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市南苑中學“152010”集體備課導學案
第 1 章(課)第 節 為你打開一扇門 第 一 課時 總第 1個教案
主備人:
審核人:
教學 環節 |
教 學 活 動 過 程 |
思考與調整 | |
活 動 內 容 |
師生行為 | ||
預 習 交 流 |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個關于門的故事,女主人每打開一扇門,總會在門里看見許多珍禽異獸、奇珍異寶。今天老師跟你們一起來學習當代作家趙麗宏的《為你打開一扇門》。看看作者要為我們打開一扇什么樣的門呢? “你”又是指誰呢?在這扇門里有哪些有趣的東西,進入這扇門后呈現在大家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二)檢查預習: 1、根據注音寫漢字。 無 liáo( ) qián ( )移默化 chōngjǐng( ) páihuái( ) 2、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裨益 詮釋 危言聳聽 潛移默化 3、交流一下你最欣賞的句子,簡要說說欣賞它的理由。 (三)補充作者簡介:趙麗宏,散文家,詩人,上海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間曾下鄉插隊,1977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82年初畢業。在《萌芽》月刊從事多年文學編輯工作,1987年應聘為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F為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書,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詩集、報告文學集等共40余部,有多種著作在臺灣和國外出版。 |
教師導入 指名上黑板,后進行講評(各學習小組長統計本組成員預習完成情況) |
|
展 示 探 究 |
整體感知: 1、放聲朗讀課文 2、小組討論 ②作者要打開的是怎樣的一扇門 ③作者認為怎樣才能打開這扇門 ④聯系全文看,題目的意思是什么? ⑤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進而思考文章的結構。 明確:①題目中的“為”,引出行為的對象——“你”(青少年),從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誠意和良好愿望。 ⑤文章的寫作思路,即作者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本文是:議論大門(1、2)—初識大門(3、4)—打開大門(5) 研讀課文: (1)學習第1——2節: 自由朗讀本部分,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①本段的話題是什么?(門) ②第1節中的1、2句的兩個“世界”分別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的總合:領域) ③第4句與第5、6句分別寫了哪兩種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開這些門”與“不想開門探尋”;對比,說明打開門的必要性) (2)學習第3—4節: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討論: ①第3節在文中的作用;(點題) ②文學的特點是什么?文學的內涵?文學的功能?文學與現代人的發展的關系怎樣? 方法指導:通過朗讀,給句子標上序號,找出有關句子,再小組討論、交流。 ③找出中心句;(第12句) ④怎樣理解“高智商的野蠻人”? 學生齊讀第4節。小結:作者寫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讓青少年讀者明白閱讀文學作品的意義所在。 (3)齊讀第5節,體會這樣結尾的好處:以簡潔的語言回應題目,富有激勵性。 (4)自由朗讀你欣賞的句子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書序的節錄,作者憑借對文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讀這部《文學卷》大書的青少年讀者介紹文學。課文用散文詩式的語句,深入淺出的闡述了文學是什么,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文學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讀者對文學的濃厚興趣,鼓勵他們去打開文學這扇神奇的大門。 拓展練筆 作者趙麗宏在《晶瑩的瞬間》自序中說:“書籍為我打開了許多窗戶,使我沖出狹小幽暗的天地,自由自在地在廣闊的世界中遨游�!闭埥Y合你平時的閱讀感受,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超過50字)(注意寫出真實感受,做到語言流暢) |
小組討論 口頭回答 學生朗讀 生討論交流 師巡回參與 生練筆后交流 師作適當評價 | |
檢 測 反 饋 |
當堂檢測題: 1、默寫生詞 詮釋 徘徊 瀏覽 潛移默化 憧憬 危言聳聽 2、簡答題 第1節中的1、2句的兩個“世界”分別是何意思? 題目中的“你”是指誰?那扇門是什么門? 作者認為打開這扇門有什么好處?(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 |
| |
課堂 評價 小結 |
1、 對本堂課的目標及達標情況作回顧小結; 2、 對本堂課表現突出的學習小組給予表揚,以形成你追我趕的學風。 |
| |
課后 作業 |
《補充習題》P3-4 | ||
預習 作業 |
預習《繁星》 1、 借助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2、 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提示:作者身份和作品) 3、 認真讀課文三遍,找出文中寫觀星感受的句子。 |
| |
教后 反思 |
|