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送別》 ——同學改寫
三、閱讀(共15小題,計46分)
【現代文閱讀】(共9小題,計3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12分)
①動漫是兒童最早接受并最受歡迎的娛樂節目。動漫文化也是時下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詞。
②__________?科學家研究表明,動漫與兒童之間存在某種天然的聯系�,F代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具有把萬物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天性,而動漫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可以把任何非人類的東西人格化,賦予它們情感、語言、思維和行動。所以動漫中勤勞的小蜜蜂、懶惰的加菲貓,都可以滿足兒童的無窮想象力。動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現實生活的形象,雖然必未符合成人的思維邏輯,但卻遵循兒童的邏輯和情感體驗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
③兒童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時到底有何生理差別?科學家研究發現,成人在觀看由真人表演的電影片段和虛擬角色的動畫片段時,大腦活動有顯著的差異,即成人的大腦內側前額葉自動參與加工現實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對卡通動畫表現的虛擬場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卻沒有類似的自動加工。當兒童觀看動畫片表現的虛擬場景中的非人物角色時,他們的大腦內側前額葉是否會與觀看真實生活中的人物一樣被激活呢?科學家通過磁共振成像技術測量10歲兒童觀看電影和卡通片段時候的大腦激活情況,其中電影和卡通片分別代表真實和虛擬生活場景。實驗結果發現,兒童的大腦內側前額葉在觀看電影表現的真實人物和卡通片表現的虛擬角色時候都會被激活,這與成人的神經活動方式不同。兒童直到10歲時,其大腦內側前額葉還是不能自動區分真實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虛擬世界中非人物角色。
④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成長為青少年,想象從遠離現實逐步向現實世界靠近,但為什么如此多的中學生仍然喜歡動漫?這是因為作為以動漫為伴成長起來的一代,這部分青少年仍然習慣從動漫中獲得情感、娛樂的需求。青少年不再像兒童一樣滿足于簡單的童趣幻想、游戲情節,他們不會僅僅滿足于學校和家庭的生活體驗,他們渴望接觸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他們不能從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于是他們借助動漫尋找理想中的虛擬世界。因此,動漫在人的青少年時期承擔了情感轉移的作用。同時,對青少年來說,觀看動漫影片也是一種有效疏解壓力的方式。每個人成長其實都有痛苦,青少年可以在動漫中找到某種平衡點,獲得釋然的感覺�,F在,大多數動漫作品將主人公設定在與普通人群相近的狀態,并通過主人公不懈的努力而獲得成功。青少年能從動漫創設的虛擬世界中獲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得到了強化。
⑤可見,青少年觀看動漫絕對不是一種幼稚的行為,而是一個復雜的情感、心理過程。
(根據相關材料改寫)
8. 請給第②段補上一個文句,寫在下面的橫線上。(3分)
9.第②③段有三處畫波浪線的文字。這類文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10.請簡要概括青少年喜歡動漫的原因。(3分)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兒童在動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現實生活的形象不一定遵循成人的邏輯和情感體驗方式。
B.與成人不同,兒童的大腦活動在觀看電影表現的真實人物和卡通片表現的虛擬角色的時候呈現明顯差異。
C.青少年可以借助動漫找到理想中的虛擬世界,并滿足于簡單的童趣幻想和游戲情節中獲得的情感體驗。
D.青少年觀看動漫絕非幼稚的行為,他們可以從動漫中找到某種平衡點,來緩解成長中的痛苦,獲得釋然的感覺。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題。(18分)
少年護城河
肖復興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華曾經是“死對頭”。原因其實很簡單,大華倒霉就倒霉在他是個“私生子”,他一直跟著他小姑過,他的生母在山西,偶爾會來北京看看他,但誰都沒有見過他爸爸,他自己也沒見過。這一點,是公開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當時,學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個黑孩子》的歌,其中有這樣一句歌詞:“我是一個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給改了詞兒:“我是一個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處……”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著主兒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給大華聽,很快就傳開了,全院的孩子見到大華,都齊聲唱這句詞�,F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惡,就是這樣簡單,又是這樣偏頗,真的是欺負人家大華。
③大華比我高兩年級,那時上小學五年級,長得很壯,論打架,我是打不過他的。之所以敢這樣有恃無恐地欺負他,是因為他的小姑脾氣很烈,管他很嚴,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個孩子打架了,不問青紅皂白,總是要讓他先從他家的膽瓶里取出雞毛撣子,然后撅著屁股,結結實實挨一頓揍。
④我和大華唯一一次動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學之后。因為被老師留下訓話,出校門時天已經黑了。從學校到我們大院,要經過一條胡同,胡同里有一塊刻著“泰山石敢當”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沒有路燈,漆黑一片,經過那塊石碑的時候,突然從后面躥出一個人影,餓虎撲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頭如雨,打得我鼻腫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從地上爬起來,人影早沒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華,不會有別人。
⑤我們兩人之間的“仇”,因為一句歌詞,也因為這一場架,算是打上了一個“死結”。從那以后,我們彼此再也不說話,即使迎面走過,也像不認識一樣,擦肩而過。
⑥沒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親突然去世了。父親回老家滄縣給我找了個后媽。一下子,全院的形勢發生了逆轉,原來跟著我一起沖著大華唱“我是一個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處”的孩子們,開始齊刷刷地對我唱起他們新改編的歌謠:“小白菜呀,地里黃喲;有個孩子,沒有娘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