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一方面明朝國家財政白銀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從皇族到平民都有對于白銀的大師需求。在國內白銀開采和供應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人們開始將尋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國外來白銀最早的源頭是日本,雖然日本出產的金銀在16世紀中葉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記載,但那時日本向中國輸出的主要是刀劍、扇子、屏風、硫磺等。情況的轉變是自16世紀40年代開始的。當時,來自中國福建、廣東、浙江的船只不斷到日本九州。它們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銀。有需求就有開發和供給。也正是這一時期,日本銀礦的開發得到了迅速發展,16世紀后半葉日本的輸出品中,白銀獨占重要地位,而對中國絲與絲織品的巨大需求,則構成了銀產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當西方走向世界尋求財富時,最早尋找的是黃金,但也是從16世紀40年代開始,西班牙在美洲轉而開采白銀且產量激增。當時達到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幾乎立刻了解了中國商品對于他們的意義,立即開始與中國海商的貿易。美洲白銀不僅從馬來西亞流向中國,帶動了整個東南亞貿易。也從歐洲運至印度,再流到中國,以換取中國的絲綢、瓷器、水銀、麝香、朱砂等。從1540年到1644年這一百年間,日本白銀產量的絕大部分和美洲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國,葡萄牙學者加良斯·戈迪尼奧因此將中國形容為一個“吸泵”。
明代白銀的貨幣化,意味著中國由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走向商品經濟轉變,同時也使中國更多更主動地走向世界。以貴金屬白銀為征象,明代中國與兩個歷轉折的開端相聯系,一個是中國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開端,另一個就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開端。
(摘自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中國與世界連接的新視角》)
5、下列對于“明代白銀貨幣化”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明初期禁用金銀進行交易,因此白銀貨幣化的進程并沒有開始。
B.正統明英宗頒布“弛用銀之禁”的詔令,表明白銀開始貨幣化。
C.明代白銀貨幣化雖然是從民間開始的,但后來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進程。
D.明代嘉靖年間,整個中國對白銀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銀成為了合法貨幣。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明代嘉靖年間,由于國家經濟惡化,財政困難,最終形成了白銀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紀中葉以前日本向中國輸出刀劍、扇子、屏風、硫磺等,白銀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奧之所以稱中國這“吸泵”,是因為明代中國吸納了全球數量龐大的白銀。
D.白銀貨幣化標志著中國農業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變,和中國商品的進一步走向世界。
7、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16世紀中葉以后,在日本各種輸出品中,最愛中國歡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銀。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尋求黃金,困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礦產是黃金。
C.美洲白銀不僅從菲律賓,也從歐洲經過印度流入中國,這就帶動了更多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