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
編者按:本份試卷由華語網(www.skyboxxdigital.com)網絡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添加本頁鏈接。
7.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生活內容和方式的改變,終將導致民間藝術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態保護得越好,民間藝術越能得以延續
C.為了保護民間藝術,應當禁止將民間藝術形式用于商業目的
D.加大旅游經濟投入,將改變旅游業中民間藝術嚴重變異的狀況
三、(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
李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四歲能作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鈔。后兩召講《尚書》大義,稱旨,命入京學。天順八年,年十八,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
弘治五年,旱災求言。東陽條摘《孟子》七篇大義,附以時政得失,累數千言,上之。帝稱善。
十七年,重建闕里廟成,奉命往祭。還,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適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挽舟者無完衣,荷鋤者有菜色。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南來人言,江南、浙東流亡載道,戶口消耗,軍伍空虛,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俸。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饑已至于此;北地篒窳[注],素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變之生,恐不可測。臣自非經過其地,則雖久處官曹,日理章疏,猶不得其詳,況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訪之道路,皆言冗食太眾,國用無經,差役頻煩,科派重疊。京城土木繁興,供役軍士財力交殫,每遇班操,寧死不赴。勢家巨族,田連郡縣,猶請乞不已。親王之藩,供億至二三十萬。游手之徒,托名皇親仆從,每于關津都會大張市肆,網羅商稅。國家建都于北,仰給東南,商賈驚散,大非細故。更有織造內官,縱群小掊擊,閘河官吏莫不奔駭,鬻販窮民所在騷然,此又臣所目擊者。
夫閭閻之情,郡縣不得而知也;郡縣之情,廟堂不得而知也;廟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隱,成于蒙蔽。容隱之端甚小,蒙蔽之禍甚深。臣在山東,伏聞陛下以災異屢見,
敕群臣盡言無諱。然詔旨頻降,章疏畢陳,而事關內廷、貴戚者,動為掣肘,累歲經時,俱見遏罷。誠恐今日所言,又為虛文。乞取從前內外條奏,詳加采擇,斷在必行。
帝嘉嘆,悉付所司。
是時,帝數召閣臣面議政事。東陽與首輔劉健等竭心獻納,時政闕失必盡言極諫。東陽工古文,閣中疏草多屬之。疏出,天下傳誦。
(節選自《明史·李東陽傳》)
[注]皆窳:ziyu,疏懶。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第4頁 共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