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蘇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相信未來》教案
第一則:
教學目標:
1、 初步學會運用詩歌鑒賞方法鑒賞詩歌。
2、 能背誦課文。
3、 理解詩歌主旨,加強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能熱愛生命,追求真善美。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一齊朗讀單元開篇語:向青春舉杯。
師:今天,我們有著如花的年華,美好的青春藍圖任意讓我們勾畫;今天,我們有著相對富足的物質生活,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實現夢想;今天,我們一起坐在課堂學習,為了燦爛的明天共同努力。所以,請不要抱怨天氣炎熱,也不要埋怨學習的艱辛,我們要充滿昂揚的斗志,因為這樣才能無愧于我們的青春!我們每個人都要堅信:未來取決于自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拇指的詩歌《相信未來》,希望對我們有所啟發和激勵。
2、欣賞歌曲:正午陽光樂隊演唱的《相信未來》(歌詞就是詩歌的前三節)
二、新課推進。
1、分析前三段。
(1)作者在這三節中選取了那些意象呢?(用偏正短語描述)
被蜘蛛網查封的爐臺,嘆息著悲哀的灰燼余煙,
化為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別人情懷的鮮花。
(2)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點?(悲哀、凄涼)你覺得它們分別隱含了什么意思?
被蜘蛛網查封的爐臺:陳舊落后
嘆息著悲哀的灰燼余煙:生活貧困
化為露水的紫葡萄:青春逝去
依偎在別人情懷的鮮花:情感失落
(3)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失意和落寞呢?介紹背景。
食指曾經說:“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經看到這代人的命運了。魚兒跳出水面,落在冰塊上,它的前途是死,和這個冰塊一起消亡,但它卻看不到冰塊消亡的那一天。后來我又寫出了《相信未來》,相信我們會戰勝死亡,這已經是進了一步了。我年輕,我能看到冰塊消亡的那一天。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詩歌通過一系列意象反映的文革這個窮困、艱難的特殊時期。
(4)作者介紹:原名郭路生(母親在行軍途中生下了他),是中國朦朧體詩歌的創始人。1964——1967年寫了長詩《海洋三部曲》,1967年《魚兒三部曲》,1968年,《相信未來》等。一度因得精神分裂癥入院治療。
(5)作者雖然歷經苦難,但一直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這從本文中也得到了集中體現。如:固執、相信未來。
(6)相對于前兩節,第三節內容有什么大的變化呢?
句式不同,意向特點完全不同(光明、有力量的),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
(7)總結前三段:用象征的手法反映了現實,同時表達了自己的堅定信念。
2、分析4---6節。(學生分析為主)
(1)概括這三節內容:闡述了相信未來的理由。
(2)具體說來是理由呢?
堅信未來會揭開歷史的本來面目,還人們以真相,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3、最后一節寫作手法:直抒胸臆。
4、有感情地誦讀。
三、本詩歌閱讀方法總結。
1、要緊密聯系寫作背景。
2、注意意象的選擇運用。
第二則:
《相信未來》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意象賞析詩歌的方式。
2、學習食指在困境中堅守信念、不畏艱難的頑強意志。
二、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意象賞析詩歌的方式。
三、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午后的陽光:溫暖、燦爛:
這午后的校園:安詳、寧靜!
你們花一般的青春生活在夢一般的歲月里,你們可曾知道39年前,與你們一般在做著夢的年輕人,他們在奔波些什么?
讓我們走進那段歷史……
二、背景介紹:
一群群的年輕人,跳忠字舞,上山、下鄉,臉上掛著笑意,對生活滿是憧憬……
PPT:食指的詩《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為什么詩人在奔向理想的那一刻感覺到的卻是痛楚,說“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讓我們來看看社會的另一面。
PPT:作家秦牧的說法“這真是空前的一場浩劫,多少百萬人顛連困頓,多少百萬人含恨以終,多少家庭分崩離析,多少少年兒童變成了流氓惡棍,多少書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勝古跡橫遭破壞,多少先賢墳墓被挖掉,多少罪惡假革命之名以進行!”
PPT:遇羅克,張志新的遭遇……
政府的統計數字是:“總的估計,因大量冤假錯案受到誣陷、迫害和株連的達到一億人以上�!�
三、文本研讀:
PPT:放食指《相信未來》的朗誦。
學生誦讀(集體朗誦)
1、這首詩給人最為直觀的感情就是“相信未來”,這句話在文中共出現了7次。那么,與“相信未來”相對應的現實是什么樣子的,詩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述?這些語句中的意象又有哪些?它們分別象征著什么呢?
明確:
“當無情的蜘蛛網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蜘蛛網:黑暗的社會現實。
爐臺:產生希望的地方。
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
紫葡萄:希望的果實。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
鮮花:收獲的果實。
2、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感覺?這說明當時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呢?
明確:
灰暗、陰冷、壓抑、絕望、失落。一個黑暗、殘酷、壓抑人性的社會。
3、面對這樣一個社會,作者在一、二節中用了哪些詩句和意象來表現他的“相信未來”呢?這些意象又象征了什么?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什么精神呢?
明確:
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凝露的枯藤:沒有希望但又孕育著新的希望
詩人面對黑暗的現實,堅強不屈,依然樂觀地去尋找生命的亮色,生活的火花,相信光明的世界必將到來。
4、齊讀這兩節,要求讀出壓抑下的激情,黑暗中亮色。
5、第三節采取的是什么樣的修辭手法?這一節中的意象和第一節相比,有什么區別呢?
明確:
比喻。
在這一節中,詩人擺脫了一二節中灰暗、陰冷的一面。盡量采用色調明亮、氣象壯闊的意象,來強調心中永不泯滅的理想。
詩人有著孩子般的純真,對未來有著不滅的希望和信心,抒發了一種驚天動地的豪邁情懷。
6、齊讀這一節,讀出壯闊的豪情,充滿信心的氣概。
7、在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詩人為什么如此堅定的相信未來?讀第四節,這一節中有哪些意象?分別象征了什么?
明確:
眼睛:未來人們對歷史的審視
睫毛、瞳孔:看清歷史真相,撥開歷史迷霧的慧眼。
8、齊讀這一節,讀出一種充滿自信的氣概。
9、第五六節中,“腐爛的皮肉”、“脊骨”這兩個意象象征了什么?這兩節詩體現出詩人對未來還持有怎樣的心情呢?
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苦難的是暫時的。
脊骨:執著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能拯救中國命運的脊梁。
對未來還有彷徨的不確定性。
對未來還有一種等待著他們公平判定的焦急心情。
10、齊讀五六小節,讀出彷徨和焦急的感覺。
11、最后詩人找到可以寄托信念的事物了嗎?他發出了怎樣的呼喊呢?
明確:
戰勝死亡的年輕、不屈不撓的努力。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12、齊讀這一節,共同發出這一聲吶喊(要讀的慷慨激昂,意氣豪放)。
四、總結:
食指在生命的暗夜里,焦急地等待著光明的到來,渴望未來的人們撥開歷史的風塵,看透歲月的篇章。但他的吶喊被那個時代一聲聲看似雄壯的口號給淹沒了。然而這些渴望的心聲能壓抑得住嗎?歷史告訴我們,不能!
今天,我們重新回望這段歷史,傾聽那一代人他們內心深處的歌唱;他們的生命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生命也走向他們生命歷史的河流。讓我們記住這段歷史,讓我們記住這一代人的苦難,重新思考生活,探尋自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