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客觀定位,精彩評點 。如果說批閱是“接受信息”的話,那么評點批注就是“反饋信息”。
給學生作文客觀定位非常關鍵。究竟自己的作文會是一個什么水平,問題在哪,學生心里有一個“期待期”。許多學生一拿到老師批閱過的作文本,總是會迫不及待地仔細閱讀批語。若看到的只是籠統的批語,學生會覺得一頭霧水,無所適從,自然就談不上有所收獲,期待值“歸零”時,作文訓練效果也趨于零;批語中盡點作文的毛病,學生會逐漸失去信心,失去興趣。
越是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自卑心理越嚴重,因此越是較差的作文,我們越要從中尋覓到比較積極的“因子”,越要鼓勵學生加強訓練。
老師欣賞的態度,恰當、精彩的評點像涓涓細流淌過學生的心田,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學生。
從這些批語中,學生也會領略老師的語言功底,完成一次心與心的交流。
三、面批指導,鞏固效果 。對學生作文進行當面指導盡管比較費時費力,但其效果卻是明顯的。
面對教師的批語,可能有學生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時面對面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可以在每次作文批改后,有針對性對部分學生進行當面指導,交流看法,共同做出修改。
面批使教與學距離最短,容量比較大,效果比較直接,在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量體裁衣,結合學生實際提出建議。這樣的交流當然還可以增強師生親和力,從而利于教學。
四、指導作文,啟發做人 。作文的批改不能簡單的“就文論文”,而要善于通過該篇作文的寫作激發、啟迪學生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思考。
教書與育人分不開,作文與做人分不開。文如其人,人如其人,從“大作文”、“大語文”的角度講,作文不單單是語言的問題,它涉及到許許多多領域,很多作文以外的東西有時很容易從作文上表現出來,如學生煩躁的心態,苦惱的事情,麻煩的糾葛。這些一旦在作文中出現,很有可能是學生向老師發出的“SOS”,我們能簡單從作文角度去理解嗎?能簡單批上“跑題”嗎?
筆者不止一次在作文中看到學生向老師“求救”:有談及父母關系緊張、家庭不和的,有訴說學習壓力之苦的,也有傾訴青春萌動困惑的,其言之切切,不能不使人一次又一次感到責任的重大。
這看似超出了作文的范疇,但這又實實在在沒有超出我們教育的范疇。此時教師的批語難道不是一劑治療學生“心疾”的良方嗎?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矯正學生的心態甚至比教給學生作文技法更為重要!
作文寫作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因而作文所展現出來的也是一種綜合的東西。教師應把作文批改過程當作師生交流的過程,通過作文,不僅了解學生的語言表達、文筆功底,更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思想傾向;通過文字(批語)、話語(面談),用“心”打開“心鎖”,用情開啟思維。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