ、bǔ、bū、pū、fǔ”。
答案:D
2. 解析:“終身”就切身而言,“終生”多就事業而言;“終止”:最終停止,“中止”:中途停止;“建立”:開始形成,“設立”:多指建立組織、機構等;“披露”:發表或公布,“透露”:泄露或顯露。
答案:A
3. 解析:A.決一勝負,比個高下。B.這個詞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這里不是大規模行動,與語境不符。C.“瓜田李下”常用來告誡人們要避免嫌疑。D.“不容置喙”指不容許插嘴,不讓人有說話的機會�?蓳Q為“不容置疑”。
答案:A
4. 解析:A.語序不當,應是“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B.雜糅,應是“打破了男子100米世界紀錄”或“創造了男子100米新的世界紀錄”;D.應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
答案:C
5. 解析:A.“邊際效益下降”指的應是一件事越是做到最后效益越低,工作越困難。
答案:A
6. 解析:D.不易“消滅”不等于不能“消滅”,發達國家存在貧困人口,不是我們也可以有貧困人口的依據。
答案:D
7. 解析:B.應是去年新增加貧困人口80萬,而非指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的貧困人口數字增加了。
答案:B
8. 解析:A.“循”為“安撫”;B.“害”為“苦于”;C.“略”為“強取、進占”。
答案:D
9. 解析:C.都為介詞“趁著”。A.前者為“于是”,后者為“竟然”。B.前者是表示行為目的的連詞,相當于“而”,可譯作“來”;后者是表示行為方式的連詞,“船載”是“入”的方式。D.前者為“并且”,后者為“你的”。
答案:C
10. 解析:A.樂毅只是反對燕國單獨對齊作戰;C.“樂毅的部下惡意相逼”只是王蠋自殺的部分原因,還因為亡國之痛;D.齊宣王是齊湣王的父親。
答案:B
附參考譯文:齊湣王滅掉宋國后十分驕傲,想自立為天子。
燕王日夜安撫教導百姓,使燕國更加富足,于是他和樂毅商議進攻齊國。樂毅說:“齊國稱霸已久,根基豐厚,地廣人多,我們不易獨力攻打。大王如果要討伐它,不如聯合趙國及楚、魏三國�!毖嗤醣闩蓸芬慵s定趙國,另派使者聯系楚國、魏國,再讓趙國用討伐齊國的好處引誘秦國。各國苦于齊國的驕橫暴虐,都爭相贊成參加燕國的攻打齊國的戰爭。燕王調動全部兵力,以樂毅為上將軍。秦國軍官斯離率領軍隊連同韓、趙、魏聯軍也前來會合。趙王把相國大印授給樂毅,樂毅統一指揮秦、魏、韓、趙大軍發動進攻。齊湣王集中國內全部人力進行抵御,雙方在濟水西岸大戰,齊國軍隊大敗。(樂毅)便派魏國軍隊進占宋國舊地,部署趙國軍隊去收復河間,自己率領燕軍,長驅直入繼續追擊潰敗的齊軍。劇辛勸說道:“齊國大,燕國小,依靠各國的幫助我們才打敗齊軍,應該及時地攻取邊境城市,充實燕國領土,這才是長久的利益�,F在大軍經過城鎮而不攻占,一味(孤軍)深入,既無損于齊國又無益于燕國,只能結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睒芬阏f:“齊王好大喜功,剛愎自用,(遇事)不與下屬商議,又罷黜賢良人士,專門信任阿諛諂媚小人,政令貪虐暴戾,百姓十分怨憤�,F在齊國軍隊已潰不成軍,如果我們乘勝追擊,齊國百姓必然反叛,內部發生動亂,齊國就可以收拾了。如果不抓住時機,等到齊王痛改前非,體貼臣下并撫恤百姓,我們就難辦了�!庇谑窍铝钸M軍深入。齊國果然大亂,失去常度,齊湣王出逃。燕王親自到濟水上游去慰勞軍隊,頒行獎賞,犒勞將士;燕王封樂毅為昌國君,讓他留在齊國進攻其余未攻下的城市。樂毅聽說晝邑人王蠋賢良,下令軍隊不得進入晝邑周圍三十里。又派人邀請王蠋(前來議事,王蠋辭謝不去),燕國軍人威脅說:“你要是不來,我們就在晝邑屠城!”王蠋嘆息說:“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國破君亡,我不能使他們保存,而自身又被燕人逼迫,我與其茍且偷生,還不如一死!”于是把脖子系在樹枝上,縱身一躍,自盡而死。燕國軍隊乘勝長驅直入,齊國大小城市望風崩潰。樂毅整肅燕軍紀律,禁止侵掠,尋訪齊國的隱士高人,致以榮譽禮待。還放寬人民賦稅,革除苛刻的法令,齊國人民都十分喜悅。六個月之內,燕軍攻下齊國七十余座城。
荀況評論說:國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權勢。有道行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樂、大的榮耀,成為幸福的源泉。無道行的人主持,卻帶來大的危險、大的拖累,有這樣的君王還不如沒有。等到形勢極度急化,他(君王)即使想當一個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所以治理國家的君主如果提倡禮義,就可以稱王,樹立信譽就可以稱霸,玩弄權術則必然滅亡。
11. 答案:(1)燕王便派樂毅約定趙國,另派使者聯系楚國、魏國,再讓趙國用討伐齊國的好處引誘秦國。(注意“別使”“啖”“以伐齊之利”。)(2)就讓(他)留在齊國進攻(其余)還沒有攻下的城市。(注意“徇”和定語后置。)(3)所以治理國家的君主(如果)提倡禮義,就可以稱王,樹立信譽就可以稱霸,玩弄權術則(必然)滅亡。(補充“如果”,注意“用國者”“權謀立”。)
12答案: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既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上片的“不識”“愛上”“強說”,下片的“識盡”“欲說還休”等詞語都用得準確、傳神。
13. 答案:(1)浩氣四塞 風云因而變色 (2)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3)俯身散馬蹄 (4)故其稱物芳 故死而不容
14. 答案:(1)想象的遠方不一定符合實際。(“想象可以使遠方變好,也可能變壞”概括不到位,給1分。)(2)空間上,東方是西方的遠方;時間上,死是生的遠方;抽象意義上,向往的目標是人類前行的遠方。(4分,前兩點每點1分,第3點2分。)
15. 答案:證明了遠行可開闊視野,有助于成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
16. 答案:不論遠方美丑,要去(不能空想,要實際行動)。生命有限,遠方無窮,應完成自己的使命
17. 解析:C.文章對“天堂”與“地獄”沒有什么描寫,它們也沒能使本文充滿“神秘色彩”。E.結尾的叩問,沒有深化主題,只是有強調意味。
答案:CE
18. 答案:編碼解碼器是對視頻信號進行壓縮和解壓縮的軟件或硬件。
19.2005年是希望工程創建16周年,請你結合下面一段材料,為希望工程擬寫一句宣傳語。(不超過20字。)
19. 答案:愛心資助潤花蕾,反哺之義暖人心。(符合題目要求即可。)
20答案:(參考)(1)請像愛護自己的臉面一樣愛護自己的書桌吧!(2)讓車子在本班的“疆土”上安心地休息吧!
21.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