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美》教案設計兩則
編者按:以下兩則教案為會員李光源 推薦的網絡教案,各有優點,第一則講解過程更為細致,第二則側重于探討和研讀。
長嶺高級職業中學 鄭焰爐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獨特的視角感受橋之美。
2.品味本文優美富有意韻的語言。
教學建議:
1.注意本文作者淡化橋的形式美、詩意美而注重從橋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角度欣賞橋之美。把握此點要通過比較,把握此點也就把握了關鍵。這是文章的切入口。
2.發揮想象,讓學生說出心中的美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
3.帶領學生欣賞文章的語言。
4.安排一課時
一. 導入。
《中國石拱橋》橋的形式優美體現在哪?——象“虹”著眼于橋的結構美。
馬致遠“小橋流水人家”表現的是詩意美;
那么畫家眼中的橋又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一起隨畫家去欣賞橋的美吧。
二.整體感知。深入學習。
1. 說說吳冠中眼中的橋之美指的是什么?并比較茅以升的橋之美有何不同?
仔細揣摩1-3節找到關鍵句——橋在不同環境中多樣形式的作用。
茅氏:著眼于橋之形體現的美;
吳氏:著眼于小橋流水人家所具有的塊、線、面構成的畫面產生的美感。強調橋與環境的組合。
再以馬氏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美比較:小橋流水人家形成的溫馨意境與 古道西風瘦馬形成對比表達游子羈旅愁腸。
小結:對美的欣賞角度不同收獲也不同。
2. 那么吳氏以那些例子來印證自己的對橋的美感呢?
烏鎮葦叢的石橋;
細柳下的石橋;
仿盧溝橋、寶帶橋;
風雨橋 ;
3. 分組重點欣賞體會,然后說一說自己的美的感受。
葦叢之狹窄擁擠、憋悶
石橋的鮮明簡單 使空間顯得開闊疏朗令人神清氣爽。
細柳之弱、輕、動、色 小結橋或主或襯與周圍景和諧一體
石橋之強、重、靜、色 陽剛與陰柔的和諧統一
長橋與廣闊的水面,打破了單調
橋面的建筑給人以安閑、自在感與險峰急流形成對照
4.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怎樣構建一幅畫?
色彩的搭配、畫面的組成、景物的選擇、和諧對立統一關系。試觀察一幅畫評一評。
5.閱讀5、6、7節,進一步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鄉間小橋說明橋在構成豐富的畫面中的作用。并探討直線橋的問題。
6.美句欣賞。本文不僅見解獨到,語言也富有韻味,找出來品一品。重點品味練習三。(題目見課文)
A 發悶、深呼吸、舒暢----人的感受在景物上的反應。
B為何消魂?因為這里有一種對比的美感。
曉風殘月是怎么回事情?言下之意是無須他們的陪襯也充滿美感。
C形:交錯之形
色:顏色陪襯
樂曲:和諧統一的整體。
D橋之美,是通過橋與自然展示出來,展示出和諧的韻律,音樂以聲音展示、橋以形象來展示,只是方式不同,都吸引著畫家的眼睛。
三.比較小品文《橋之美》與一般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在語言上的不同。
四.總結.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努力提高欣賞美的能力吧。
1 2 橋之美教案設計二
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學習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課前學生借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的圖片資料,或依據課文內容繪制幾幅圖畫。(體現橋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