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魚,我所欲也。
譯文:
(2)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譯文:
6、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成語就源自自文第一段,這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簡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闡述的觀點(4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8-9題(10)
瘋狂粉絲的背后 瀟雨 劉賢
一項媒體聯合調查結果稱,目前中國粉絲的數量超過兩億人�!胺劢z”已替代“追星族”,而成為所有人、事、物的迷戀者、狂熱者、喜愛者、支持者的統一代名詞,成為狂熱迷一族的最強代名詞。
“粉絲”,已然成為一種無孔不入的現象。正如西方一位文化批評家所言,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渴望更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價值觀念的尺度已完全改變——這個“渴望更新的世界”,因為人類的生活和渴望,不僅每日是新的,而且,也不斷涌現出新的文化。伴隨著當今娛樂時代產生的“粉絲”群體出現的,越來越一起人們重視的“粉絲文化”就是這樣一種新文化。
無論健康、極端,還是瘋狂,粉絲文化受到公眾的廣泛承認并迅速蔓延。2006年8月出版的《中國中學生百科全書》用許多詞條多是用來解釋、說明追星現象的。這或許意味著,“粉絲文化”開始通過教育的通道,走上中國文化的“正文”。
事實上,真正應該擔心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各種選秀活動中越來越猖獗的“粉絲秀”,即各個媒體開始關注的所謂“職業粉絲”現象。2007年3月31日《環球人物》的報道說:臺上選手談笑風生,臺下“粉絲”則服裝統一,加油助威,他們會為了選手的一次情緒波動而微笑、哭泣……中國人突然被“粉絲”的瘋狂舉動鎮住了。但如果你真以為這些選手魅力無邊到讓人一見鐘情,那就大錯特錯!他們從素不相識的面孔一夜之間成了“萬人迷”,全仰仗“職業粉絲”。據調查,“職業粉絲”大多來自13歲—25歲之間的年輕人,身強力壯,有飽滿的精力,洪亮的嗓門,熱愛“粉絲”職業。他們接受的訓練,就是揣好某個明星的照片,認準模樣以后,在他每次公開亮相的時候,忘我投入外加歇斯底里地歡呼對方的名字。而“職粉”也有自己的等級,最普通一級就是舉舉海報,喊喊名字,為選手造勢、造人氣。中級“粉絲”就有技術含量了:他們前赴后繼地去熱門網站發帖子,為選手制作個人網頁、博客,拉高人氣。頂級的“職粉”,甚至能與選手和主辦方保持緊密聯系,指揮“粉絲”、組織拉票、制作宣傳品、與其他選手的“粉絲”團合縱連橫。
當然,活兒不能白干,視每個人參與的次數和現場表現打賞錢銀不等。當曲終人散之際,職業粉絲們擦干眼淚,潤潤喉嚨,帶著興奮后的疲憊,從頂級“職粉”那里領薪水。
如果說,“職業粉絲”也是泛娛樂時代應運而生的一種謀生手段,它在經濟層面是無可厚非的,憑汗水、憑淚水、憑氣力吃飯,沒什么不妥。但畢竟,“職粉”以金錢打破了開蒙時期粉絲文化的純粹度,似乎有違娛樂精神的初衷。
很多人對越來越職業的“粉絲精神”表示擔憂,也有粉絲開始反思自己的“職粉”身份。一位曾經沉迷超女拉票的粉絲對記者說:“我們的癡情只會變成商家和高層撈錢的籌碼。偶像說一句‘支持我’,我們就蠢蠢欲動,卻不知道后臺是誰在數錢數到手軟!”
(選自《讀者》2007年合訂本,有刪減)
8、請簡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觀點(提取主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