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集 在線閱讀
作者:魯迅 文章來源:本站整理
第一頁:題辭 黃花節的雜感 略論中國人的臉 革命時代的文學
第二頁:寫在《勞動問題》之前 略談香港
第四頁:讀書雜談 通信
第五頁:答有恒先生
第六頁:辭“大義” 反“漫談”
第七頁:憂“天乳” 革“首領” 第八頁:談“激烈” 第九頁:扣絲雜感
第十頁:“公理”之所在 可惡罪 “意表之外” 新時代的放債法 九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
第十四頁:小雜感
第十五頁:再談香港
第十六頁:革命文學 《塵影》題辭 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
第十七頁:盧梭和胃口 文學和出汗 文藝和革命
第十八頁:談所謂“大內檔案”
第十九頁:擬豫言 大衍發微
1.連替女師大學生控告章士釗的律師都要獲罪,上面已經說過了。
2.陳源“流言”中的所謂“某籍”〔7〕,有十二人,占全數四分之一。
3.陳源“流言”中的所謂“某系”(案蓋指北大國文系也),計有五人。
4.曾經發表反章士釗宣言的北大評議員十七人〔8〕,有十四人在內。
5.曾經發表反楊蔭榆宣言的女師大教員七人,有三人在內,皆“某籍”。
這通緝如果實行,我是想要逃到東交民巷或天津去的〔9〕;
能不能自然是別一問題。這種舉動雖將為“正人君子”所冷笑,但我卻不愿意為要博得這些東西的夸獎,便到“孤桐先生”的麾下去投案。但這且待后來再說,因為近幾天是“孤桐先生”也如“政客,富人,和革命猛進者及民眾的首領”一般,“安居在東交民巷里”〔10〕了。
這一篇是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三日作的,就登在那年四月的《京報副刊》上,名單即見于《京報》。用“唯飯史觀”〔11〕的眼光,來探究所以要捉這湊成“大衍之數”〔12〕的人們的原因,雖然并不出奇,但由今觀之,還覺得“不為無見”。本來是要編入《華蓋集續編》中的,繼而一想,自己雖然走出北京了,但其中的許多人,卻還在軍閥勢力之下,何必重印舊賬,使叭兒狗們記得起來呢。
于是就抽掉了。但現在情勢,卻已不同,雖然其中已有兩人被殺〔13〕,數人失蹤,而下通緝令之權,則已非段章諸公所有,他們萬一不慎,倒可以為先前的被緝者所緝了。先前的有幾個被緝者的座前,現在也許倒要有人開單來獻,請緝別人了�!冬F代評論》也不但不再豫料革命之不成功,且登廣告云:“現在國民政府收復北平,本周刊又有銷行的機會(謹案:妙極)了”〔14〕了。而浙江省黨務指導委員會宣字一二六號令,則將《語絲》“嚴行禁止”〔15〕了。此之所以為革命歟。因見語堂的《翦拂集》〔16〕內,提及此文,便從小箱子里尋出,附存于末,以為紀念。
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魯迅記。
※ ※ ※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六日《京報副刊》。
〔2〕“優美的差缺” 這是引用陳西瀅的話。參看《無花的薔薇之二》注〔11〕。
〔3〕“整頓學風” 參看《“碰壁”之余》注〔4〕。
〔4〕“黨同伐異” 參看《題記》注〔5〕。
〔5〕“睚眥之怨” 參看《新的薔薇》注〔7〕。
〔6〕趙子昂的畫馬 參看《不是信》注〔17〕。陳西瀅在《致志摩》中攻擊魯迅說:“你見過趙子昂——是不是他?——畫馬的故事罷?他要畫一個姿勢,就對鏡伏地做出那個姿勢來。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是對了他的大鏡子寫的,沒有一句罵人的話不能應用在他自己的身上�!�
〔7〕“某籍” 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作者與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錢玄同、沈兼士、周作人七人,針對楊蔭榆開除女師大學生自治會職員的行徑,聯名發表《對于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風潮宣言》。同月三十日,陳西瀅在《現代評論》第一卷第二十五期的《閑話》中攻擊這個宣言,其中有“以前我們常常聽說女師大的風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勢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動”的話。某籍,指浙江。參看《并非閑話》注〔8〕。
〔8〕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大學評議會為了反對章士釗非法解散女師大,議決與教育部脫離關系,宣布獨立,有十七位教員曾發表《致本校同事公函》。這里說的北大評議員反章士釗宣言即指此事。
〔9〕逃到東交民巷或天津 一九二六年春夏間,馮玉祥國民軍與奉系軍閥張作霖等作戰期間,國民軍因發覺段祺瑞勾結奉軍,于四月九日包圍執政府,收繳衛隊槍械,段祺瑞、章士釗等逃匿東交民巷(當時外國使館所在地)。又一九二五年五月間,章士釗因禁止愛國學生紀念“五七”國恥日,遭到學生群眾的反對,曾逃往天津躲避。
〔10〕陳西瀅在《現代評論》第三卷第七十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發表的《閑話》中曾對當時北方的革命力量加以諷刺說:“每一次飛艇(按指奉軍飛機)正在我頭上翱翔著的時候,我就免不了羨慕那些安居在東交民巷的政客,富人,和革命猛進者及民眾的首領�!�
〔11〕“唯飯史觀” 這是諷刺陳西瀅的。陳在《現代評論》第二卷第四十九期(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閑話》中說:“我是不信唯物史觀的,可是中國的政治,我相信實在可以用唯物觀來解釋,也只可這樣的解釋。種種的戰爭,種種的政變,出不了‘飯碗問題’四個字�!�
〔12〕“大衍之數” 語見《周易·系辭》:“大衍之數五十�!焙髞怼按笱堋本统蔀槲迨拇~。
〔13〕指李大釗及邵振青。李大釗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北京被奉系軍閥張作霖絞殺;邵振青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北京被奉系軍閥張宗昌槍殺。
〔14〕《現代評論》的這個廣告登在一九二八年九月十二日北京《新晨報》。
〔15〕一九二八年九月,國民黨浙江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以“言論乖謬,存心反動”的罪名,查禁書報十五種,《語絲》是其中的一種。
〔16〕林語堂(1895—1976) 名玉堂,福建龍溪人,作家。語絲社成員。曾留學美國、德國,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廈門大學文科主任。他在北京任教時,曾對青年學生反對章士釗的斗爭表示支持。三十年代他在上海主編《論語》、《人間世》等雜志,提倡“幽默”和“閑適”,為當時國民黨反動統治粉飾太平�!遏宸骷肥撬谝痪哦哪曛烈痪哦觊g所作雜文的結集,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北新書局出版。集中有《“發微”與“告密”》一文,內容是揭露段祺瑞、章士釗等在三一八慘案中的無恥手段,其中曾提及作者這篇文章,有“魯迅先生以其神異之照妖鏡一照,照得各種的丑態都照出來”等語。
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顔瑰亾閸愵喖宸濇い鎾楀嫬鍏婇梻浣瑰濞叉牠宕戦崱娑樻瀬閻庯綆鍠楅悡蹇涚叓閸パ屽剰闁诲浚鍠氶惀顏呫偅閸愵亞鏆梺鍝勭灱閸犳捇鍩€椤掍胶鈯曞畝锝呮健閹苯鐣濋崟顒傚幗闂佺粯鏌ㄥ璺衡枍閸℃瑧纾肩紓浣贯缚閳洜鈧灚婢樼€氭澘鐣烽悡搴樻斀闁糕檧鏅滅紞鍌氣攽閿涘嫬浜奸柛濠冪墪鐓ら煫鍥ㄧ☉閸ㄥ倿鏌﹀Ο渚▓闁搞倖娲橀妵鍕箳閹存繍浠奸梺缁樺姇閿曪箓骞夌粙搴撳牚闁割偅绻勯ˇ顕€姊洪崨濠佺繁闁告ḿ枪鍗遍柛顐犲劜閻撴盯鏌涢幇銊︽珕閻忓繋鍗抽幃妤€顫濋悙顒€顏�19濠电姴鐥夐弶搴撳亾濡や焦鍙忛柣鎴f绾惧鏌eΟ娆惧殭缂佺姴鐏氶妵鍕疀閹炬惌妫″銈庡亝濞茬喖寮婚悢鍏煎€绘俊顖滃劦閹峰綊鏌f惔銏㈩暡鐎光偓缁嬫娼栨繛宸簻閸ㄥ倹銇勯弴鐐村櫣闁告捇浜跺娲传閸曨剨绱炴繛瀛樼矤娴滎亜顕f繝姘櫇闁逞屽墲閻忔帡姊洪幆褏绠版繝鈧柆宥庢晩濠㈣埖鍔栭埛鎴︽煙閼测晛浠滃┑锛勬櫕缁辨帡顢欓懖鈹倗绱掗纰卞剶妤犵偞甯掕灃濠电姴鍟▍鍫濃攽閻橆喖鐏辨繛澶嬬洴楠炴饪伴崼鐕佹閻庡箍鍎遍ˇ浼村煕閹寸姷纾奸悗锝庡幗绾墎绱掗悩鍐差棆缂佽鲸甯楀鍕偓锝庡亜閸炲绻濈喊澶岀?闁轰礁顭烽悰顔锯偓锝庡枟閺呮粓鏌﹀Ο渚Ч闁伙綆鍨跺缁樻媴閸涘﹥鍎撻梺鍝ュ櫏閸ㄥ爼鐛幇鏉跨鐟滃秹藟濮樿埖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文章錄入:503492605 責任編輯:G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