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5.速讀第一則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同桌合作分析這則新聞的標題、導語、主體和記敘的六要素。全班交流,指名補充。
明確: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
經過和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占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占領廣大南岸陸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第二課時
一、研讀第一則新聞
1.齊讀第一則新聞,簡單復習新聞有關部門知識。
明確: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
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導語。
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閱讀的時候注意這六點,養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2.參看課本上的插圖,具體說說這則新聞是按什么順序報道的,為什么?
明確:按時間順序報道。分三個層次分述中、西、東路軍渡江作戰情況。
3.討論這則新聞在詳略安排上的特點。
明確:因為中、西路軍所遇敵情較弱,詳寫東路軍,文勢形成一個高潮。
二、品味新聞語言
1.教師導學:新聞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潔,這兩則新聞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特點。
2.齊讀第一則新聞的主體部分,找出能體現新聞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或句子。全班交流。
例如:西起九江(不含);至發電時止;殲滅、擊潰、占領、控制、封鎖、切斷……
3.自讀第二則新聞,找出能體現新聞語言特點的詞語或句子,同桌先交流后在全班發言。
例如:當即;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已全部為我解放。
三、小結全課
1.學生小結。閱讀這兩則新聞后,概括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明確: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2.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四、布置作業
1.積累:課外搜集有關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的資料;反映戰爭內容的古詩文。
2.寫作:就現代戰爭的話題(如:美伊戰爭、巴以沖突……)談談你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