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古至今,雜文雖為某些人所不喜,卻一直是頗受大眾歡迎的文學樣式。其原因有二:
若論“文藝為人民服務”,雜文這一體裁堪稱最為直接。它雖不像小說那樣,通過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展現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但它可以對種種社會弊端、種種阻礙社會進步的陳腐觀念、黑暗勢力,給予深刻地揭示和有力地批判。優秀的雜文家,無不時時關心人民疾苦、傾聽民聲,具有促進社會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盡管對于雜文家個體而言,他的聲音是微弱的,但作為—個群體,則如同由千百人共同上演的多聲部大合唱,具有振聾發聵的效果。而諸多雜文匯集起來,則可以對種種社會癇疾起到聚焦的作用,令人警醒,促人反思,同時可以“引起療救的注意”。不同時期的雜文匯集起來,則可以折射出時代的風云變幻,反映出社會的變革。
若論“傳遞正能量”,雜文更是當之無愧的文學體裁之一。人們通常認為,基調為謳歌一類的文藝作品才是傳遞正能量,才是“主旋律”,而雜文則著力于批判假惡丑,是在向讀者傳遞“負能量”。其實,前者是通過謳歌頌揚人與事,引導人們應該這么做,后者是揭露批判錯誤的事物或丑惡現象,警示人們不應該這么做。批判是對歌頌所缺乏的功能起補充的作用。批評如鏡子,能使人照見自己臉上的污點而思洗滌。雜文正是這樣的一面鏡子,它可以助人識美丑,知善惡,使良知未泯者積極療病祛疾。有思想、有識見的雜文佳作,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對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的分析判斷能力,以及對于真假美丑善惡的識別能力。這,難道不是傳遞正能量?
(題目《雜文與“正能量”》,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減)
21.這篇文章認為雜文與散文是什么關系?“談‘雜’色變”,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2分)
22.文章中“賜他一條冷板凳”,“令‘匕首投槍’統統入庫……”這些話用的都是比喻的修辭方法。其中“令‘匕首投槍’統統入庫”指的是什么?(2分)
23.“其實,從古至今,雜文雖為某些人所不喜,卻一直是頗受大眾歡迎的文學樣式。”對這句話中“某些人”與“大眾”的含義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某些人”指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人,“大眾”指普通的老百姓。
B.“某些人”指當官的,“大眾”指文化程度較低的人。
C.“某些人”指有一定權勢而又行為不端的人,“大眾”指人民群眾。
D.“某些人”指貪官污吏,“大眾”指少部分有文化的群眾。24.請用最簡練的話寫出“雜文頗受大眾歡迎”的兩個原因。(2分)
25.讀了這篇文章后,你認為具有鮮明雜文語言色彩的一句是(2分)
A.牛:我像一個不多言不多語的老好人,始終埋頭苦干,任勞任怨。
B.羊:我們是溫順、友好的代名詞,也有人評價我們不思反抗。
C.雞:能隨得主人一起升天,我們的經驗是高聲匯報“個個大”。
D.鼠:我們特有的外形和習性,導致了和鼠相關的成語多為貶義。
五、作文(50分)26.小作文(10分)
縮寫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或《皇帝的新裝》
(提示:《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一個乖巧的小女孩的悲慘遭遇;《皇帝的新裝》寫一個愚蠢的皇帝受騙上當的故事。)
要求:
(1)縮寫時,要寫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與重要情節;
(2)不能出現“提示”中的原句,否則扣除2分;
(3)150字左右。
27.大作文(40分)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僅六句經典古詩,卻牽動著無數人對故鄉的綿綿情思,這是經典古詩的魅力之一。
你一定學過不少經典古詩,它們各自的魅力體現在哪里?請就其中最使你感動的一首詩寫一篇文章。
要求:
(1)題目自擬:
(2)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注意寫出所選文體的特點;
(3)如果是短詩,文章中就要出現感動你的那首詩;如果詩較長,則既要概述詩的主要內容,還要引用其中的詩句;
(4)用現代白話文寫作,不得用文言文;
(5)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6)字數不少于600字,字要寫得規范,保持卷面整潔;
(7)不得抄襲。
語文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選擇題(本題包括7小題,共14分)
1(2分)B 2(2分)B 3(2分)D 4 (2)(各1分)B、C 8(2分)C 23(2分)C 25(2分)C
第二部分:(106分)
一、積累與運用(10分)4.(3分)
(1)阿長對《一十四孝圖》的“圖畫”津津樂道,對其中“孝子”的故事贊許、推崇,她是深受封建孝道流毒影響的人。作者借阿長這個人物,表達反封建孝道的主題。5.默寫(7分)
(1)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
華語網說明:我們提供的所有2017年中考試卷均為二次校對過的doc文檔格式試卷,此處僅為網頁預覽文檔,加點字、下劃線、圖表等格式不完整,如果你需要精校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五、作文(50分)26.小作文(10分)
略27.大作文(4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