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曹劌論戰》)
B.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馬說》)
C.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出師表》)____
D.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_____(《陳涉世家》)
1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悅不迎,豈有恙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三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ā恫渡哒哒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桑悅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文,完成14—17題。(17分)
方塊漢字前途之爭
汪品先
⑴方塊漢字的前途,是我國知識界爭論的百年話題。
⑵對于漢字的批評,首先來自其復雜難學,歷史上只為少數人所掌握�!拔逅摹边\動后推行白話文、擬定注音字母,進一步的主張就是 廢除方塊字、實行拼音化。然而建國后的實踐表明:通過漢字簡化和義務教育,漢字完全可以為大眾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時至今日,廢除方塊字的主張不再活躍,流行的一種觀點是方塊字不適合于科學表達,不如拼音文字那樣邏輯分明,因此漢字可以用來傳承文化而不適用于發展科學。其實這里混淆了科學發展的傳統背景和語言載體本身的特色。國人撰寫的學術論文,無論用的是中文還是英文,往往有著論證不嚴、邏輯不清的毛病,這里既有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遺傳病,也有在近代封閉條件下形成的惡習慣。文字無辜,這些毛病不該記在文字頭上。
⑷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各種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隊的機會。對于二進制的計算機編碼而言,一個漢字只相當于兩個拼音字母。同一個文本,漢字的篇幅最短,輸入計算機的速度也最快。漢字直觀,承載的信息量遠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漢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數量的方塊字經過搭配,可以構成無限多的新詞;而依靠拼 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斷制造新的單詞才能表達不斷出現的新概念。因此,漢字常用的只有幾千字,而英語的詞匯量早已超過40萬,在應對新概念大量涌現的科學發展中并無優勢。
⑸語言是文化傳承的主角,以漢語作為載體的中華文化,在科學創新中應當具有潛在的優勢。一種文化能夠保持幾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參考的是猶太民族,三千年歷史有兩千年流離失散,卻始終堅守著猶太教和希伯來文。在外界壓力下,猶太人憑著對知識和智慧的重視,以一千多萬的人口,贏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諾貝爾獎。華夏文化同樣具有尊重知識和智慧的傳統,是不是也在深處蘊藏著科學創新的基因,從而也有問鼎世界科學頂峰的前景?
________________(選自2015年2月27日《文匯報》,有改動)
14.根據文意回答:有人認為漢字沒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指出第⑷段中劃線句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結合內容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推敲詞句,回答問題。(5分)
⑴第⑶段中加點的“往往”一詞能否去掉?請結合內容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細讀第⑸段,說出加點的“潛在的優勢”所指的內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結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說明:“砼”字體現了漢字在科學表達方面具有哪些優勢?(4分)
“為了方便讀寫,我國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將‘混凝土’一詞簡化為‘人工石’,后又將這三個字組合成一個新字——‘砼(tóng)’�,F‘砼’字已被廣泛采用于各類建筑工程的書刊中�!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度百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文,完成18—21題。(17分)
木刻猴子
林文義
⑴小時候,常�?匆娮娓冈诎淹嬉患|西:一整塊黃楊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種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雙手掩著耳朵,一只雙手遮著眼睛,另一只則顯得十分心虛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鐘愛它,常常獨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無限憐愛地撫摩著它。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頭上,翻來翻去地看。沒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塊木頭,刻成三個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沒有發條,不像機械、鐵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緊發條,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鈸。沒什么好玩嘛!我翹著小嘴巴,把木刻猴子還給祖父。
⑶祖父把我抱起來,指著木刻猴子對我說:“阿公跟你說,這三只猴,是你阿祖給阿公的。這三只猴就是跟我們說,非禮勿聽、非禮勿看、非禮勿說……唉,你還小,不會懂,就是常常聽人講的‘有耳無嘴’啦�!蹦菚r,我六歲,祖父的話,我聽不大懂,但“有耳無嘴”這句話,卻印在了心里。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親把木刻猴子擺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紀念逝去的祖父,還是要提醒些什么。
⑸念高中的時候,不知道為了什 么事,我和母親發生了爭執,我的嘴快,說了一大堆氣話。母親淚眼汪汪的,側過頭去,看著神案上那個木刻猴子,悲憤地說:“看到你阿公留下來的木猴沒?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們警惕,不要亂講話,你阿公以前常常講‘有耳無嘴’,你難道忘記了?”
⑹時間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親靜靜地和我說話,我從來不曾看過像他那般謙和、誠懇的父親。他似乎內心有某些隱痛,卻又盡力掩蓋:“這個時代,謹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論,不要妄加評斷,平平安安過一世就可以了�!闭f著,他從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來,充滿深意地說:“你看看這三只猴,不聽、不看、不說,這是有道理的,獨善其身嘛……”父親嘆了口氣。他們那個黯然的年代,沉默成為他們一生的座右銘。
⑺我說:“像這三只木刻猴子,不聽、不看、不說,這樣一個人,他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呢?獨善其身,這是多消極的借口!”
⑻父親苦笑,淡淡地說:“唉,以后你慢慢會曉得的�!�
⑼又是幾年過去了,在不斷的歷練中,我慢慢理解了父親。我竭力要保持一點點純真的自我,但我發現,雖不甘愿,自己卻也逐漸向世俗妥協,時時處在自我的撕裂中。
⑽父親離開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這個從曾祖父傳給祖父,由祖父傳給父親,再由父親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給我的后代,是不是還要告訴他們“有耳無嘴”?我覺得我不能這樣,我要他們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們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別人。
⑾點起一把火,我把這個木刻猴子燒成灰燼。
(選自2015年第6期《讀者》,有改動)
18.閱讀全文,完成下表。(5分)
人物 |
對待“木刻猴子”的 | ||
行為 |
情感 |
觀念 | |
“祖父” |
順從傳統 | ||
“父親” |
擺上神案 |
糾結 |
|
“我” |
不滿 |
19.第⑻段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你從中讀出了父親怎樣的矛盾心理?結合文意簡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細讀第⑼段,分析加點的“撕裂”一詞的內涵和表達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有耳無嘴”這一說法的認識。(80—100字,5分)
100 | |||||||||||||||||||
三、作文(60+3分)
22.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從苦中得來的。比如,苦澀的“柳葉兒”為作者宋學孟的童年抹上了一絲亮色,艱苦的歷險將湯姆·索亞帶進了神秘新世界,風雪苦讀讓宋濂體驗到求知的興味……
請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感悟,以“苦趣”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⑴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摯,不得抄襲。
⑶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⑷書寫3分,請認真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