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么?
老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當時的心理,可以追問:當小女孩看到大火爐時,她什么心情?老師指導學生用輕快的語調來表現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歡樂。
老師還要引導學生能聯系第一段的內容,把美妙的幻象和悲慘的現實對照起來,體會小女孩的處境�?梢宰穯枺盒∨槭裁磿匆姶蠡馉t?學生就會聯系第一段的內容理解到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已經走了一天了,她的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在一座房子的墻角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在寒冷的現實中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才在幻象中看到了大火爐。
4.后來結果呢?
老師要指導學生用低沉的語調來表現小女孩幻象破滅后的失望和痛苦。
5.指導感情朗讀。
在上面幾個教學環節中,老師已經指導學生邊體會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這里可以先讓學生練習把第5自然段完整讀一遍,再指名讀,老師略加評議。
6.總結學習方法。
提問: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學習第5自然段的?
老師可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出學習的步驟:先帶著問題默讀思考,然后回答問題談體會,最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學生自學第6到第11自然段。
1.同學們就按剛才的學習方法,分小組自學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題:
小女孩后幾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你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了什么?結果怎樣?
3.分小組自學,老師巡視。
(六)匯報自學成果。
1.討論第二次擦火柴。
(1)提問: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是為了看清屋里的東西。
(2)提問:你從小女孩看到的烤鵝中體會到什么?
在學生理解得不全面不到位的時候,老師應鼓勵別的同學補充說明,對談得深刻、有獨到之處的同學,老師應及時表揚,并鼓勵他們把理解到的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現出來。使學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餓,饑寒交迫,“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她已經一整天沒吃東西了,而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這個饑餓難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結果怎樣?
(4)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指讀,男女生對讀。
2.討論第3次擦燃火柴。
(1)重點討論小女孩為什么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
在學生聯系第一段的內容談到“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說說人們會怎樣過大年夜?大年夜應該是什么樣的?
是呀,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興奮的時刻,可以圍著美麗的圣誕樹跳啊唱啊,盡情地歡樂。又冷又餓地賣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歡樂。
小女孩家里一貧如洗,生活貧苦。正是在這種環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歡樂。
(2)有感情地朗讀第7自然段。指讀,師生對讀。
3.討論第四次擦燃火柴。
(1)老師導讀完第8自然段后,提問:小女孩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為她想起了奶奶說的話。
(2)提問:她為什么看到了慈愛的奶奶?
從“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來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憐��!家里只有奶奶疼愛她。在小女孩面臨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