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梅貽琦(1899年—1962年),天津人,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熟讀史書,喜愛科學。初研究電機工程,后轉為專攻物理。畢業于南開中學、清華學校。1914年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從美國學成歸國,到清華任教。1931年,出任清華校長,自此后一直到他在臺灣去世,一直服務于清華,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在他的領導下,清華得以在十年之間從一所頗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的學校一躍而躋身于國內外名牌大學之列。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
A.昆明西南聯大成立之初,因為三位校長中梅貽琦先生最為年輕,所以就把校務委托給梅貽琦先生。梅貽琦先生也不負眾望,把學校管理得井井有條。
B.“在聯大我不管就是管”,蔣夢麟說這句話,表明了自己的能力比不上梅貽琦,不如不管,以免干擾梅貽琦的工作,這也成為他們日后合作的基礎。
C.文中說“樹立了聯大的新氣象”,其主要體現有:一是人人懷有犧牲個人、維持合作的思想;二是每一個人都互相尊重,互相關懷,始終緊密團結。
D.盡管在西南聯大時條件艱苦,生活困難,但大家品嘗著韓詠華女士的“得勝糕”時,齊稱“一定勝利!一定勝利!”,這表明大家并沒有失去勝利的信念。
E.梅貽琦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致力于提高清華大學的學術地位,使清華大學一躍而成為國內外名牌大學,他本人也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
12.文中說“校內始終是團結的”,材料中寫了哪幾件事來體現西南聯大是團結的?
13.梅貽琦至今仍深受人們敬仰,其人格魅力、處世態度是其重要原因。結合材料概括梅貽琦先生具有哪些值得人們敬仰的特點?
14.西南聯大存在的時間只有八年,就讀學生不過八千,而且條件簡陋,生活艱苦,但卻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如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等。西南聯大為什么能培養出一大批人才?請結合文章材料,闡述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1.C.D(選C得3分,選D得2分,選A得1分。)
12.1.抗戰勝利后,還在昆明上課一年。2.清華大學30年校慶,大家互敘“通家之好”。3.三校和衷共濟,又得到了三校校友的支援,解決了物資供應短缺的問題,度過了極端艱難的歲月。4.清華大學拿出清華服務社的盈余,接濟南開、北大的教員。
13.1.對工作公正負責。2.始終與大家艱苦與共。3.關心教員生活(關愛下屬)4.生活樸素、節約,作風廉潔。5.富有修養,對人有禮貌。6.對社會有精細敏銳的觀察。7.富有愛國精神。(表現于相關鏈接中有關于放棄國外優厚條件,歸國任教的內容)
14.1.學校領導開明、公正、負責。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北大校長蔣夢麟都極為開明,把校務委任給認真負責的梅貽琦校長。梅貽琦校長以自己的學識、人格和有效的管理影響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成才。2.三所學校都是著名專家學者薈萃的地方,而西南聯大集中了這些學校優秀的教師,名師自然可出高徒。3.三所學校本身就是名校 ,各校有各校的光榮歷史和優良校風,三所學校聯合在一起,有利于學術交流與提高。4.西南聯大的氛圍融洽,教師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與做好聯大事業的必勝信念。
【解析】
11.試題分析:A項,把校務委托給梅貽琦先生的原因不只是它在三位校長中年紀最輕,更是對梅貽琦先生能力的信任,故A的表述不夠完整。B項,“表明了自己的能力比不上梅貽琦”錯,蔣夢麟說這句話是一種謙虛,也是對梅貽琦的信任。E項,因果關系不成立,梅貽琦被譽為清華“終身校長”,是因為他自1931年出任校長直到去世,一直服務于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