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道士抑欲》“楊雨亭言”原文與翻譯
楊雨亭言:登萊間有木工,其子年十四五,甚姣麗,亦頗慧。據楊雨亭說:登州、萊州一帶有個木匠,兒子十四五歲,長得很俊秀,也很聰慧。
一日,自鄉塾獨歸,遇道士對之誦咒,即惘惘不自主,隨之俱行。一天他從學館獨自回來,遇見一個道士對他念咒,他便昏昏沉沉,不由自主地跟著道士走。
至山坳一草庵,四無居人,道士引入室,復相對誦咒。走到山坳中的一座草房前,道士把他領進屋,然后又對著他念咒。
心頓明了,然口噤不能聲,四肢緩亸不能舉。他清醒過來,但不能說話,四肢無力。
又誦咒,衣皆自脫。道士又念咒,他的衣服便自動脫落了。
道士掖伏榻上,撫摩偎倚,調以媟詞,道士把他弄到床上,撫摸親昵,并用下流話挑逗他,
方露體近之,忽蹶起卻坐曰:“修道二百余年,乃為此狡童敗乎?”道士剛自己脫掉衣服接近他時,忽然又猛地退后道:“修煉道行二百多年,難道就被這個漂亮男孩敗壞掉嗎?”
沉思良久,復偃臥其側,周身玩視,沉思了好久,道士又俯臥在男孩身邊,對男孩全身玩弄欣賞
慨然曰:“如此佳兒,千載難遇�?v敗吾道,不過再煉氣二百年,亦何足惜!”很感慨地說:“這么俊秀的孩子,真是千載難逢�?v然敗壞了我的道行,也不過再練二百年,有什么可惜的!”
奮身相逼,勢已萬萬無免理。于是道士突然起來相逼,當時的情形已似乎是男孩萬萬不可能免遭淫污了。
間不容發之際,又掉頭自語曰:“二百年辛苦,亦大不易。”
掣身下榻,立若木雞;俄繞屋旋行如轉磨。于是他又跳身下床,站在那兒呆若木雞,然后繞著草屋跑動,就像石磨旋轉。
突抽壁上短劍,自刺其臂,血如涌泉。突然他抽出墻上的短劍刺入自己的胳膊,血像泉水那樣噴了出來。
欹倚呻吟,約一食頃,擲劍呼此子曰:“爾幾敗,吾亦幾敗,今幸俱免矣。”他倚墻呻吟了約一頓飯的工夫,扔了劍叫孩子說:“你差點完了,我也差點完了,現在都沒事了。”
更對之誦咒。此子覺如解束縛,急起披衣。然后又對孩子念咒,孩子這才覺得好像解開了綁繩,急忙起來穿衣服。
道士引出門外,指以歸路�?谕禄鹧�,自焚草庵,道士把他帶到門外,指給他回去的路,然后吐了一口火焰,把草房燒了。
轉瞬已失所在,不知其為妖為仙也。轉瞬之間,道士不見了。不知他是妖還是仙。
余謂妖魅縱淫,斷無顧慮。我認為,如果是妖怪要行淫,它們是決不會顧慮這些的。
此殆谷飲巖棲,多年胎息,偶差一念,魔障遂生這道士可能在深山老林里多年練習胎息,偶然一念之差,心中便生起魔障。
;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馬懸崖耳。幸虧他道力本來深厚,所以一會兒迷惑一會兒又醒悟,最后終于懸崖勒馬。
老子稱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若已見已亂,則非大智慧不能猛省,非大神通不能痛割。老子說過:不見到可以引起人欲念的東西,就可以使心思不被擾亂;若已見到而且心思已被擾亂,則不是具有非凡的智慧的人不能猛然醒悟,不是具有非凡勇氣力量的人也不能忍痛割舍。
此道士于欲海橫流,勢不能遏,竟毅然一決,以楚毒斷絕愛根,可謂地獄劫中證天堂果矣。這個道士能夠在欲念極其強烈簡直不可能遏止的情況下,竟毅然作出決斷,以痛苦的手段斷絕情欲,可以說是處于下地獄的劫難中而實現了可上天堂的功德。
其轉念可師,其前事可勿論也。他轉變念頭的行為是值得效法的,至于這之前的事就可以不去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