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說小說有兩條線索,明線是楊志斗武出色,被梁中書提拔做管軍提轄使,而后受梁中書重托,押運生辰綱;暗線是生辰綱還未啟運,風聲早已傳出,由劉唐開始,串珠子一般牽出晁蓋、吳用等七條好漢,欲齊心協力奪取這批貴重的財寶。請問,這兩條線索融合于課文的哪句話?并請品味句中的細節描寫。(這道題目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楊志卻待再要回言,只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在那里舒頭探腦價望,楊志道:“俺說甚么?兀的不是歹人來了!”撇下藤條,拿了樸刀,趕入松林里來喝一聲道:“你這廝好大膽,怎敢看俺的行貨!”趕來看時,只見松林里一字兒擺著七輛江州車兒,六個人脫得赤條條的,在那里乘涼;一個鬢邊老大一搭朱砂記,拿著一條樸刀,見楊志趕入來,七個人齊叫一聲:“阿也!”都跳起來。楊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
教師點撥
①一個“影”字,似是矛盾,意蘊無窮啊,請問這個字好在哪里��?②而楊志“撇下藤條,拿了樸刀,趕入松林里來喝一聲道”又說明什么呢?
學情預估
①晁蓋等人本是來劫生辰綱的,他們不在林子里隱藏起來,卻偏要主動暴露自己,這又是為什么呢?學生可能如下回答:
下面在桶里下藥等事必須有他們參與才行;
大白天在林子里也藏不住,如果被楊志等人巡察時發現了,那就糟了;
他們要打消楊志的疑慮。所以他們必須主動暴露自己,引誘楊志趕來。
②楊志的行為說明他的精明與謹慎。
教師小結:就這么一句話,對方的性格呼之欲出,真是窺一斑而見全豹��!
繼續點撥:而他們是怎樣消除楊志之疑的呢?
“個個脫得赤條條的”(因為楊志不會相信賊會這樣打扮);編好了臺詞,七人齊聲驚叫“阿也”(因為楊志不會相信賊如此膽�。�;“我等是小本經紀,哪有錢與你?”(因為楊志相信把別人當賊的自己肯定不是賊);即使這樣做了楊志還會有疑心:這是賊人出沒的地方,你們怎么不怕打劫?晁蓋等人也猜透了他的心思,“我七個只有些棗子,別無甚財貨”“又當不過熱,權且在這林子里歇息”。這幾句話入情在理,說得楊志云開霧散。
2.以上情節是斗智的前奏,而劉唐賣酒的出現則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浪花。下面請同學們觀看《水滸》電視劇中有關“黃泥岡買酒醉飲”的片段。觀看后消去聲音,請同學們給電視內容重新配音。(配音時可選用課文的詞句、也可借用電視語句,更可創造性的發揮。此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情節、領會個性化語言,激發學習熱情,為研讀環節鋪墊)
3.“黃泥岡買酒醉飲”是小說的華彩樂章,作者用細節凸現高超場面,情節張弛有度。高潮以賣酒人的出現開始。其時,精細的楊志馬上敏感到可能被“蒙汗藥麻翻”的危險,這一著,似乎要使事態的發展陷入僵局,而情節恰在此時卻峰回路轉。請四人小組探討小說在情節與細節上安排的巧妙。
老師點撥:指導學生在情節的層次性和細節的豐富性上進行研討。
學情預估:小說在情節上極有層次地表現楊志由懷疑、猶豫到最終上當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姑且稱之為“破疑三部棋”。
第一步:誘將:七個好漢先喝完一桶,在無形中造成先釋疑慮的攻勢,客觀上擊破楊志剛剛在眾軍漢心里筑起的防線。
第二步:激將:七個好漢中的一個(劉唐)揭起剩下的那一桶蓋子又搶了半瓢并當眾一口喝光。這部棋(這個細節)可謂一箭雙雕:一是進一步騙取眾軍漢、老都管的信任,二是刺激他們搶買剩下一桶的欲望。
第三步:騙將,即好漢中的一個人(吳用)從深林里走出來再舀一瓢。這一下如火上澆油,不僅讓眾軍漢“心里癢起來”(細節),也徹底征服了楊志本人。
過程啟發:在學生陳述了情節的層次性過程中教師可圍繞“情節和細節”作精到的點撥,如:
這三步棋,巧設機關,以假亂真,配合賣酒人白勝的推波助瀾,堪稱天衣無縫。而作者又偏蕩開一筆,體現情節和細節的巧妙和高度融合,請尋出這句話,并仔細體味。
學情預估:“楊志仍然不肯立刻飲下已經到手的酒,直到眾軍漢“吃了無事”,方才自己吃了�!边@個細節可謂傳神之筆,它把楊志機警精細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更使吳用等好漢的用計之妙表現到了極致。
四、輻射全文,理性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