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導學案
設計 龍的故鄉
【學習目標】
一、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中的實詞,了解文中“以”“則”“然則”“得無”的用法。
二、通過對文中重點語句的理解領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三、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學習重點】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學習難點】通過對文中重點語句的理解領悟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自主預習案】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 朝暉夕陰 遷客騷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潛形 岸芷汀蘭 皓月 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浩浩湯湯
2、朗讀全文,做到基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注釋,試翻譯課文
【課內探究案】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1、趣味背景資料�! �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 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箴知己的好機會,因自己在貶中,亦有抒發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自己胸襟、規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2、岳陽樓的名聲�! �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 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益大。
3、作家簡介�! �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 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本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見上文)
二、自主探究,整體感知
(一)讀一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
(二)記一記
詞語解釋。
胖子京謫守巴陵郡:謫,古時官吏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于觀夫巴陵郡勝狀:勝狀,勝景,好景色。
浩浩場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朝暉夕陰:或朝或晚(一天里)陰晴變化。暉,日光。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述,論述。備,詳盡。
然則北通巫峽: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南極瀟湘:極,盡。瀟湘,瀟水湘水。
遷客騷人:遷客,謫遷的,指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