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作者用簡潔清麗的語言,從自己的主觀感覺上,描寫了槐樹的落蕊。文字細膩清新,充滿詩情畫意,使讀者忘卻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感覺上描寫了槐樹的落蕊,“物”“我”之間完美的交融和統一,表達出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
四、《故都的秋》一文描繪了北國秋景。北國秋景,各處均有其特色,選出與下列五個景點 配伍最恰當的一項( )
a夜月 b鐘聲 c蟲唱 d柳影 e蘆花
甲 陶然亭 乙 釣魚臺 丙 西山 丁 玉泉 戊 潭柘寺
A.d b a e c B.e d c a b C.a c b d e
【創新能力訓練】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題
郁達夫(1935年4月)
?在四千余年古國的中國,散文的內容自然早已發達到了五花八門,無以復加,我們只須一翻開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辭類纂》[注]來看,曰論辨,曰序跋,曰奏議……一直到辭賦哀祭之類,它的內容①真富麗錯綜,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貨商店。這一部《古文辭類纂》所以風行二百余年,到現在還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雖在它的材料的豐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門別類,能以一個類名來決定內容。②但言為心聲,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類似而來斷定內容的全同,是等于醫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來推論人體的組織;我們不必引用近代修辭學的分類來與它對比,就有點覺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選家就更進了一步,想依文章本體的內容③,來分類而辨體。于是乎近世論文章內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寫、敘事、說明、論理的四大部類;還有人想以實寫、抒情、說理的三項來包括的。
從文章的主體來看,當然是以后人分類方法為合理而簡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說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寫記敘的,到這這時候,你若想把它們來分類合并,當然又覺得困難百出了,所以,我們來論散文的內容,就打算先避掉這分類細敘的方法。
我以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內容,第一要尋這“散文的心”;照中國舊式的說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約就是這“散文的心”了。有了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體,就是如何能把這心盡情地表現出來的最適當的排列與方法。到了這里,文字的新舊等工具問題,方始出現。
中國古代的國體組織,社會因襲,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們之生而存在一層固定的硬殼。這一層硬殼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衛道與孝親;經書所教的是如此,社會所重的亦如此,我們不說話不行事則已,若欲說話行事,就不能離反這三種教條,做文章的時候,自然更加嚴守著這些古圣昔賢的明訓了。這些就是從秦漢以來的中國散文的內容,就是我的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
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須取諸六經;不是前人用過的字,用過的句,絕對不能任意選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個虛字,也要用得確有出典,嗚呼嗟夫等一聲浩嘆,也須古人吹過才能啟口。此外的起承轉合,伏句提句結句等種種法則,更加可以不必說了,一行違反,就不成文;你想,在這兩種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了好的散文來么?
[注]《古文辭類纂》:清代姚鼐編,選錄戰國至清代的古文辭賦。
1.第一段有三個用黑體字和序號標出的“內容”,它們的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__________ ②和③__________ ①和③__________
2.第三段中,作者提出“有了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體”。他所說的“心” ,我們現在通常稱之為__________;他所說的“體”,不完全等于“體裁”, 應該是我們現在常說的__________;至于他所說的“新舊等工具問題”,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__________的問題。
3.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么?
答:第一重指□□□□□□□□。(不超過8個字)
第二重指□□□□□□□□□□□□□□。(不超過14個字)?
4.對于《古文辭類纂》,作者雖然沒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為他對這部書的看法是
□□□□□□□□□□□□□□□□□□□□□□□□□□□□□□□□□□□□□□□□□□□□□□□□□□□□□□□□□□□□□□□□□□□□□□□(不超過48個字)
5.關于中國新文學的散文的“心”,根據選文推斷,下列說法中符合作者觀點的兩項是( )
A.散文應該表現作者個性 B.散文應該內容形式統一
C.散文應該反對封建教條 D.散文應該反映民族文化
E.散文應該突破兩重械梏
【學科滲透訓練】
這個發現也解答了另一個曾引起人們關注的問題,那就是地球繞日公轉的 天數為什么漸漸減少。這是因為地球體積膨脹影響了它的自轉的速度。眾所周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是基本不變的。同時科學家也發現,每過一年,一天的時間就要延長0.5秒 ,每過一個世紀,一天大約延長1分鐘。古生物學家在距今5億年前的珊瑚化石中發現,珊瑚蟲身上反映年輪的條紋表明,當時一天只有21個小時,每年有420天。地球的這種變化,現 在也沒有停止,我們可以預測,再過2億年,一年將只有250天了。
“另一個曾引起人們關注的問題”指的是( )
A.地球上每年時間在減少的原因
B.地球上每年天數在減少的事實
C.地球上每年時間都延長的原因
D.地球上的這種變化到現在也并沒有停止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一、課文閱讀訓練 ①泡 聽得 細 漏 ②B ③形 音 色 秋中有情 情中有秋 ④ 不多余,為了突出寂寞,孤獨的冷落之感 ⑤B
二、基礎知識檢測 (一)(本套題對測試語文的5個層級能力進行了全面的訓練。包括識記 、理解、分析綜合、應用、鑒賞評價。)①飽嘗一嘗故都的秋 因為故都的秋具有清、靜、 悲涼的特點 ②表達熱愛故都秋色的強烈感情 ③襯托北國秋天、秋味、秋色、秋景 ④領略名花美酒 ⑤看他賞透(或賞玩十足) ⑥作者對故都之秋懷戀 故都之秋的迷人 ⑦藍色的花朵,因為作者以為藍色的和白色的搭配為佳 ⑧(ruǐ) ⑨指細膩、清閑、落 寞 ⑩看見一片梧桐葉落地,就知道秋天已經來臨了 ? 北國之秋的清、靜、清閑 ? 北國之秋來得靜,來得悲涼 ? 像橄欖又像鴿蛋淡綠微黃 ? 正是秋的 全盛時期 ? 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 ? 相形見絀(或相形失色) ? 作者 對北國之秋無限依戀、愛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