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湖南省常德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 文
說明:html頁面內容及格式不完整,如果你需要完整doc格式文檔及答案,請點此進入下載頁面。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17分)
1.讀下面一段文字,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3分)
朗州十年,是劉禹錫23年貶謫( )生涯中時間最長、處境最差、變故最多的時期,也是他采風最深入、積累最豐富、思考最深刻、信念最堅定的時期。在朗州,他登德山、攀孤峰、臨枉諸;尋古城遺跡,觀沅江競渡,聽洞庭唱晚;懷善卷、思屈子、吊馬援;賞月桃花源,祭sì( )太陽山,采菱白馬湖。劉禹錫將一生中最美好、最富創造力的時光留給了朗州。奠定他文學地位、歷史貢獻和體現唯物主交思想的主要作品,都深深烙( )上了朗州的印跡。
2.把下面的句子組成一段語意連貫的話,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①節儉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勤儉節約不僅給人們帶來富裕安寧的生活,還給人們帶來許多益處。
②而奢侈是一只無形的魔爪,它會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淵,難以回頭。
③因為你獲得念多,就愈貪婪,總感到不能滿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說:“奢者狼籍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④節儉培養人們自我克制的習慣,它使精明、謹慎滲入人們的生活,它使人們擁有安逸、閑適、平和的心態。
⑤《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節儉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惡。
A.①②⑤③④ B.①④②⑤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③④①②
3.下面的句子是從某校新高考改革研討會的通知上摘錄下來的,其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
A.面對維護教育公平、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
B.2021年,我省將基本建立具有湖南特色的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C.新高考改革將最終形成多元錄取、綜合評價、分類考試的招生模式。
D.切實改變“一考定終身”,簡單以高考成績為唯一標準來評價學生。
4.對下面這句話中“貧窮”“殘廢”“孤獨”“痛苦”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一個不幸的人,由貧窮、殘廢、孤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貝多芬傳》)
A.貝多芬在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出生,母親酗酒,父親早逝,十七歲他便成為了一家之主。
B.自少年時代起,貝多芬就忍受著耳疾的折磨,步入中年后,他的兩只耳朵就完全失聰了。
C.貝多芬是高傲而獨立的天才,一生與平庸作戰,臨死時,只有至愛的侄兒陪伴在他的身邊。
D.除了疾病所帶來的肉體的痛苦,貝多芬還承受著愛的痛苦,在渴望與無奈中,他終身未娶。
5.古詩文默寫。(5分)
(1)_____________,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2)關河夢斷何處?_____________。(陸游《訴衷情》)
(3)_____________,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已亥雜詩》)
(4)古教授身居鬧市,卻恬淡如菊,真正達到了“_____________”的境界。(用陶淵明《飲酒》中的詩句來回答)
(5)《伯牙善鼓琴》中,伯牙感嘆鐘子期與自己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
二、現代文閱讀(33分)
(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6,7題。(7分)
【新聞事件】
“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梗(jīng)米”變成了“梗(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2019年2月19日,來自微信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一篇《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在朋友圈里刷屏,文中列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使得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
【記者探訪】
四川省視協主持人專委會副主任海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都念錯了就把它算做正確讀音,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媚俗。它損失的是這個讀音的歷史淵源。照顧大眾的讀法會不會讓我們的文字含義越來越淺,最終丟掉了文化中豐富的內涵?”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部分內容,即詩詞中讀音的修改和詞(成)語中讀音的修改。對于前面一部分,黃安靖說,這種差異實際上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而所謂古音與今音之差并非只發生在當代。他同時還表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對于部分字的語音變化還是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說服”的“說”,“原先shuì這個讀音的含義‘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和shuō這個讀音中‘解釋,解說’的含義是有聯系的,因而這個字統讀為shuō,是符合語音發展規律的。”
教育部語用所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漢字與漢語拼音研究室的何副研究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6年,教育部就《<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修訂稿》中很多異讀詞的拼音打破了大眾原本認知,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時隔三年尚未正式發布。“這個征求意見稿里有些讀音還在調整。”
【專家觀點】
南開大學語言學教授馬慶株表示,語言是社會交流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的發音也會出現變化。“就比如說‘確鑿’的‘鑿(záo)’字,大家都這樣讀,讀著讀著就成了‘對的’。”“進行普通話審音也是為了適應大眾的需要。”他進一步解釋,為了順應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與需求,語言文字也要相對地做出調整。馬慶株也表示,漢字語音的調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應該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不能隨波逐流,丟失漢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語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