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
3.理解本課的語言特點。
情感與態度:
1.正確的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2.概括、探究寓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誦讀
2.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
3.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重點與難點: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學習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
3.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1.介紹寓言
2.解讀寓言
3.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一、導入: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逼鋵�,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之泰然;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迷失心智,身心受累。
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呢?《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二、介紹寓言:
請查看:《寓言介紹》一文/teach/2663.html
三、整體感知:
1.朗讀: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2.感知內容:
①備用參考資料:
《人生寓言》多音字形似字辨析/teach/8391.php
《人生寓言》詞語解釋/teach/13202.html
②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下面我們品味與賞析。
用詞精當的語句:
“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
“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
對稱的語句:
“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③聯系生活體驗、討論下列語句。
(1)“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痹⒀灾羞@樣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說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梢�,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2)有人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說出理由。
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內涵。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這種“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并非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3)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兩者處于兩種不同的關系,決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態,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則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說“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說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四、問題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于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后,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最后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后構成鮮明的對比,后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②白兔最終要剝離諸王這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白兔童心未泯。
③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附:周國平簡介/teach/5140.html
《人生寓言》重點難點分析講解/teach/8390.php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落難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②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和挫折作斗爭。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寓言故事,它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二、整體感知
1.朗讀、默讀課文。
2.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
3.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4.“我”在情節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是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5.思考: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內容不是說,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說,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厄運可以使人堅強起來。
三、問題研究
1.這則寓言要說的意思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為此作者擬定了一個王子的形象,請問文中是怎樣極寫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眼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通過王子對別人災難的嘆息極寫他的脆弱。
2.為什么寫“我”親眼見過王子,還跟他交談過?
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3.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復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復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復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么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斷重復,對人很有啟發。
四、比較閱讀
(此處可從主題、情節 、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比較,由于時間關系,此處略去,抱歉)
五、語言積累。
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Article/write/5141.html
六、課堂小結
兩則寓言平易之中寄寓著得失相依的哲理美�,F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脫和閑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愿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擔承生活的挑戰。
六、作業(以下為華語網系統資料,請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人生寓言》(節選)基礎訓練/teach/1571.html
周國平《人生寓言》閱讀/Article/suibi/12335_2.html
《人生寓言》(節選)基礎訓練2/teach/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