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集 在線閱讀
作者:魯迅 文章來源:本站整理
第一頁:題辭 黃花節的雜感 略論中國人的臉 革命時代的文學
第二頁:寫在《勞動問題》之前 略談香港
第四頁:讀書雜談 通信
第五頁:答有恒先生
第六頁:辭“大義” 反“漫談”
第七頁:憂“天乳” 革“首領” 第八頁:談“激烈” 第九頁:扣絲雜感
第十頁:“公理”之所在 可惡罪 “意表之外” 新時代的放債法 九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
第十四頁:小雜感
第十五頁:再談香港
第十六頁:革命文學 《塵影》題辭 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
第十七頁:盧梭和胃口 文學和出汗 文藝和革命
第十八頁:談所謂“大內檔案”
第十九頁:擬豫言 大衍發微
上面三種書對于我們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能使我們看出這時代的文學的確有點異彩。
我今天所講,倘若劉先生的書里已詳的,我就略一點;反之,劉先生所略的,我就較詳一點。
董卓之后,曹操專權。在他的統治之下,第一個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嚴的,因為當大亂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亂,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曾自己說過:“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11〕這句話他倒并沒有說謊。因此之故,影響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風格�!�
就是文章要簡約嚴明的意思。
此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尚通脫。他為什么要尚通脫呢?
自然也與當時的風氣有莫大的關系。因為在黨錮之禍以前,凡黨中人都自命清流,不過講“清”講得太過,便成固執,所以在漢末,清流的舉動有時便非�?尚α�。
比方有一個有名的人,普通的人去拜訪他,先要說幾句話,倘這幾句話說得不對,往往會遭倨傲的待遇,叫他坐到屋外去,甚而至于拒絕不見。
又如有一個人,他和他的姊夫是不對的,有一回他到姊姊那里去吃飯之后,便要將飯錢算回給姊姊。她不肯要,他就于出門之后,把那些錢扔在街上,算是付過了。
〔12〕個人這樣鬧鬧脾氣還不要緊,若治國平天下也這樣鬧起執拗的脾氣來,那還成甚么話?所以深知此弊的曹操要起來反對這種習氣,力倡通脫。通脫即隨便之意。此種提倡影響到文壇,便產生多量想說甚么便說甚么的文章。
更因思想通脫之后,廢除固執,遂能充分容納異端和外來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
總括起來,我們可以說漢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脫。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可惜他的文章傳的很少。他膽子很大,文章從通脫得力不少,做文章時又沒有顧忌,想寫的便寫出來。
所以曹操征求人才時也是這樣說,不忠不孝不要緊,只要有才便可以。
〔13〕這又是別人所不敢說的。曹操做詩,竟說是“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14〕,他引出離當時不久的事實,這也是別人所不敢用的。還有一樣,比方人死時,常常寫點遺令,這是名人的一件極時髦的事。當時的遺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后當葬于何處何處,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操獨不然,他的遺令不但沒有依著格式,內容竟講到遺下的衣服和伎女怎樣處置等問題〔15〕。
陸機雖然評曰“貽塵謗于后王”〔16〕,然而我想他無論如何是一個精明人,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統統搜羅起來,省得他們跑在外面給他搗亂。所以他帷幄里面,方士文士就特別地多。
孝文帝曹丕〔17〕,以長子而承父業,篡漢而即帝位。他也是喜歡文章的。其弟曹植〔18〕,還有明帝曹叡〔19〕,都是喜歡文章的。不過到那個時候,于通脫之外,更加上華麗。不著有《典論》,現已失散無全本,那里面說:“詩賦欲麗”,“文以氣為主”�!兜湔摗返牧懔闼樗�,在唐宋類書中;一篇整的《論文》,在《文選》〔20〕中可以看見。
后來有一般人很不以他的見解為然。他說詩賦不必寓教訓,反對當時那些寓訓勉于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看來,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21〕(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所以曹丕做的詩賦很好,更因他以“氣”為主,故于華麗以外,加上壯大。歸納起來,漢末,魏初的文章,可說是:“清峻,通脫,華麗,壯大�!痹谖膶W的意見上,曹丕和曹植表面上似乎是不同的。曹丕說文章事可以留名聲于千載〔22〕;但子建卻說文章小道〔23〕,不足論的。據我的意見,子建大概是違心之論。這里有兩個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個人大概總是不滿意自己所做而羨慕他人所為的,他的文章已經做得好,于是他便敢說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動的目標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24〕,遂說文章是無用了。
曹操曹丕以外,還有下面的七個人: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都很能做文章,后來稱為“建安七子”〔25〕。七人的文章很少流傳,現在我們很難判斷;但,大概都不外是“慷慨”,“華麗”罷。華麗即曹丕所主張,慷慨就因當天下大亂之際,親戚朋友死于亂者特多,于是為文就不免帶著悲涼,激昂和“慷慨”了。
七子之中,特別的是孔融,他專喜和曹操搗亂。曹丕《典論》里有論孔融的,因此他也被拉進“建安七子”一塊兒去。其實不對,很兩樣的。不過在當時,他的名聲可非常之大�?兹谧魑�,喜用譏嘲的筆調,曹丕很不滿意他�?兹诘奈恼卢F在傳的也很少,就他所有的看起來,我們可以瞧出他并不大對別人譏諷,只對曹操。比方操破袁氏兄弟,曹丕把袁熙的妻甄氏拿來,歸了自己,孔融就寫信給曹操,說當初武王伐紂,將妲己給了周公了。操問他的出典,他說,以今例古,大概那時也是這樣的。又比方曹操要禁酒,說酒可以亡國,非禁不可,孔融又反對他,說也有以女人亡國的,何以不禁婚姻?
〔26〕其實曹操也是喝酒的。我們看他的“何以解憂?惟有杜康”〔27〕的詩句,就可以知道。為什么他的行為會和議論矛盾呢?此無他,因曹操是個辦事人,所以不得不這樣做;孔融是旁觀的人,所以容易說些自由話。曹操見他屢屢反對自己,后來借故把他殺了。
〔28〕他殺孔融的罪狀大概是不孝。因為孔融有下列的兩個主張:
第一,孔融主張母親和兒子的關系是如瓶之盛物一樣,只要在瓶內把東西倒了出來,母親和兒子的關系便算完了。第二,假使有天下饑荒的一個時候,有點食物,給父親不給呢?
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親是不好的,寧可給別人�!懿傧霘⑺�,便不惜以這種主張為他不忠不孝的根據,把他殺了。
倘若曹操在世,我們可以問他,當初求才時就說不忠不孝也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然而事實上縱使曹操再生,也沒人敢問他,我們倘若去問他,恐怕他把我們也殺了!
與孔融一同反對曹操的尚有一個禰衡〔29〕,后來給黃祖殺掉的。禰衡的文章也不錯,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氣為主”來寫文章的了。故在此我們又可知道,漢文慢慢壯大起來,是時代使然,非�?坎懿俑缸又Φ�。但華麗好看,卻是曹丕提倡的功勞。
這樣下去一直到明帝的時候,文章上起了個重大的變化,因為出了一個何晏〔30〕。
何晏的名聲很大,位置也很高,他喜歡研究《老子》和《易經》。至于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那真相現在可很難知道,很難調查。因為他是曹氏一派的人,司馬氏很討厭他,所以他們的記載對何晏大不滿。因此產生許多傳說,有人說何晏的臉上是搽粉的,又有人說他本來生得白,不是搽粉的。
〔31〕但究竟何晏搽粉不搽粉呢?我也不知道。
但何晏有兩件事我們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歡空談,是空談的祖師;第二,他喜歡吃藥,是吃藥的祖師。
〔32〕此外,他也喜歡談名理。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服藥。
他吃的不是尋常的藥,是一種名叫“五石散”的藥。
“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樣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還配點別樣的藥。但現在也不必細細研究它,我想各位都是不想吃它的。
從書上看起來,這種藥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轉弱為強。因此之故,何晏有錢,他吃起來了;大家也跟著吃。那時五石散的流毒就同清末的鴉片的流毒差不多,看吃藥與否以分闊氣與否的�,F在由隋巢元方做的《諸病源候論》〔33〕的里面可以看到一些。據此書,可知吃這藥是非常麻煩的,窮人不能吃,假使吃了之后,一不小心,就會毒死。先吃下去的時候,倒不怎樣的,后來藥的效驗既顯,名曰“散發”。倘若沒有“散發”,就有弊而無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發”,所以走路名曰“行散”。比方我們看六朝人的詩,有云:“至城東行散”,就是此意。后來做詩的人不知其故,以為“行散”即步行之意,所以不服藥也以“行散”二字入詩,這是很笑話的。
走了之后,全身發燒,發燒之后又發冷。普通發冷宜多穿衣,吃熱的東西。但吃藥后的發冷剛剛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澆身。倘穿衣多而食熱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只有一樣不必冷吃的,就是酒。
吃了散之后,衣服要脫掉,用冷水澆身;吃冷東西;飲熱酒。這樣看起來,五石散吃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比方在廣東提倡,一年以后,穿西裝的人就沒有了。因為皮肉發燒之故,不能穿窄衣。為豫防皮膚被衣服擦傷,就非穿寬大的衣服不可�,F在有許多人以為晉人輕裘緩帶,寬衣,在當時是人們高逸的表現,其實不知他們是吃藥的緣故。一班名人都吃藥,穿的衣都寬大,于是不吃藥的也跟著名人,把衣服寬大起來了!
還有,吃藥之后,因皮膚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襪而穿屐。所以我們看晉人的畫像或那時的文章,見他衣服寬大,不鞋而屐,以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飄逸的了,其實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更因皮膚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捫虱而談”〔34〕,當時竟傳為美事。比方我今天在這里演講的時候,捫起虱來,那是不大好的。但在那時不要緊,因為習慣不同之故。這正如清朝是提倡抽大煙的,我們看見兩肩高聳的人,不覺得奇怪�,F在就不行了,倘若多數學生,他的肩成為一字樣,我們就覺得很奇怪了。
此外可見服散的情形及其他種種的書,還有葛洪的《抱樸子》〔35〕。
到東晉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說是“散發”以示闊氣�!�36〕就像清時尊讀書,就有人以墨涂唇,表示他是剛才寫了許多字的樣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髪等等,后來效之,不吃也學起來,與理論的提倡實在是無關的。
又因“散發”之時,不能肚餓,所以吃冷物,而且要趕快吃,不論時候,一日數次也不可定。因此影響到晉時“居喪無禮”�!緛砦簳x時,對于父母之禮是很繁多的。比方想去訪一個人,那么,在未訪之前,必先打聽他父母及其祖父母的名字,以便避諱。否則,嘴上一說出這個字音,假如他的父母是死了的,主人便會大哭起來〔37〕——他記得父母了——給你一個大大的沒趣。晉禮居喪之時,也要瘦,不多吃飯,不準喝酒。但在吃藥之后,為生命計,不能管得許多,只好大嚼,所以就變成“居喪無禮”了。
居喪之際,飲酒食肉,由闊人名流倡之,萬民皆從之,因為這個緣故,社會上遂尊稱這樣的人叫作名士派。
吃散發源于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38〕兩個人,與晏同為服藥的祖師。有他三人提倡,有多人跟著走。他們三人多是會做文章,除了夏侯玄的作品流傳不多外,王何二人現在我們尚能看到他們的文章。他們都是生于正始的,所以又名曰“正始名士”〔39〕。但這種習慣的末流,是只會吃藥,或竟假裝吃藥,而不會做文章。
東晉以后,不做文章而流為清談,由《世說新語》〔40〕一書里可以看到。此中空論多而文章少,比較他們三個差得遠了。
三人中王弼二十余歲便死了,夏侯何二人皆為司馬懿〔41〕所殺。因為他二人同曹操有關系,非死不可,猶曹操之殺孔融,也是借不孝做罪名的。
二人死后,論者多因其與魏有關而罵他,其實何晏值得罵的就是因為他是吃藥的發起人。這種服散的風氣,魏,晉,直到隋,唐,還存在著,因為唐時還有“解散方”〔42〕,即解五石散的藥方,可以證明還有人吃,不過少點罷了。唐以后就沒有人吃,其原因尚未詳,大概因其弊多利少,和鴉片一樣罷?
晉名人皇甫謐〔43〕作一書曰《高士傳》,我們以為他很高超。但他是服散的,曾有一篇文章,自說吃散之苦。因為藥性一發,稍不留心,即會喪命,至少也會受非常的苦痛,或要發狂;本來聰明的人,因此也會變成癡呆。所以非深知藥性,會解救,而且家里的人多深知藥性不可。晉朝人多是脾氣很壞,高傲,發狂,性暴如火的,大約便是服藥的緣故。比方有蒼蠅擾他,竟至拔劍追趕;
〔44〕就是說話,也要胡胡涂涂地才好,有時簡直是近于發瘋。但在晉朝更有以癡為好的,這大概也是服藥的緣故。
魏末,何晏他們以外,又有一個團體新起,叫做“竹林名士”,也是七個,所以又稱“竹林七賢”〔45〕。正始名士服藥,竹林名士飲酒。竹林的代表是嵇康〔46〕和阮籍〔47〕。但究竟竹林名士不純粹是喝酒的,嵇康也兼服藥,而阮籍則是專喝酒的代表。但嵇康也飲酒,劉伶〔48〕也是這里面的一個。他們七人中差不多都是反抗舊禮教的。
這七人中,脾氣各有不同。嵇阮二人的脾氣都很大;阮籍老年時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終都是極壞的。
阮年青時,對于訪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別〔49〕。
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見眸子的,恐怕要練習很久才能夠。青眼我會裝,白眼我卻裝不好。
后來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50〕的地步,嵇康卻全不改變。結果阮得終其天年,而嵇竟喪于司馬氏之手,與孔融何晏等一樣,遭了不幸的殺害。這大概是因為吃藥和吃酒之分的緣故:吃藥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驕視俗人的;飲酒不會成仙,所以敷衍了事。
他們的態度,大抵是飲酒時衣服不穿,帽也不帶。若在平時,有這種狀態,我們就說無禮,但他們就不同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頁
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顔瑰亾閸愵喖宸濇い鎾楀嫬鍏婇梻浣瑰濞叉牠宕戦崱娑樻瀬閻庯綆鍠楅悡蹇涚叓閸パ屽剰闁诲浚鍠氶惀顏呫偅閸愵亞鏆梺鍝勭灱閸犳捇鍩€椤掍胶鈯曞畝锝呮健閹苯鐣濋崟顒傚幗闂佺粯鏌ㄥ璺衡枍閸℃瑧纾肩紓浣贯缚閳洜鈧灚婢樼€氭澘鐣烽悡搴樻斀闁糕檧鏅滅紞鍌氣攽閿涘嫬浜奸柛濠冪墪鐓ら煫鍥ㄧ☉閸ㄥ倿鏌﹀Ο渚▓闁搞倖娲橀妵鍕箳閹存繍浠奸梺缁樺姇閿曪箓骞夌粙搴撳牚闁割偅绻勯ˇ顕€姊洪崨濠佺繁闁告ḿ枪鍗遍柛顐犲劜閻撴盯鏌涢幇銊︽珕閻忓繋鍗抽幃妤€顫濋悙顒€顏�19濠电姴鐥夐弶搴撳亾濡や焦鍙忛柣鎴f绾惧鏌eΟ娆惧殭缂佺姴鐏氶妵鍕疀閹炬惌妫″銈庡亝濞茬喖寮婚悢鍏煎€绘俊顖滃劦閹峰綊鏌f惔銏㈩暡鐎光偓缁嬫娼栨繛宸簻閸ㄥ倹銇勯弴鐐村櫣闁告捇浜跺娲传閸曨剨绱炴繛瀛樼矤娴滎亜顕f繝姘櫇闁逞屽墲閻忔帡姊洪幆褏绠版繝鈧柆宥庢晩濠㈣埖鍔栭埛鎴︽煙閼测晛浠滃┑锛勬櫕缁辨帡顢欓懖鈹倗绱掗纰卞剶妤犵偞甯掕灃濠电姴鍟▍鍫濃攽閻橆喖鐏辨繛澶嬬洴楠炴饪伴崼鐕佹閻庡箍鍎遍ˇ浼村煕閹寸姷纾奸悗锝庡幗绾墎绱掗悩鍐差棆缂佽鲸甯楀鍕偓锝庡亜閸炲绻濈喊澶岀?闁轰礁顭烽悰顔锯偓锝庡枟閺呮粓鏌﹀Ο渚Ч闁伙綆鍨跺缁樻媴閸涘﹥鍎撻梺鍝ュ櫏閸ㄥ爼鐛幇鏉跨鐟滃秹藟濮樿埖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文章錄入:503492605 責任編輯:G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