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這歡樂、這笑聲是發自內心的嗎?
分析“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這一句頗帶爭議。我認為這正寫出了貌美、技高的琵琶女只是“五陵年少”手中的玩物,他們根本不尊重她,不在乎她,進一步證實了琵琶女被侮辱、被損害的社會地位。所以說這歡樂、這笑聲都是帶淚的,迫不得已的,而不是由衷的喜悅。這就更好地體現了本詩的創作宗旨。
可是,歲月流逝,時光不再。琵琶女“年長色衰”,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只好“嫁作商人婦”�;貞浀竭@兒,琵琶女肝腸寸斷,一起看“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毙勺兊谩袄錆薄澳^”,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于是旋律就進入第三部分“沉思”。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與憤懣。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別離”,讓她時常獨守空船。這其中的酸楚只能宣泄到音樂聲中,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樂曲進入高潮部分“悲憤”。
總之,通過四個樂段,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心聲)正如詩人所說:“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板書:凄、歡、思、憤)
第三次彈奏仍是明寫,琵琶女演奏時為何 “凄凄不似向前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