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健康 | 動物世界 | 軍事交通 | 人體的奧秘 | 天文地理 | 信息科技 | 你身邊的科技 |
您身邊的科學知識
食物腐爛,主要是因為細菌繁殖所致。
不過,細菌沒有適當的溫度、濕度及養分是不能繁殖的。
做罐頭時,先加熱殺死細菌,然后把罐頭密封起來,細菌就進不去了。
一般細菌在加熱到60℃以上就會死去。
但加熱后如不立即密封,罐頭里就會侵入新的細菌,食品會再次腐爛。
由于高溫殺菌和完全密封,罐頭中的食物能保存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制作罐頭時,一定要迅速密封。
無論在科學技術方面使用的玻璃,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玻璃,其種類都是非常多的。
沙子的種類也很多。
白色沙子的化學成分是硅,用這種沙子制成的玻璃叫做石英玻璃,它既耐熱,透明度也高。
普通玻璃的成分中。
60%~70%是硅,15%~25%是氧化鈉,5%~10%是生石灰,其中的硅就是沙子的成分。
沙子中還含有一些雜質,其中主要是鐵,因此玻璃會帶有青綠色。
如要消除這種顏色,可以在燒制時往玻璃里摻一些二氧化錳。
另外,所謂的軟質玻璃,只是與硬質玻璃相對而言的名稱。
沙子只用于普通玻璃,也就是說沙子是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
毛玻璃是在玻璃的面上,用細沙猛烈噴射而制成的。
由于被噴射的玻璃表面凸凹不平而造成不規則的反光,玻璃就成了半透明狀。
眾所周知,過去由于地區和民族的不同,長度及重量的計量單位各不相同。
這些計量單位,都是人們根據各自的歷史、文化確定的。
18世紀,法國政治家提議,所有的國家都應當使用統一的計量單位。
之后,法國科學家開始著手統一長度計量單位的工作,他們把地球的子午線 (正好相當于地球的圓周長度)的四千萬分之一規定為1米。
人們還用了7年左右的時間,測量了法國的敦刻爾克和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之間的距離,從此確定了1米的準確長度。
根據這個值,人們制作出了1米的標準原器作為基準。
現在,人們又把光在一定時間內前進的長度確定為1米。
彩色鉛筆是用顏料或染料與蠟以及其他粉末混合起來制造成的。
即使用水把彩色鉛筆書寫過的紙弄濕,顏色也不會化掉。
也就是說,它不會洇[洇(yīn) 意思是墨水著紙向周圍散開)]。
在這一點上,它與溶水染料制成的寫字用的墨水不同。
比如,在用紅墨水寫過字的紙上滴上水,紙上就洇紅了。
這是因為紅墨水的主要成分染料(不是顏料)被水溶化了。
把彩色鉛筆烤熱了再寫字,鉛筆的色彩就變深了。
這是因為彩色鉛筆的原料中的蠟被烤化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先做個試驗為好。
用布把透明的玻璃擦于凈,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鋪一張白紙,讓陽光穿過玻璃照射到紙上。
結果會發現,在這張白紙上,陽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和陽光透過玻璃照射到的地方相比,后者在紙上留下了一塊淡淡的陰影。
這種現象,是由于透明玻璃吸收了微量光線后顯示出來的。
玻璃種類繁多,一般窗戶上使用的玻璃,叫做鈉玻璃,這種玻璃看起來是綠色的。
照相機的鏡頭為了減少像差,要用幾塊鏡片組合而成,因比,它要使用穿透性好、折射率大的鉛玻璃制作。
如果玻璃比較厚,必然要吸收很多光線,顏色也會相應地變暗。
海水也是如此。
打來一桶海水,水是無色透明的,但是在深海中,水的顏色則變得很暗。
火在燃燒的時候,發出很多熱量。
這種熱量把周圍的空氣加熱了,于是,受熱后的空氣產生熱膨脹,變得很輕,開始上升。
在水中,輕的物體總是漂浮在水面上。
在空氣中也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由于空氣受熱變成上升氣流,才使得火焰的方向朝上。
你也可以這樣來理解:火向上燃燒,是因為上升的空氣或燃燒的熱氣體把火焰拉上去了。
因此,在火焰的上端,呈現出一種像蠟燭的火苗或火柴的火苗那樣的尖形。
這種形狀接近于三角形,尤其是頂端和三角形一樣。
由于物體在燃燒的過程中,這種作用不斷地產生,所以火總是向上燃燒的。
人們認為,失火現場出現強風,煙囪能夠助燃,其原因都是由于這種強烈的、急劇上升的氣流造成的。
你也可以認為火苗是隨著上升的氣流而向上燃燒的。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聲音傳播的最佳條件吧。
這些條件是:空氣平靜,聲音傳播的途中沒有建筑物等障礙物,沒有雜音等等。
一到夜間,由于人和汽車的活動減少了,因此,聲音在傳播途中因障礙物造成的反射也隨之減少。
這樣,聲音就能清晰地傳到很遠的地方去。
另外,在夜間,我們的耳朵不再受雜音的干擾,注意力相對集中,因此,聲音也變得清晰起來。
白天因各種雜音干擾而難以聽見的聲音,到了晚上,隨著雜音的消失,這些聲音就都能夠聽得見了。
我們在夜間能聽到遠處傳來而白天卻聽不到的汽笛聲,就是這個道理。
聲音在寒冷的天氣里傳播得既遠又清晰,是因為空氣平靜的緣故。
也可以說是因為天氣冷,人們較少出來活動,雜音少又比較安靜的緣故。
在下雪天,雜音被雪吸收了,由于安靜,聲音便能傳播得很遠。
物體燃燒就會產生火苗,而燃燒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溫度,而且要有充分的氧氣。
水在蒸發時,要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從而會使燃燒的東西降溫。
大量的水澆在燃燒的東西上,水就使燃燒的東西和空氣隔離開來,一旦得不到空氣中的氧,火就熄滅了。
正因為水有以上特點,所以水能滅火。
如果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口,然后推壓活塞,就會使里面的空氣受壓而收縮。
但是只要一放手,里面的空氣又會膨脹,把活塞擠回原處。
這是因為空氣具有彈性。
把紙袋充滿氣,然后扎緊袋口,用手捏紙袋,袋就會收縮。
因空氣有彈性,它受壓后就極力向紙袋的四周擠壓。
如果這種力量超過了紙袋的承受能力,袋就會破裂,空氣隨即會從裂口里噴出,發出“嘭”的破裂聲。
破裂時,裂口產生強烈的空氣振動,因此會發出這種聲音。
火藥在爆炸時或氣球在破裂時,都會產生強烈的空氣振動,發出刺耳的聲音。
像這種因空氣急速膨脹而產生的現象,我們稱為爆炸或破裂。
炸彈在爆炸時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就更不用說了。
在燃燒的燭芯上涂上蠟,其火苗的熱量就會把蠟融化。
也就是說,融化蠟必須耗費一些熱量,于是蠟燭火苗的熱量就降低了。
另一方面,融化了的蠟在蓋住了燭芯的一瞬間,使火焰與空氣隔離開來,這樣,火焰燃燒時所必需的氧氣就供應不上了。
溫度下降,氧氣又不足,所以燭火就會熄滅。
物體燃燒,需要三個重要條件,只要缺其中之一就馬上會停止燃燒。
這也是被人們所利用的消防原理。
三個條件為:①燃料(燃燒物體),②高溫(燃點),③空氣(氧氣)。
在燭芯涂上蠟所以會使燭火熄滅,是因為缺了三個重要條件中的②、③兩項,所以,燭火就熄滅了。
那么要是缺①會怎樣呢?你不妨做一個試驗,把一根火柴棒剖成 Y 字型,夾在燭芯底部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