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游戲之謎》教學設計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中學郝斌
【學習目標】
1、了解科普說明文的文體特色及說明方法。
2、鍛煉理解、篩選信息的能力。
3、發掘文章的人文內涵。
圍繞這些目標,主要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如何立足文體,讓學生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進而熟悉這一類文體的基本寫作特色,并且在此基礎上能夠試著自己去創作。這是一篇融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科普文,因此,我們課上務必就要講清它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分別體現在什么地方。文章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目的明確、層次清晰、邏輯嚴明。文章的題目直接說明了文章的寫作目的,全文便是對這一目的的說明,所以稱得上目的明確。圍繞這一目的,作者展開了層層說明,由現象到分類,再到動物游戲的意義,邏輯嚴明,非常符合人的認識規律。這一點上可以通過劃分層次的方法,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已自然而然的得出結論,并且一定要說出劃分的依據。另外,文章的第三部分也是科學性的重要體現,四種學說內部本身就遵循著嚴密的邏輯順序,是人類在這一問題上不斷探求、不斷思考的過程。對文章趣味性的理解更要注重引導,不能強迫學生接受,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讀,讓他們切身地體會到這一點。所以,首先就要讓學生朗讀第一層,并由學生自己評價,找出文句背后的趣味。進而,闡明這種趣味性正是在恬當的使用了一些說明方法的基礎上取得的。
其次,對于科學性比較強的文體,甚至于其它文體的閱讀,學生如何在文本中提取正確的信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問題的落實,主要是結合課后練習題,讓學生在必要的示范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并且在最后直接看到自己的成果反饋。
最后,學生學習除了學習必要的知識,還要能從文章中受到一種精神的熏陶。作者借“動物游戲”向我們傳達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只是這種內涵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悟,他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試著通過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并結合他們自己的討論一步步走進文章的深處。
總的說,這堂課就是在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基礎上,在直接感受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動起來”,發掘其背后的深厚內涵。
【教學目標】
1、了解科普說明文的文體特色及說明方法。
2、鍛煉理解、篩選信息的能力。
3、發掘文章的人文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游戲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很難想像沒有它們的人生會是什么樣子,更很難想像沒有它們的童年將會留下怎樣的回憶。有人說體育的本質就是游戲,甚至有人認為文學也起源于游戲�?傊�,是它們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出勃勃生機,對我們健康快樂地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那么,動物呢,他們也游戲嗎?如果他們也懂的游戲,那么他們游戲的意義又是什么呢?學習完這篇科普文,我想,同學們一定會對這些問題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并且,你也會發現你已經有了一種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這些動物,或許它也有可能讓你在新的高度上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
二、課文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動物游戲之謎》,由此我們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便為了解開動物游戲的秘密。這也是說明文第一點特色,那就是首先要做到目的清楚。那么圍繞這一目的文章是如何層層說明的呢?請同學們通讀全文,給文章劃分層次,并概括出每一層次的主要內容。
參考資料:《動物游戲之謎》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三、特色分析
無論是“目的清楚”還是“條理清晰”我們都可以把它們看成是科普性文章“科學性”的重要體現�?�“科學性”是不是科普文的唯一特色呢?我們借助文章的第一層次來做一次深入的理解。
1、請學生誦讀第一段,并讓其它同學評價。
總結:這段文字寫的非常生動,充滿著情趣。關鍵之一就在于一些說明方法的使用,如:打比方、擬人、提問等。當然,還有一種對同學們來說不是很熟悉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描摹”,什么是“描摹”?“所謂描摹就是作者根據自己的體會,把事物的情況描繪摹寫下來的一種說明方法。”(字幕)這一段文字,還有后面的兩段,實際上都是這種說明方法與打比方和擬人等說明方法的綜合使用。正因為此這篇文章便又具備了科普文的第二個重要特色:趣味性。
2、請同學們課下找出后文使用到描摹這種說明方法的句子,仔細體會。并試著以你身邊熟悉的動物為對像仿照這些句子創作一到兩段,同學們之間交流,評評誰的更精彩。另外,還要強調一點,在進行仿寫時不能一味的追求生動形象,作為說明文,更重要的還是準確和嚴謹,也就是它的科學性。無論是比喻、擬人還是描摹,在追求生動形象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準確”這一最基本要求。象第一段的“走鋼絲”“倒立”,第二段的“像小孩坐滑梯”,第三段的“像船帆似的”,這樣句子在做到了生動的同時又準確地寫出了動物們游戲時的情狀,可以說是惟妙惟肖。也就是說,科普說明文的趣味性是服從于它的科學性的。下面再利用文章的第二層,從說明方法的角度去體會一下它的這種特色。
四、找出這一部分使用的說明方法
明確:說明方法:分類別、舉例子、詮釋。有些同學可能會認為這里使用到了“下定義”,所以需要在此處區別“詮釋與下定義”。
1、判斷這種說法對不對,“有兩個以上個體參加的游戲是戰斗游戲”。
明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原文這樣說“戰斗游戲得由兩個以上個體參加,是一種社會行為。”為什么不倒過來說呢?這實際上就涉及到了“詮釋”與“下定義”的區別。
2、字幕:
⑴下定義需要遵循“……是……”或”所謂……就是……“的格式,而詮釋在格式上相對靈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